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启动"三名工程" 打造国际医疗城市

19.11.2014  15:01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石之驎/文

  通讯员 冯晶磊 罗仁颖 黄淑芬/图

  生命健康产业是深圳着力培养的未来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命信息、高端医疗等领域,有不少行业龙头。《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深圳将建成全球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际领先的生命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知名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

  实施以“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造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重要保障。

  今年1月,市长许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三名工程”纳入12项跨年度、跨“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未来6年,包括社会资本投入在内,全市医疗卫生发展投入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医疗卫生建设投入预计500亿元,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预计500亿元。

  到2020年,我市将新建20至30家医院,改扩建和迁建项目40多个;建设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等一批国际尖端医疗设施;引进和培育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到时,全市将拥有100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医;20个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专科),60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成3-5家由若干个名诊所聚集的诊疗中心;打造10家以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9月22日,市政府在北京举行了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合作交流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及下属的市属公立医院与国内外一批名校、名院和名医团队签署协议20多项。该会议也拉开了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三名工程”建设的序幕。

  记者从各市属公立医院获悉,近期这些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各院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借脑、借力,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补齐深圳医疗事业短板,迅速提升整体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使深圳朝着国际医疗中心目标迈进。

  名医:

  柔性引入大批国内外医学大腕

  昨天下午,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柔性引入钟南山院士团队,力争在4年内将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到国内前列。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院士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领军,团队成员11人,都是呼吸内科领域的顶尖人才。

  此次合作,在医疗方面,双方将共同建立疑难、重大和高端人群及时会诊机制,建立每月1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手术演示的临床帮扶模式。钟南山院士团队将帮助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培育和发展优势专科,力争在3-4年使其腔镜介入、肺血管病、间质性肺病和睡眠疾病等专科成为深圳市一流诊疗中心,力争1-2个成为省内一流中心;在4年内达到国家级重点专科水平;待条件成熟后,成立深圳市呼吸病研究所。

  在人才培养方面,钟南山院士团队将帮助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培养10名业务骨干,形成合理的医疗人才梯队;同时整合该院优势资源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等研究人员,为科室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在科研方面,钟南山院士团队将协助打造市人民医院呼吸专科实验室,力争在4年内使其成为设备完善、专业齐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除了市人民医院4年内派10-20人次赴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学习之外,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将轮流派出顶尖人才来深开展临床诊疗和培训工作。

  医学人才特别是顶尖医学人才是稀缺资源,深圳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引进高端医疗人才。去年,全市市属公立医院共引进和培养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5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名。在团队方面,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了美国肿瘤生物治疗孔雀计划团队、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癌症个体化治疗团队,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的肝移植团队,第三人民医院引进了国家突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孔雀计划团队。

  今年,“三名工程”启动后,我市又通过柔性引才的创新机制,“”得一大批业界翘楚。目前,市属公立医院已经与数十个国际、国内顶尖的医疗团队正式签约,引入高端人才及其学科团队。

  如市人民医院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肾内科团队、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团队等8个团队;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复旦大学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美国匹兹堡大学戴一凡教授异种移植研究团队等5个团队,并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共建“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圳癫痫与帕金森病诊疗中心”框架协议,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共建“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中心”达成了合作意向;北大深圳医院引进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骨科团队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魏丽惠教授团队;市第三人民医院引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程京院士团队等4个团队;市康宁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陆林院长精神病诊治专家团队;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引进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孙立忠教授团队等。这些团队目前已陆续在深开展工作。

  10月25日,深圳首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在市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医大师是我国中医极为珍贵的“国宝”级稀缺资源,我国至今只评选过两届国医大师,入选的总共60位。这些中医泰斗大都年事已高,其中多位已经离开了人世。市中医院的李顺民院长挨个上门拜访,诚意邀请到了7位国医大师进驻工作室,分别是:张学文、郭子光、石学敏、孙光荣、张大宁、陈可冀、刘敏如。这些大师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71岁高龄。每一位都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科覆盖脑病、神经、心血管、肿瘤、呼吸、脾胃、妇科、泌尿、肾病、皮肤、针灸等多个领域。

  集聚如此多的医学“大腕”,这在深圳历史上从未有过。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这些医学大腕和其团队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坐诊、查房、开展专题讲座等,进行临床、科研和教学指导工作。

  除了引入“外脑”,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还制定了优才专才培养计划,培养本土人才。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将采取“见苗浇水,逐级培育,重点突破,树立典型”的方式,每年选派50名重点学科骨干到国外知名医学机构的顶尖学科学习交流一年;选派100名中青年医疗骨干赴国内重点医学院校和著名医院进修培训一年;选派20名高级医院管理人员赴国外培训进修半年。

  名科:

  集中“火力”建设领先学科群

  11家深圳市属公立医院,无疑是我市医疗的“航母舰队”,在全市危急重症、疑难病症、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护以及技术指导和科研教学等方面承担着中流砥柱的骨干作用,是市民健康的坚强后盾。

  在学科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市属各医院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学科130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56个,市级63个。此外,各医院拟向有关部门申报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竞争实力的学科21个、具有省级重点学科竞争实力的学科22个。

  整合市属各医院的重点学科发展资源,破解各医院争相发展高效益专科、重复建设同专业重点学科的局面,集中力量建设医学领先学科群,是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今年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重头戏”。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根据市属医院的类型、所在区域,以及医疗技术优势、资源配置情况和学科发展潜力等因素,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将名科工程与现有市属医院的品牌提升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市属医院强化重点学科品牌建设、积极主动引进高水平学科团队,使每一家医院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实施医疗联合体工程,建设若干家国际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增强名院辐射力和影响力。

  今年5月,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组织深圳市属公立医院医学领先学科评选工作,根据水平与绩效优先、兼顾单位和学科布局的原则,经过医院推荐、市属公立医院专家评选、省医学会专家审核,确定了13个学科为首批深圳市属公立医院医学领先学科。

  市医管中心从科研经费、人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支持领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各医院也建立了院内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对相关学科实行全程跟踪、每年评级,动态升降,分级奖励。同时,各医院还深化与境内外医学机构的合作,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临床药物基地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中心(研究所)。

  市医管中心还组织市属各医院大力推广运用新一代医疗新技术,如癌症基因筛查项目、肿瘤患者CIK生物治疗等,抢占医疗技术新高地;推动建设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其中,市人民医院的介入微创诊疗中心成为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培训基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引进CIK(自体细胞免疫疗法)肿瘤生物治疗技术。

  名院:

  开放式办医牵手名校名院合作办院

  近日,市医管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签署协议书,合作运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新安医院)。目前,南方医科大学正在加紧编制医院运营方案,这家医院计划于明年6月试业。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位于宝安中心区,紧临前海,是一座有着海景病房的新建市属三级医院,也是宝安的第一家市属公立医院。医院设计规模病床1000张,远期预留扩建500张。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建设是我市“三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医管中心以合作运营的方式引进南方医科大学医院管理、技术和人才力量。据悉,医院将引入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病、肾病、骨科、神经外科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并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综合资源,开业3年内,按照设计规模全面开放门诊各科室,病床全部投入使用;开业5年内,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医疗质量认证标准;5-10年,建成4-5个达到国家级水平的医学重点学科;10年内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这家医院也同时承担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任务。据了解,医院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会)、管理团队和监事会,实行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7名,由南方医科大学委派2名,市医管中心委派3名,以及医院院长和总会计师组成。医管会设主任1名,由南方医科大学代表担任。医管会按照医院章程运作,行使医院重大运营管理事项的决策权,包括审核医院管理团队成员和内设机构负责人任职人选、优化医院内部资源配置、审核医院改革发展计划、基本管理制度、年度预算和决算等。

  医院诊疗服务项目执行深圳市公立医院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开展“打包”收费和“定额、包干、预付”等付费制度改革。同时也将试点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诊疗模式上,按照深圳市分级医疗和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关安排,与所在区域的其他医疗机构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并推行团队式医疗服务试点。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实施开放式办医,充分利用市政府支持医疗事业发展的举措与知名医学机构的医院管理、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境内外知名高等医学院校或其他知名医学机构合作共建新建市属医院。

  9月22日,深圳在北京举行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合作交流会上,副市长吴以环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先生分别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签署了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生命健康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五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深圳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运营北大深圳医院,合作新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院区,两个院区实行一体化运作,纳入北京大学管理体系,发展方向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三甲医院;二是双方合作打造4-8个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医学重点学科;三是合作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符合国内实际、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服务模式;四是合作举办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五是深圳市政府支持北大在深圳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今年底即将试业的市宝荷医院,已经确定将整体转型为肿瘤医院,以此为平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重点引进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肿瘤、恶性淋巴瘤等重点学科。同时,计划在这家医院内规划建设体现“高、精、尖”特色的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配备国际先进的加速器设备,组建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使设施建设水准、技术应用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肿瘤患者提供国际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由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热疗、微创介入和中医中药治疗组成的多样化、完整的肿瘤综合治疗体系,打造深圳医疗行业的新名牌。

  记者还了解到,各市属公立医院已经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美国休斯敦医疗中心、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80个境内外知名医学机构建立了姐妹医院、友好医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实施友好城市医疗交流合作项目。与名校之间的合作,将有效促进市属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市属公立医院引进的部分名医团队

  1、市人民医院:

  引进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团队

  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肾内科团队

  引进南京大学黄行许肿瘤研究及治疗团队

  引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教授介入科团队

  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心脏中心团队

  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泌尿外科团队

  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麻醉科团队

  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炎明教授护理团队

  2、市第二人民医院:

  引进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

  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团队

  引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专家团队

  引进美国匹兹堡大学戴一凡教授异种移植研究团队

  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引进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骨科团队

  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魏丽惠教授团队

  4、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引进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中心主任孙立忠团队

  5、市第三人民医院

  引进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团队

  引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

  引进国家芯片中心程京院士团队

  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金奇教授结核病研究团队

  6、市康宁医院

  引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病诊治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