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乌镇同谱“网”曲

17.12.2015  21:51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吴凡        千年水乡乌镇变身智慧小城,全赖互联网之功,更与创新之城深圳的种种举措遥相呼应。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让全球目光聚焦乌镇,相比第一届大会,这座小城一年间的变化之大,充分显露出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陈庄村的陈招娣今年63岁,短发灰袄的她,骑着三轮车,车上坐着4岁的孙子嘟嘟,车速一点不比一旁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慢。她说,是互联网医院治好了她的腰腿痛,“我不用去杭州,通过电脑就能请名医给我看病。

  本届大会前夕,乌镇开设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患者无须与医生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医生开具电子处方、药房配药都依靠互联网完成。这家互联网医院与全国1900多家重点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连接,乌镇居民可以在线请20万位医生中的任一位给自己看病。

  奇妙的是,千里之外的深圳,也有不约而同的创新举措。去年8月,全国首个“4G智慧医疗系统”在深圳第五人民医院启动,医生借助4G终端移动巡房,护士通过手持设备查看处方为病人取药,患者在家中与专家进行高清视频问诊,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

  无独有偶,在乌镇,无线网络与纵横密布的河网一样覆盖全境,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在深圳,移动4G网络覆盖密度全国领跑。类似这样的呼应,在千年水乡乌镇和创新之城深圳比比皆是。

  在乌镇,景区酒店、餐厅、民宿餐饮实现“电子钱包”全覆盖,游客只需一部手机,“身无分文”也可吃喝玩乐。在深圳,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的普及率全国居前,不久前全国首个智慧生态油站落地深圳,成为居民衣食住行皆用互联网的最新“浪花”。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乌镇的宽带出口总带宽达到220G,提高了10倍,能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据介绍,乌镇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有新项目在谈,目前乌镇有70%的居民从事服务业,70%的GDP来自服务业。

  走进乌镇,互联网服务无处不在。手机扫扫二维码就能租自行车,全镇61个车棚随租随还,出行游览变得更智能更绿色。遍布镇上的智慧信息亭俨然是个互联网服务小站,提供多媒体导航、互动APP下载、免费WiFi、电商网购等配套服务。游客来到景区门口取票处,扫描二维码取票即可入园。本地居民的社区服务已经用上智慧养老信息管理系统。

  上述种种,有的在深圳做得更普及更深入,例如深圳的城市U站堪比智慧信息亭,东部华侨城等景区也早已实现互联网升级。有的则为深圳提供了新借鉴,例如深圳有全省最好的绿道,自行车租借大有潜力;社区养老服务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也成为深圳的迫切需求。

  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互联网+”推动下的乌镇奔跑在信息化浪潮中,深圳也正加紧前行。

  无论是李杜清吟的江南水乡,还是活力迸发的创新深圳,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节点,只有大城小镇齐齐乘网前行,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茁壮成长。

  (深圳特区报乌镇1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