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居民:“一周一行”影响不大

14.04.2015  17:07

  据新华社深圳4月13日电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13日发布消息,公安机关即日起停止向深圳市居民签发赴香港“一签多行”签注,改为签发“一周一行”签注。

  深圳户籍居民赴港“一签多行”即一年多次往返的“个人旅游”签注,始于2009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内地居民赴港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内地与香港出入境口岸压力增大,赴港旅游人数与香港旅游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中央政府作出了优化调整深圳市居民赴香港个人旅游政策的决定。

  “普通人不会天天去香港的

  13日上午,记者在深圳福田口岸看到,双向通关人流顺畅、秩序井然。记者现场采访了多名持“一签多行”签注的深圳籍过关者,他们大多表示办理“一签多行”是因为费用低,实际上每年去香港的次数并不多,因此改为“一周一行”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据公安机关介绍,持“一周一行”签注的深圳市户籍居民可在每个自然周的周一至周日前往香港1次,每次可在港逗留7天。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职业的多名深圳户籍居民,他们均表示签注政策调整对自身影响不大。

  深圳盐田区居民黄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她说因为空闲时间较多且在香港有亲戚,自己往返深港两地颇为频繁。“有时候连生活用品也会过去香港那边买,不过也都是自己家里用的。去得密一点的时候可能一周一两次,忙一点的时候就两周一次。

  居住在罗湖区的袁小姐从事金融业工作,往返香港的频率在每月一次左右,主要目的以购物、休闲为主。她说:“新政应该对大部分人都不会有大的影响,因为普通人不会天天去香港的,做生意可以申请商务签注。

  在福田口岸通关现场的多名游客也表示,签注政策调整有利于减少水客,有利于通关环境的改善。

  “香港绝大部分人都很欢迎内地人过来,内地人也很欢迎香港人过去。只是有一小部分人对此不满。”因为工作原因每周都到深圳的香港居民黄先生说。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探亲、商务和其他签注

  但与普通市民相比,也有少数群体受新政影响较大,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深港跨境学童”的深圳籍家长或监护人、保姆等。记者了解到,其中不少孩子的深圳籍家长已经办理了“探亲”签注。一些目前持有“一签多行”签注的家长也表示考虑在签注到期后改换类型。

  因“一签多行”办理便利,也有不少需要经常往返深港两地商务人士持“一签多行”签注赴港。刘女士因为工作原因每周要去香港一两次,最多时一周3次。“新政对我们这种影响会较大,我的签注8月到期,之后我会跟公司沟通,办理‘商务’签注。

  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表示,因探亲、从事商务活动或特殊合理事由需多次往返香港的深圳市居民,可按照有关规定,持能证明相关事由的证明材料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多次有效赴香港“探亲”“商务”和“其他”签注。

  重点推进“前海全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正重点推进“前海全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一方面为内地消费者购买港货和其他进口商品提供便利,缓解个人游给香港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香港服务业扩展内地市场创造便利条件,提升香港零售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逾七成网友表示

  新政对自身“没有影响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卞德龙)将“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对你来说影响大吗?昨日,深圳新闻网发起一项相关调查,截至当晚9点,在2200余名参加调查的网友中,71%的网友表示新政策对自身“没有影响”,仅有12%的网友表示去香港的频率为“一周多次”,超过80%的网友“远低于一周一次”。

  福田市民,27岁的叶先生告诉记者,他平均每个月才去香港一次,且主要以游玩和个人购物为主,因此,“一周一行”的签注新政对他来说“足够了”。

  与此类似,在这份网络调查中,“购物”、“游玩”是深圳市民前往香港的主要目的,分别占比为61%和17%。同时,73%的网友直言“我不是水客”,约20%的网友表示,曾帮朋友买过一些东西,但不经常。

  海关部门有关人士则表示,新政策实施之后,该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评估,并将根据实际效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方反应

  梁振英就“一签多行”政策调整表示

  感谢中央政府理解

  新华社香港4月13日电 (记者 邰背平)就内地公安机关即日起停止向深圳市居民签发赴港“一签多行”签注,改为签发“一周一行”签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3日表示,这一决定来之不易,特区政府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旅游承受能力的理解。

  梁振英说,由于香港承受能力的问题,特区政府去年6月份向中央政府提出取消“一签多行”签注政策,改为“一周一行”。政策调整花了近一年时间,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变动,政府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他说:“在国家不断放宽内地居民出境和世界各地不断放宽中国内地居民入境的大环境下,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中央理解香港承受能力的问题,我们亦得到深圳市和广东省对香港现在面对情况的谅解。在这里感谢中央政府,感谢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

  梁振英提到,以去年人数计算,每周来港超过一次的人士有459万人次,占深圳户籍居民持“一签多行”人数的三成,占内地居民来港人数的一成。虽然各年人数会有变化,但新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去年的数字大致推算。另外,由于政策改变不影响过去已签发的签注,成效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完全显现。

  在新政策生效后,预计仍然会有部分香港人从事水货活动。梁振英对此表示,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跨部门工作小组会继续加大力度打击所有水货活动,包括香港人从事的水货活动。

  在谈到曾在香港发生的所谓“反水货客”行动时,梁振英强调说,这些行动波及到正常旅客,给特区政府的工作增加困难,伤害香港和内地居民之间的感情。他呼吁不应容忍这样影响两地居民感情的事情发生。

  至于政策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梁振英表示,香港是一个旅游城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和外国的旅客来香港进行旅游活动。调整政策不表示香港不想做旅游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会在短期内推出一系列的旅游推广措施。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表示

  适时完善优化“一签多行” 十分必要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陈斌华)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13日就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政策调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公安机关自今天起停止向深圳市户籍居民签发赴香港“一签多行”签注,改为签发“一周一行”签注。“一签多行”政策自2009年试行以来,便利了深圳居民赴港,促进了香港相关行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但近年来内地赴港旅客增速较快,给香港的旅游承载力造成了较大压力。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请求,中央政府决定作出上述调整。

  发言人表示,我们认为,在深圳市试点“一签多行”政策,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根据实施情况适时进行完善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民生的关心,也是支持特区政府积极回应市民诉求的举措,有利于内地与香港人员交流更加稳步进行。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特区政府发展旅游业,坚决反对香港极少数人伤害两地民众感情的行为,鼓励两地人员进一步密切往来。

  香港旅发局:

  对零售业影响会逐渐显现

  据新华社香港4月13日电 深圳市户籍居民赴香港签注政策13日开始调整,由“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香港旅游发展局局长林建岳对此表示,这对访港的过夜旅客数字影响不大,但对零售及饮食业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阶段以来到港的内地及海外客流放缓甚至出现下降。香港今年1、2两月的零售额总和同比下降2%,出现了自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零售业生意首次倒退的现象。

  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香港相关业界担忧这个传统旺季会变成“寒冬”。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预期,五一黄金周期间访港内地旅客数字恐无力上升,业界普遍感受到营运压力。

  谈及香港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林建岳重申,旅游业界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以进一步吸引过夜旅客。

  香港特区政府:

  可减少近460万 “一签多行”的旅客人次

  将重塑“好客之都”形象

  据新华社香港4月1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3日表示,欢迎中央政府宣布将深圳户籍居民“一签多行”调整为“一周一行”的新措施。香港将以此为契机,重塑“好客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以2014年的旅客数字作基础,并假设旅客访港模式不变,“一周一行”可减少近460万“一签多行”的旅客人次,相当于约一成的2014年内地旅客总人次。

  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将把握此次政策调整的契机,重建香港作为“好客之都”的正面旅游城市形象,优化来港旅客结构,促进香港旅游业持续有序发展。香港继续欢迎各地包括内地的旅客来港旅游,争取更多的过夜旅客来港。

  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13日说,香港旅游发展局将运用额外8000万元的拨款,举行一连串旅游推广活动。本月底至下月底将举行购物大行动,与商界及零售业界等合作,为旅客提供优惠;第二阶段将举行另一活动,为旅客提供大抽奖。

  受“一周一行”签注政策调整影响

  港零售类股票跌幅明显

  据新华社香港4月13日电 港股13日延续近日升势,在资金大举入市下,劲升743点,突破28000点大关,收于28016点,升2.73%,成交量达2636亿港元。各板块中,国企指数依然强势,而受深圳市户籍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改“一周一行”政策调整影响,零售类股票跌幅明显。

  主要板块中,国企指数收报14590点,升602点,升幅4.31%;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收报22475点,上涨1174点,涨幅5.51%。

  受“一周一行”签注政策调整影响,零售类股票跌幅明显。其中莎莎国际下跌6.47%,周大福下跌2.93%,卓悦控股下跌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