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10.11.2014  15:37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 敏

  通讯员 马 敏

  日前,龙华白石龙区域的一块住宅用地,以46.8亿元的拍卖价格创下龙华片区“地王”。龙华新区以及北站商务中心区的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昨天,记者从龙华新区了解到,又一块“黄金宝地”即将入市,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据悉,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近日已出炉,该片区定位为深圳新的城市中心。片区内首块11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已于11月7日进行用地出让公告,预计12月将完成土地出让工作。该地块的出让和建设,标志着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1

  高铁引领 国际化片区发展

  说到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发展,话题自然离不开北站枢纽,离不开高铁。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在高铁的引领下,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正成为龙华新区、深圳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已进入高铁时代,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将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高铁将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的格局。

  位于龙华新区的深圳北站,是华南最大的交通枢纽。随着厦深高铁、广深港高铁广深段的开通,深圳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络,成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中接合“两纵”、连通“三纵”的重要节点。乘高铁到广州35分钟,到武汉、厦门仅需4个小时,到西安9个多小时,到北京也只要10个多小时,高铁让人们尽享便利。

  利好不止于此,广深港高铁深港段将于2016年建成,北站片区将成为具有口岸功能的交通枢纽,25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与香港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而深茂高铁建成后,深圳将与茂名形成3小时生活圈。东接厦深高铁,西接茂湛高铁,北接洛湛高铁。北站枢纽作为我国两大经济大动脉的交汇处,将成为高铁经济效应在深圳的直接“受力点”与“受益点”。以北站为中心,将形成与广州、中山、佛山、汕头等周边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与长沙、武汉、福州等内地中心城市的“4小时经济圈”,大大增强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外溢辐射能力。

  除此外,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还汇聚了三条城际轨道线。地铁线4号线、5号线、规划中的6号线在此汇集,加上多条公交线路。据预测,未来北站区域将带来每天超过 10万人次的客流量,年客流量将达7000万人次。

  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对北站专题调研时就曾表示,腹地狭小一直是深圳发展的致命瓶颈,而高铁的运行彻底改变了深圳的经济地理格局,“1小时经济圈”、“4小时经济圈”有效拓展了深圳的发展腹地,使“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的外溢发展战略成为现实可能。

  高铁,使北站商务中心区成为物流、人流和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地,为北站及其周边区域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新的活力。

  2

  将打造成深圳又一中心区

  对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片区的定位先后经历过“中心区的后花园”、“城市次中心”。今年,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被列为深圳市13个重点片区之一,并要求该片区“加速打造新的增长极,增强城市未来竞争力,保持经济特区的领跑优势”。在最新出炉的规划中,已经明确将北站商务中心区打造成“新的城市中心”,纳入到全市战略发展定位中去。定位的不断变迁,反映了决策层对北站商务中心区区位优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提升。

  有专家表示,从全球特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看,一个城市一个中心的布局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多中心的城市布局已成趋势。从城市发展的中外经验来看,铁路杻纽最有条件成为城市中心。据悉,深圳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心区主要是沿深南路、广深高速向西延伸,目前已经在东西方向形成了“福田—罗湖”和前海新区,此时在深圳北部中轴线上布局“北中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圳北站地处深圳南北中轴线上,距离福田中心区只有9公里,是中心区外溢辐射的最佳范围。同时,北站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同时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外连香港,内接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目前,新彩已通车、坂银通道正在建设之中,梅林关交通拥堵的格局正得到根本性改观。在这种背景下,提升这一片区的规划层级,既有必要也是必须。

  记者了解到,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位于龙华新区综合规划中“一中轴两核心七功能区”空间布局中的南部核心区,以深圳北站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西至福龙大道、北到人民路、东到梅龙路、南至玉龙路和民丰路,总面积6.10平方公里。该片区将打造成“深圳市新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以总部经济、产业金融服务及综合商业为主,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现代化特色的综合商务片区。集聚大量人流、物流、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带动区域产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综合商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该片区也有很多创新,比如城市空间布局的理念是“山、城、水相互整合的城市中心”,力求通过城市绿谷网络,将周边的山体环境引入城市内部,并与红山水库等周边生态景观水体相呼应,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比如在地下空间打造上,强调地下空间的贯通,不仅让片区流通更加畅顺,也将进一步拓展片区的空间。

  在龙华新区“两区一城”建设的发展定位和“一中轴九片区”的规划蓝图下,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将以深圳质量为标杆,以产业转型为导向,创新片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端化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有专家研究认为,未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将是深圳的商业中心、商务中心以及人居中心。

  3

  商业综合体项目率先入市

  记者了解到,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将采用多宗地组合的街坊式开发模式,将建设用地分为多个子单元逐步开发。作为北站商务中心区重点开发单元,红山站东侧11万平方米的低密度商业综合体率先推出,力求打造成升级版的“欢乐海岸”,这也标志着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率先推出的地块位于深圳北站的东北部,地铁红山站东侧,北与规划中的深圳美术馆新馆和图书馆隔绿廊相望。据介绍,该片区以商业服务与文化娱乐功能为主,通过多元异质的城市文化功能、个性卓越建筑形态、立体高效的交通系统等方式,结合北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性大都会生活模式的综合商务片区。

  记者在片区的规划中看到,在这种城市综合体空间中,加入的不仅是千篇一律的商业空间,更是与大都会生活相关的文化、艺术及体验空间。这种空间组成的城市核心区,可以为周边片区带来独特的定位及形象,更能凝聚社区感。新的城市综合体核心区地铁与高铁站对接,在城市内与城际网络中,形成地标。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以及周边的地区,正成为深圳白领新的聚集地,消费高端、需求旺盛。同时,由于北站商务中心区是多条城际轨道的交汇地,加之高铁交通带来的便利,该片区的商业,将不仅满足附近居民的消费需求,更具有强大辐射性,将进一步辐射高铁沿线的消费。新地块的推出,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近期,龙华新区还将围绕北站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启动“一论坛、一咨询、一课题”,即高铁经济论坛、绿谷国际咨询、高铁经济课题研究,全面开展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深度研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谋划北站商务中心区,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新名片,打造“质量深圳”。

  将打造成为深圳 新的城市中心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马敏

  近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明确,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城市定位由“城市副中心”提升为“城市中心区”。

  规划范围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域包括,福龙大道、龙华人民路、梅龙路、玉龙路和民丰路围合,并包括龙华人民路以北局部未建设地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467公顷。其中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66公顷,建设规模约550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约95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岗位规模约25万个,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11万人。

  片区定位:新城市中心

  本片区的城市发展目标是:深圳市新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以总部经济、产业金融服务及综合商业为主,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现代化特色的综合商务片区。

  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重点发展以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合理配置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深圳外溢发展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城市中心。

  空间结构:“两轴四片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以“两轴四片”为核心。

  两轴为商业服务轴和绿谷景观轴,四片包括深圳北站商务片区、红山商业文化片区、龙悦居生活片区和红木山水库生态片区。

  商业服务轴以商务商业带连接北站商务办公区和红山商业服务区,带动周边片区的综合发展。绿谷景观轴通过城市绿谷网络将周边山体环境引入城市内部,并与红木山水库等周边生态景观水体相呼应,打造成为“山、城、水”相互融合的城市中心。

  综合交通:立体化交通网络

  建立轨道、机动车、慢行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优化各交通方式的相互接驳,方便换乘,鼓励公交出行;合理安排公交站点以提高区内地块的公交可达性;加密支路网以快速将交通疏解至地块内部;建立连续的慢行交通网络。

  以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构成区内的公共交通体系。强化公交站点与慢行交通之间的换乘接驳,结合轨道及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租赁、存放点;以连续的步行空间串联主要交通站点及商务区内部,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及舒适度。

  城市设计:“山、城、水”的融合

  本片区的空间组织强调山、城、水整体设计,展现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特色,构建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品质内涵与整体视觉印象。

  片区以城市绿谷与指状绿地作为规划区最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建筑方面,将围绕深圳北站与红山站形成本片区的两处城市天际线峰顶。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与背景山体天际线呈现错落起伏的关系,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重叠。另外,片区城市设计景观分区包括区域生态景观、城市绿化景观、特色感知景观、文化中心景观、CBD景观和一般城区景观。打造“山、城、水”人与自然和谐的特色景观。

  公共基础设施聚集

  本片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2所。教育设施中幼儿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其服务半径结合居住用地布局。

  本片区医疗卫生设施包括市级综合医院1座;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1座,美术馆1座。图书馆与美术馆均布局于红山站东侧,同时将完成30条道路网建设。

  自然生态保护:将形成公园群

  片区公园包括多座社区公园和红木山郊野公园,片区公园主要为带状形态,在详细设计中应强调体育活动设施及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置。红木山郊野公园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发建设限于必要的管理与游客服务设施,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