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实施"孔雀计划"成效系列报道
2011年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重大决策部署。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引进孔雀团队和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9个。“孔雀计划”团队为深圳的创新创业带来一股清风,他们除了将先进的技术引入深圳,还勇于开拓新领域,进一步夯实了深圳新兴产业的基础,完善了深圳的产业链和创新创业生态链,搅热了深圳的创业投资。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孔雀团队,本报今起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垂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婧如
在离开纽约3年多后,斯坦福海归博士刘自鸿在深圳研发的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广告屏幕。世界经济的十字路口,见证了他的华丽转身。
刘自鸿和他的团队,在深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孔雀团队。2011年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重大决策部署。截至2014年底,深圳已累计引进孔雀团队和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9个。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最新公示,2015年度还将有18个孔雀团队落户深圳。这些孔雀团队成为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耀眼的新星。
“孔雀”们飞来深圳之前,其中不少已在海外有所成就,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未来锁定深圳。“孔雀”们说,深圳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创业体系、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文化、高效开明的行政效率和办事作风、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气候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是吸引他们结伴“飞”来的重要原因。
“硅谷气质”适合创新创业
在上个月举办的全国“双创周”活动北京主会场,刘自鸿和他的柔宇科技推出的超薄柔性显示项目,是111个展示项目中曝光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它的厚度仅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刷新了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李克强总理在现场考察了这个项目。
时间回到9年前。2006年,刚刚走进斯坦福大学的刘自鸿在学校草坪上,闪现了做柔性显示屏的想法。学成回国之际,刘自鸿利用假期,专程到各大城市考察,发现深圳这个城市特别像自己熟悉的硅谷。2012年,伴随着柔宇科技的成立,硅谷的创新小火苗在深圳被点燃。刘自鸿说,深圳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孔雀计划”以及对创业团队的扶持政策,对柔宇早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刘自鸿和团队成员看来,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有着多元化的特征,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优秀创新人才在这里汇聚,使这里充满活力,并拥有开放包容的文化。“这种氛围像极了硅谷。”刘自鸿说,柔宇刚成立时在深圳和硅谷两边同步运营,这种跨国运营模式对推动创业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我们把两边的团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都完美整合在一起了。”
硅谷是全球创新的中心。深圳则有后来居上之势。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业内人士将深圳称为“中国硅谷”,因为这里同样拥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多元开放的文化。而大量孔雀团队纷至沓来,更促成这一生态的聚集和形成,使深圳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创客基地。
城市高效开明利于开创“全新”事业
2009年,师从超材料学科泰斗、美国杜克大学史密斯教授的刘若鹏和同学季春霖,首次实现了宽频带超材料“隐身衣”的设计与制备,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立即在全球范围引起轰动。《科学》杂志在2010年将超材料评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
刘若鹏和小伙伴们希望将超材料技术在中国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他们密集考察了全国多个城市,有的城市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扶持和配套政策。然而,刘若鹏团队还是将目光投向深圳。2010年,26岁的刘若鹏和团队另外四个人一起来到深圳,成为首批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之一。
“当时也考虑过体制内,比如去大学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或者去研究所开发技术。” 如今已是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的刘若鹏说,超材料技术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国内科研体制机制恐怕难以支持。几番思索,光启团队决定独立进行科研和创业。“深圳能够支持我们大胆的想法,这是开创全新事业不可缺少的。”刘若鹏回忆,当初光启成立了民办研究院,无论是在财政税收还是整个体制上,都不被国内认可。深圳市政府为了让光启能够和主流体制相适应,给了光启一个“事业单位”的帽子,但不给编制不给人员费用。直到2012年,7个部委联合发文,认可民办非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科研机构,并配套国家相关政策,光启才回到原来的民办非企业体制。刘若鹏说,如果不是深圳市政府如此包容新鲜事物,就不会有光启的今天。
政府的高效开明,为不少“孔雀”们点赞。“这么多年来,深圳沉淀下来的文化、理念,企业的创新氛围,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性格。这个是我们所看重的。”华大基因国际肿瘤基因组研究团队、华大股份CEO尹烨更是直接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很多在其他地方看起来“无法可依”的情况下,能不能整合出创新的东西去替这个新生事物保驾护航。这需要一种城市气质,这个城市政府的气质。
光启、华大是深圳探索的新型科研机构模式的典型代表。而这种特有的模式,已成为深圳创新的标杆。比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其创新的体制已使其成为深圳孔雀团队和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的“大熔炉”,深圳1/3的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都汇聚于此。
缩短企业成功的时间轴
深圳不仅创新型企业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冒尖”也特别快: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华大基因,2007年从体制内走出后,从北京来到深圳,8年间就在深圳打造出全球测序能力第一的“基因帝国”;光启来深创业5年,旗下已有3家上市公司;创业仅3年的柔宇,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探究原因,与深圳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不无关系。
据了解,深圳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数量与管理资本的总量,约占全国1/3。仅今年以来,深圳就新增了1.8万家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占深圳现有3.87万家股权投资基金和管理企业的46.5%。华大股份CEO尹烨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投融资环境,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又近,可获得很多金融创新方面的支持。去年以来,前海又吸引了大批各种各样的创投基金落户,这对创新创业者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福音。
2014年深圳第四批孔雀计划团队奥比中光3D传感、自然人机交互团队的带头人黄源浩说:“刚回国时,我们除了技术,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明确的产品定义都没有。这时政府给了我们一定的支持,在留学生创业大厦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同时我们在深圳找到几个天使投资人,在跟天使投资人讨论中,逐步明确了产品的定义,公司就这么一步步做起来。我认为,深圳就是实现创业梦想的支点,就是阿基米德说的撬动地球的那种支点。”
大量创新企业和机构在深圳的聚集,更吸引了国际巨头将眼光汇聚于此。英特尔中国软件和服务事业部、合作伙伴关系部中国区总监范若晗表示,3年前英特尔开始在中国做一项针对本土化计划的“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深圳就是这一计划的落脚点,几乎所有投入都放在深圳。“这里有非常多有热情的创业者,还有很多硬件厂商,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除了在产业链等方面具备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优势外,深圳聚集着华为、腾讯、迈瑞等众多高科技企业以及被这些企业聚集麾下的全球化人才,又从这些企业中走出了新一代的创新者、创业者,为孔雀团队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