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继续领跑

04.02.2015  13:04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何泳)昨天,记者从全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获悉,2014年深圳国资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国有经济质量增长、持续发展,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排名第17,利润排名第5,总资产利润率排名第1,资产负债率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继续领跑,“一体两翼”(以基础性产业为主体,金融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产业领域的企业资产、利润占比均接近70%。

  国企改革强力推进

  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按照“继续当好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先锋”的要求,提出四大改革任务和18项重点举措,实现了五个“领先”: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运营体制、布局结构优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业集团质量效益等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打造深圳“2+N”监管运营新体制,推进85%的国有资本集聚到“一体两翼”产业体系,将混合所有制比重由现有75%提升至85%,资产证券化率由43%提升至60%,形成一批资产规模大、综合实力强、跻身行业前列的优势企业。

  深圳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制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系列改革配套制度。如深圳投控公司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改革重点难点工作;高新投集团等企业顺利引进战略投资者;

  特发集团等企业完成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燃气集团荣获“董事会建设特别贡献奖”;市属非上市公司参照上市公司口径公开信息制等。

  上市融资获重大突破

  去年,深圳国企上市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国信证券实现首发上市,开创了市国资委成立以来IPO最高纪录,融资近70亿元,创造了全年境内市场首发融资最高规模,是深圳国资系统首家市值突破千亿元企业。统计显示,深圳国资系统企业全年实现再融资约1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深圳国企证券化水平显著提升。22家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5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60%。证券化率首次突破50%,位居全国前列;整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跨企业整合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整合有序推进,外部并购创新探索,系统资源进一步向上市公司集中。

  国资国企产业基金群战略效应突出。创新投集团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国内率先发起设立首家公募基金,管理的政府引导基金达65家,规模位居全国创投行业首位。产业基金快速发展,远致富海并购基金管理规模达34亿元。投控园区基金与海尔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乾能新能源基金完成并购新能源项目。基金与国企协同效益更加凸显,基金群成为推进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转型加快

  去年,深圳国资国企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市国资委新增扶持奖励建科院、能源环保等21个优秀项目,企业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支出增长13%。

  据了解,国资国企的创新工作为深圳斩获多项大奖,能源集团环保宝安二期为我市捧回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是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首家获奖企业,被市政府授予“深圳质量建设特别贡献奖”。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深圳国际低碳论坛,成为深圳低碳发展的名片,荣获中美唯一“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地铁北站成为我市唯一同时获得“詹天佑奖”和“鲁班奖”工程项目。

  目前,我市国资国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水务集团中标全国首个省部共建城市排水PPP项目,作为住建部、财政部力推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项目,被誉为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池州模式”。地铁集团获得埃塞俄比亚轻轨运营项目,成为国内首家向国外输出运营管理及培训的地铁企业。能源集团清洁能源比例上升到55%,获得联合国“全球新兴城镇化建设新能源示范企业”。巴士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公交运营企业,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建设先进企业”;金融板块发展迅速,全年实现利润93.4亿元,同比增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