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金融业发展“气血两旺”

21.12.2015  11:11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强大的金融“造血”功能,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015年,尽管经济下行的阴霾未散,“气血两旺”的深圳金融业却为深圳经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为之一振。据市金融办晒出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深圳金融业税前利润2368.55亿元,同比增长81.66%;税收占全市总体税收约1/3;增加值1828.56亿元,同比增长15.8%,高出同期深圳GDP增速7.1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

  稳增长中流砥柱

  “今年以来,深圳继续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促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对今年深圳金融业的几笔勾勒,让人感受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马当先。

  金融业规模大幅扩容,效益明显提升。用数据说话:截至9月底,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达8.5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96%;1-9月,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28.5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加值占同期全市GDP的14.8%。目前,深圳金融业增加值、总资产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金融业增加值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凸显了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在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地位。1-9月,深圳金融业实现税前利润2368.55亿元,同比增长81.66%。其中,银行业924.90亿元,同比增长26.02%;法人证券公司606.97亿元,同比增长267.94%;法人保险公司836.68亿元,同比增长106.62%。在全市总体税收中,金融业就贡献了约三分之一,可谓创税和增税的主要力量。

  “自选动作”创新多

  日前,国资背景加19家上市公司支持的深圳P2P平台“e路同心”先声夺人,截至12月15日,该平台上线仅8个月的累计交易额就超过12.5亿元,目前排名全国P2P百强榜第37位。“我们赶上了P2P最火热的一年,同时也是各路资本疯抢、竞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e路同心董事长李东明感慨,深圳的金融业态创新,给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以无限活力。

  市金融办资料显示,深圳已成为全国互联网金融最活跃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截至9月底,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达2048家,主要集中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福田、罗湖、南山三大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不当运动员,也不当裁判员,只负责竞赛场地的管理。深圳对金融业的开放心态,吸引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超过24家,注册(实收)资本98.8亿元。截至9月底,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已达368家,其中法人机构156家,机构总数居大中城市第三位。

  优良的“赛场”资源,激发各金融机构亮出更多的“自选动作”,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要素交易平台快速扩容。目前,我市开业运行或取得业务资格的要素交易平台就有23家,1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大量中小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