深圳“法治通城”行动将扩大范围

22.05.2014  15:11

怎样避免深圳像国内、国际上一些特大城市,在发展中交通走向困局?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平台”的战略部署,开展“法治通城”行动。5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郭向阳做客由深圳特区报主办、深圳新闻网和特网同时直播的“民生面对面”栏目。他表示,“法治通城”行动半个月以来效果显著,电子警察记录交通违法同比减少5000宗,7月份以后严管范围将扩大到原特区外。

向秩序要交通“红利” “法治通城”使违法减少

我们着重点是在交通秩序上下功夫。”郭向阳说,“通过规范车辆的行驶、停放,形成一种有序的交通局面,从而向秩序方面要交通通行的‘红利’,这也是我们开展‘法治通城’行动的目的所在。

郭向阳介绍,最近半个月,电子警察记录到40500宗的交通违法行为,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少了5000宗。“这也说明我们城市的交通参与人,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的时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在明显增强。”他说。

经交警部门测算,15天之内在深圳的主要干道上,特别是原特区内,车辆的平均通行速度提升了7%,早晚高峰结束的时间比往常提前了20分钟,交通流量减少了5%左右。

交通流量为什么会减少?是不是市民出行需求减少了呢?郭向阳表示,驾驶人为避免违法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或减少出行,是造成流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隐形战车”不存在隐蔽执法

在绝大多数市民为“隐形战车”的威慑作用叫好的同时,也有市民质疑“隐形战车”隐蔽执法,郭向阳表示“隐形战车”是交警借鉴香港做法、结合深圳实际推出的一项管理措施。

由着装交警驾驶、车内安装相关摄录取证设备,对固定式、民警常态执法不容易发现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流动巡逻摄录取证、后台审核认定违法行为。车载取证设备经检定、标定合格;所采集的违法行为证据符合相关标准的,交警部门将及时审核录入违法系统。遇有严重阻塞交通或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及时启动现场执法模式,亮警灯、喊话、在安全地点拦停车辆后,执勤民警表明身份,现场告知、及时纠正。“‘隐形战车’在与不在,驾驶员都应该遵章驾驶。民警驾驶‘隐形战车’身份是公开的,查处程序是合法的,不存在隐蔽执法的问题,更谈不上钓鱼执法或者引诱违法犯罪的说法。”

查处违停严格执法+人性化管理

郭向阳坦陈,车辆的停放问题是深圳当前交通管理当中最艰难的问题之一。

车辆巨大保有量和我们极其有限的停车资源之间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矛盾。”郭向阳介绍,一辆车停放所占的面积需要15平方米,280万辆就需要42平方公里,相当于大半个罗湖区或福田区,而目前深圳停车位只有不到100万个。根据这样的情况,交警在实际执法当中,尽量做到严格执法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特别是居民区。停车位充足的,地面上、路边原则上不允许停车。而居民区没有停车位或者远远满足不了周边居民停车需求,会根据路边实际情况来划定一些临时停放车位。限路段、限时段、限区域允许临时停车,以达到一种既不严重影响交通出行,同时也能够让司机实现临时停车的目的。

交通严管区域、范围将扩大

市长机动车保有量预计在第三季度突破300万辆的大关,将给道路交通及管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法治通城”行动如何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长期效应?

15天时间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效果的体现,通过这次‘法治通城’行动的试验和探索,我们也感受到如果要有效管理一个城市的交通,依法严管必须放在第一位。”郭向阳对记者说。

他表示,现在因为时间还很短,还有一些经验和不足需要总结、改进。“目前整治的重点是放在十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接下来将扩大到所有对交通有影响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从区域来说,目前重点放在原特区内,在7月份以后我们将扩展到全市。

(深公宣 编辑: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