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老年人优待办法 拟明年出台

28.10.2014  20:37

  核心

  提示

  明天,2014年敬老月活动将落下帷幕。今年10月,是老年朋友当“主角”的月份。我市敬老月活动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市、区两级为老年朋友开展了400余项活动,带动老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深圳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记者从市民政局、市老龄办了解到,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开展活动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使全市的养老设施建设走上快车道;推出多项敬老优待政策,老人可免费搭乘公交车、领高龄津贴等;大力加强养老精神文明建设,如:开展幸福老人计划、创建敬老文明号、银龄行动等品牌活动,让深圳的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集社会各界之力共筑养老梦。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高龄津贴领取年龄降至70岁

  “退休后,我跟着女儿来深圳养老,我也跟户籍老人一样,可以免费搭乘公交车。”68岁的胡奶奶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非户籍老人年满65周岁常住在深圳,可以办理敬老优待证,也可以办理《暂住老人免费乘车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和地铁。据统计,全市已办理4.8万多张敬老优待证,约30万名老人免费搭乘交通工具。

  我市老人除了享受上述优待政策,80岁以上户籍老人还能享受每月200至500元不等的高龄津贴,我市已有9个区(新区)为户籍老人发放津贴的年龄门槛降低至70周岁,大鹏新区正在积极推进中。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已向市政府提交相关建议,将全市户籍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受惠年龄统一下调至70周岁,届时70—79岁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的高龄津贴,此举将惠及2万多名户籍老人。

  每年2500万元资助老年社会组织

  “在深圳养老,我能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我们老年人的尊敬和关爱;社区还有多种活动,让我有机会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今年60岁的老军人晏宏应告诉记者,深圳有号召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氛围,他身边的老年朋友都主动支医支教,深受鼓舞的他决定反哺家乡。

  晏宏应18岁应征入伍,在作战部队一待就是30余年。10年前,晏宏应被调到深圳警备区任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深圳这片热土成为他第二个故乡。退休后,晏宏应回家乡湖南怀化探亲,“回到家乡,我发现故乡的路跟我18岁离乡时相比,并无差别,乡亲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晏宏应决定为乡亲们修路,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晏宏应经过半年的奔波协调,终于筹集了300万建路费,乡亲们期盼多年的公路终于修成,还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晏宏应发动各方资源,积极联系民间企业大力支持山区建设。他联系了汇源果汁厂家,协调当地农民与商家签订长期收购水果协议,还与香港商家签订了高山蔬菜供应的协议。今年6月16日香港商家又与怀化农民签订万亩高山葡萄种植协议,总投资2.5亿元。

  在深圳,跟晏宏应老人一样退休不褪色,继续发挥余热的老人数不胜数。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我市主动推出多项活动,如:福彩公益金每年安排2500万余元资助各级老年社会组织,开展“幸福老人计划”,已资助各类老年社会组织1000多个,惠及全市20多万老人;充分发挥老人知识分子的“余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让老年专家到民营小微企业、社区和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无偿帮助开展科研攻关、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义诊等服务;我市交通、医疗等7个单位成“敬老文明号”,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和产品。

  拟出台《深圳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我只拿了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办了敬老优待证,还能邮寄到家,非常方便。”家住罗湖碧波花园的李奶奶说。据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罗湖区从10月1日起,率先启用电子政务系统办理敬老优待证和暂住老人乘车证。罗湖老人凭身份证和户口本即可办敬老优待证和暂住老人乘车证,老人还可以选择到社区领取或自费邮寄到家的领证方式。

  据了解,以前办理敬老优待证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数码照相回执》等材料,老人领证基本要等一到两个月。现依据市社工委信息大数据资源,民政局信息办、市老龄办将推出在各社区信息化办理老年优待证申请,率先在罗湖区进行试点,年底有望在全市推广。“此举改革传统的纸质资料传送、层层审批的办理模式,简化了办证程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今年3月1日,《广东省老年人优待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在高龄老人津贴、困难老人参保、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等方面都有新举措。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老龄办正抓紧制定《深圳市老年人优待办法》,拟在明年出台,将在老年人的交通、医疗、文体活动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让老年人的权益有依据有保障。

  社工开展公益众筹 为鲁甸灾民筹善款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陈雪)“我想为自己筹点学费,可以继续读书。”在鲁甸地震中丧失父母,与奶奶相依为命的12岁小姑娘石兴,借助深圳社工建立的公益众筹平台向社会发起求助。深圳社工们国庆开始支援鲁甸,在20天的服务中了解到当地学生缺学费、老人缺关爱、村民缺技能三大问题,社工们链接支付宝公益平台,启动了“100元生活费:改变灾区孩子的命运”、“云南鲁甸花椒树老人等待你的呵护”、“灾区培训基地:用爱点亮鹏鹏智慧屋”三大公益项目,呼吁市民在支付宝公益平台上捐款,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在地震中,石兴被压在了房子下,61岁的奶奶在救援队伍赶到前,徒手将孙女从瓦砾中刨了出来。由于石兴和奶奶没有生活来源,石兴到县城读书的生活费尚无着落。目前葫芦桥安置区有81名跟石兴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为此,社工们发起“100元生活费:改变灾区孩子的命运”公益众筹项目,该项目通过支付宝公益平台向社会筹集善款,爱心人士在网上捐赠100元,即可帮助这81名孩子继续完成学业。

  “我现在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但我可以用现有的花椒树帮助我的家乡,帮助乡友。” 今年63岁的谢维礼老人,在此次地震中失去6名亲人,他将震后幸存的100多棵花椒树无偿赠与其他灾民。葫芦桥安置区有40余位失去亲人、花椒树的老人,为帮助他们募集每月140元生活费,社工开展“云南鲁甸花椒树老人等待你的呵护”公益项目。

  据介绍,“灾区培训基地:用爱点亮鹏鹏智慧屋”项目旨在为当地妇女提供制作手工棉鞋、发饰等技能培训,为当地青年开展使用电脑、预防求职陷阱等职业培训,助力他们找到新工作。“鹏鹏智慧屋”在线上采用公益众筹模式。同时,该项目还落实了实体建设,市民政局已向该项目捐赠了6万元的项目支持经费,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向葫芦桥村民捐赠了价值1万余元的农具。

  张娟:做公益“不忘初心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下午6时,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张娟匆匆地从龙岗赶往位于红岭的深圳市义工联。晚上的手语培训课19∶30开始,张娟是老师。没时间吃饭,张娟在路上买了一杯奶茶。

  “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手语做自我介绍”。张娟是深圳义工联“与你同行”手语组组长,同时担任第六期初级手语课的老师。课程从晚7∶30-9∶00。下课后,还有学员陆续来跟张娟交流,真正结束已是晚上9∶30。“也感觉累,但割舍不了,做义工好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张娟说。

  “聋人们是我的朋友,也是老师

  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2012年加入深圳义工联“与你同行”组,参加了手语的学习。因为手语打得好,每次手语组的推广、表演都少不了她。2014年初,张娟成为“与你同行”手语组组长。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手语歌大赛里,手语组五位听障人士和义工们配合默契,他们表演的“听见了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表演结束后,表演者们围在张娟身边,不断用手语交流刚才表演的心得。大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扮个鬼脸,几乎看不出哪个是听障人士。张娟告诉记者,“与你同行”手语组每周都会在市民中心搞手语沙龙,也有很多免费的手语培训,但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大家都学会手语,而是想拉近大家和听障人士之间的距离,“不是只有语言才能沟通,通过手势、连写带画,我们都可以和听障人士做朋友的”。

  听障人士们建了一个群,把张娟也拉了进去,大家一起聊天吹水。每周五,在市民中心的手语沙龙里,总会有几个听障人士出现,帮助大家学习手语。张娟说,她的手语之所以打得好,主要是因为经常跟听障人士们交流,他们会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也教她新的表达。“不少人会觉得,我们是在帮助听障人士,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而且他们教我手语,对我的帮助更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按照手语组的安排 ,每周各有一节初级手语课、中级手语课、一次手语沙龙,还有不定期的手语派对。手语派对的节目要排练,张娟经常在上下班的路上反复听排练的音乐,有时候甚至忘乎所以地走起位来。

  “有一段时间特别累,基本上每天一下班就要去排练,又要准备司法资格考试,忙得焦头烂额。在那段时间甚至一度放弃,但后来发现做义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张娟说。

  因为准备司法资格考试,张娟整整两个月没有参加义工活动,但考试一结束,马上就重新投入到手语组的工作中。“在这段时间,我仔细想了想自己当初为什么做义工?是因为自己喜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手语,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和听障人士交朋友。而做义工的时候,我很快乐,所以做公益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张娟说。

  新沙社区100多位低龄老人当义工

  帮扶高龄和特困老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在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的时候,街坊邻里关系也被钢筋混凝土分割和冻结起来,移民城市深圳犹是如此。然而,有一群老人,他们在退休后,真切地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妙处。腿脚不方便有人上门理发,没空接孩子有人帮忙接……在福田区新沙社区,100多位低龄老人自助结成义工队,对高龄和特困老人进行帮扶。

  70多岁的老人搀扶着80多岁的老人,身材硬朗的老人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嗓门大的负责张罗维持秩序,腿脚方便的前后奔走搞好协调:社区组织80岁以上和腿脚不便的老人逛深圳。新沙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方锦城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目的是让一些因年龄大、腿脚不便而长期难出门的老人出门转一转,看看深圳的变化。在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国贸爱心车队的支持和配合下,这次行动终于成行。活动一共设七站,今年6月份开始第一站,到12月份逛完七站,包括市民中心、莲花山公园、海上世界、梧桐山等。

  85岁的卢老伯在5年前动过两次大手术后,就几乎没出过社区。在社区年轻老人的发动下,他参加了第一批的逛深圳活动。爱心车沿着滨河路低速行驶,他难掩兴奋,“这是新建的医院吗?有没有开始用?这是在建地铁吧?这几年深圳变化好大啊。”在这次活动中,所有义工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方锦城已72岁,但精神矍铄,提起这么大年龄还做义工,方锦城说:“跟卢伯相比,我还是小弟,做服务是应该的啦。”记者了解到,新沙社区老年协会共有300多个会员,100多个都是义工。在零散的帮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模式。

  卢伯的老伴钱婆婆腿脚不便,出不了门,理发成了个问题。老年义工队里的聂大妈虽然半路出家,但手艺不俗,隔段时间,她就上门给钱婆婆理发。 社区里有户人家,老人瘫痪在床,儿子媳妇工作繁忙,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成了问题。老人义工钟自欢孙子大了,家里没有负担,就每天走一公里的路,帮忙接孩子。“我们的老人义工一般都是60—75岁之间,很多都是老党员,都觉得自己还可以发挥点余热。再说,大家都是早年来到深圳的拓荒牛,同龄亲戚都不在这里,街坊邻里,相互帮扶也算是一种情分。”方锦城说。

  第四届深圳手语歌会温情上演

  带您走进听障人士的世界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盛佳婉 通讯员 周佺)近日,第四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在深圳商报社国际会议厅温情上演。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16个手语节目带您走进听障人士的世界。

  第四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由深圳市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福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指导单位,深圳市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主办、深圳市残友社工服务社、深圳市卫宁读写障碍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

  据悉,自2008年以来,每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都会邀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内的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单位,派出成员代表队学习手语歌,并进行大型公益汇演。本届手语歌公益音乐会有近200人参演、 500多名观众,整场活动热闹非凡。

  深圳市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现有将近3000万听障人士生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融入这个社会,渴望与世界沟通交流。手语是听障朋友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手语歌公益音乐会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推广普及手语基础手语知识,宣传关爱聋哑残障人群的精神文明、传播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