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公益慈善迈进质量时代

17.06.2015  00:43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通讯员 李 京

  2011年深圳慈善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名,2012年和2013年位列第三名,被称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连续荣获最高级别的“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建设上也争创全国的排头兵。从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到搭建公益交流平台的慈善会,再到成立公益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慈善之城、关爱之城和志愿者之城建设,努力打造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圳质量”。

  公益慈善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日前,备受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和《深圳市慈善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正在加快制定,《条例》和《办法》力求在放开公募权利、实现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公益信托等方面取得突破。这将为全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在公益慈善领域大胆创新,率先出台了《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义工服务条例》、《关于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深圳市社区基金会培育发展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不断优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形成政府支持推动、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公益慈善组织自主运作的体制机制。

  搭建全民参与的公益慈善交流对接平台

  提起公益慈善发展,慈展会的作用不可胜言。2012年,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落户深圳,每年举办一届,现已成为全民参与的国家级、综合性的公益慈善盛会。去年第三届展会参展机构和项目共有896个,举办了15场专题研讨会、13场发布会、73场互动沙龙和公益体验活动,观展人数逾16万人次,对接项目438个,对接资金2773笔,对接金额50.79亿元,比上届增幅达197.37%,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慈展会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慈善事业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公益慈善信息的发布平台、全国慈善资源的对接平台和现代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播平台,相信慈展会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成果,越办越有影响力,希望把慈展会办成永不落幕的慈展会,办成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慈展会。

  培育专业的公益慈善人才和社会组织

  6月3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社工学院,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有了自己的“黄埔军校”。

  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7个配套文件,推动深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取得专业社工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7070多人,专职社工5268人,本土督导人才671名,专业社工服务机构135家,专业社工服务遍及全市,涵盖了学校、医务、养老、残障、救助、司法、拥军等14个领域,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专业力量。此外,深圳还成立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实施社区服务登记制度,注册志愿者105万名,万人拥有志愿者900多名,参与志愿服务社会组织1407家,团体志愿者组织4600多个,形成了“社工+义工”的社会服务体系。

  深圳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登记社会组织8573家,公益慈善类有1880家,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的21.44%。登记注册基金会132家,在深圳活动的国家级、省级基金会还有43家。此外,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社区基金会”,打造出服务社区的公益慈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