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现场仍存在次生灾害风险 雷达全天候监控
■救援人员和参与救援的机械在现场加紧作业。新快报记者毕志毅/摄
已设立预警机制,一旦继续滑坡会有一套信号组织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撤离
记者25日下午从深圳滑坡事故第九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救援现场仍有少量不稳定滑坡风险,现场同时有二类、三类危险化学品需要探明和处置。
深圳绝大部分挖机集中在救援现场
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介绍,与前几天相比,当前工程救援增加了更多工程技术人员和更多机械设备,还从佛山和省内其他城市调来路基箱。“从山上滑下的泥土含水量比较高,大型机械上去时很容易陷下去,泥头车根本没办法前进,路基箱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杨胜军说,前晚,广州、珠海等其他城市连夜调来一批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支援深圳救援。目前,深圳市绝大部分挖机已经集中在光明新区的救援现场了。
杨胜军介绍说,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已对山体进行24小时监测,减少山体不稳定的风险。安排技术力量对山体的稳定性再次进行了专家评估,发现山上的山体有三处地方还存在少量不稳定的山体滑坡,正在组织机械清除。同时设立预警机制,一旦山体继续往下滑坡,会有一套信号能组织现场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撤离。
救援期间,深圳不时下起阵雨,现场较为泥泞。杨胜军说,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救援现场还做了防水、排水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已标示危险化学品储存位置
深圳市光明新区安监局局长李健男在发布会上通报,滑坡事故发生后,为防止危险化学品的次生灾害,深圳市、区两级安监部门即刻启动了对受灾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的排查,受灾范围内没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只有十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企业。
随着现场救援的深入推进,部分被埋的楼房已经露出地面,对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再次进行排查发现,现场无爆炸品和剧毒品,有第二类危险化学品,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氩气、乙炔和第三类危险化学品即易燃液体,包括汽油、白电油、天那水、酒精、清洗剂、稀释剂、油漆。根据核查情况,已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位置进行标示,对现场施工单位进行了技术要求。
“危化品处置方面,一是对可能存在危化品的建筑物和区域加强监测,通过雷达、人工等探测手段,探明危险化学品的具体位置,谨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二是对探明存在危险化学品的区域,施工作业前安排专家在现场监测环境变化,向救援人员讲解救援安全事项,安排消防人员做好监护和应急处置。三是对挖掘出的危险化学品,先由危化专家进行辨识,再由专业机构处理,及时运走。”他说。
李健男还表示,事故发生后,深圳市环保救援队及危化救援队对危化品进行跟踪监测,截至目前没有发现超标和水污染、气污染情况。
救援直击
东西连廊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效率
24日21时许,滑坡灾害救援现场,一条横贯东西方向长达2公里的“生命通道”已打通,武警水电二总队四支队副支队长欧建广介绍,打通的“生命通道”处于救灾现场的南北中间,东西方向与公路贯通。这条“生命通道”打通后,物资、设备将可快速通过,节省搬运时间。
雷达全天候监控 保证救援人员安全
昨日中午,新快报记者来到救援现场的溃口位置。来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马博士,正在现场负责监测施工安全。据马博士介绍,整个开挖工程存在不稳定因素最多的地方便是溃口附近的土石方。溃口的正上方,有两个高度约60米的高边坡,一旦遇上强降雨,极有可能出现再次滑坡。
为了保证这些作业人员的安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调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合成孔径边坡雷达,这台雷达测算精度达到毫米,宽度达到两公里。对预防滑坡,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雷达监控会伴随着救援过程一直进行下去,并且24小时全天候监控。
马博士称,由于许多建筑被埋在了土方下17米左右的位置,但是正常开挖到12米土方边面就会出现裂痕,需要进行扩方,开挖存在极大的困难,目前仍有开挖点虽然探测到建筑,但开挖没有到达深度。“但是救援人员不会放弃,会继续加紧开挖。”马博士说。
防止强降雨 先挖排水渠
根据马博士的指引,新快报记者登上了滑坡口的顶端,此时,两个高边坡共有十多台挖掘机正在全速运转,原本陡峭的高坡,经过层层开挖,大致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的形状。负责此处开挖工作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高边坡的开挖属于整个区域内最危险的工程。由于泥土松软、坡度较高,挖掘工作存在很多难点。
该负责人称,针对上述情况,他们研究设计了一套分级开挖的方案。整个开挖过程都会有专人监测,严格按照方案开挖,目前进展顺利。据了解,仅昨天一天,60米高的陡坡已经下降了10米左右。
该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安全,预防强降雨,他们打算在旁边先挖出一条排水渠,再进行分级开挖,整个高边坡的减载工程预计十天后便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