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简政放权助推深企“走出去”

15.09.2014  19:24

  今年1月26日,奥斯卡金像奖得主、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来深洽谈文化合作项目,却因他的中国入境签证用完而遭遇“入境难”。市外办得知后迅速开启了“绿色通道”, 成功协助他办理了紧急入境签证。奥利弗·斯通得以与一家深企如期签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市外办为企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助力他们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先机。

  近日,记者走访市外办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时得知:市外办窗口获得了2014年上半年深圳行政服务大厅满意度评价并列第一名,而在2013年度政府绩效考核中,市外办被评为B类部门第一名,政府绩效满意度综合得分前三甲。

  这些成绩,得益于近一年多来市外办为支持深企“走出去”和推动国际化城市建设而出台的多项因公出国审批和办证的简化和提速举措,这些举措为企业“走出去”节省大量成本。

  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模式

  经多次走访调研,市外办了解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薄弱,在“走出去”过程中困难重重。市外办提出《关于深圳市民营企业出国签证存在问题与建议》,提交给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民营企业。

  今年4月,市外办制定了APEC商务旅行卡工作改革方案,大大降低商旅卡申办门槛,将企业申办条件“年进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或年纳税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取消,改为根据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实际需要进行审批。而对于直通车服务企业以及民营领军标杆和骨干企业,则免于提供纳税和创汇证明,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

  近期,市外办又继续简化APEC商旅卡办理程序,合并相关表格,减少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在多重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深圳实现APEC商务旅行卡受理量增长2.3倍,发卡量增长9.9倍。

  优化流程提效率

  记者在市外办窗口采访时了解到,每天通过该窗口申办因公出国、赴港澳、外国人入境和APEC商旅卡等审批和办证的报件达到70余批。鉴于此,市外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审批办证流程,提高审批办证效率。

  市外办的服务对象遍及深圳各个区域,在宝安、龙岗、大鹏等较远地区,办事人往来市中心区报件耗时耗力,市外办创造性地推出了邮政报件模式。龙岗区政府、比亚迪等十余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材料齐全的单位成为邮政报件试点,他们只需要通过邮件向市外办窗口进行报件。近期,坪山新区管委会、华大基因等20余家单位纳入邮政报件单位,享受到了便利、快捷、高效的邮政报件服务。

  今年以来,在外交部先后出台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办理因公护照和因公赴港澳审批业务新规定后,市外办一方面用足用活国家放权政策,继续增加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办理“六月多次”或“一年多次”赴港澳签注的数量,节约企业的办证成本;另一方面抓住简政的有利时机,组织30余家申办单位针对如何减少报审材料,加快报件流转速度进行座谈,最终决定将以往报件中若干事项适当合并,取消了两种表格,将报件环节再一次提速。

  为了方便企业引进外国专家开展国际交流,市外办梳理出部分办证量大、制度严格的大企业,从今年起减免提供部分材料。对于有些报件时没有备齐原件的单位,市外办窗口换位思考,推出报件材料后补措施,接受其取件时补充出示部分材料的原件。

  为企业“走出去”铺设绿道

  去年以来,市外办在行政服务大厅窗口设立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绿色通道”,企业人员出国签订合同、考察市场或参加重要会议,如时间紧急,均可在窗口申请“绿色通道”服务,实行“收件审核、送办材料、递送领馆、进度跟踪、及时领取”的全过程跟踪,强化后台送审和驻外签证办事处的工作效率等措施。

  在市政务服务办的指导下,市外办今年以多项信息化推广举措提升政务服务品质,作为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7月1日起深圳正式启用电子护照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并签发新版因公电子护照,在芯片中加入持照人的指纹信息及电子签名信息,提高证件的防伪性和安全性。随着电子护照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市外办将与外交部及省外办跨部门实现更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改革 新亮点

  引进麦肯锡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作为对外合作与交往最前沿的职能部门,市外办一直尝试运用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

  2013年开始,市外办驻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成立了“麦肯锡工作小组”,运用“麦肯锡七步工作法”,选择“提高外国人来华《邀请确认函》报件效率”这一课题进行攻关,分解并查找影响报件效率的主要原因,对办理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和业务创新。

  市外办将该业务从1个受理窗口拓展到2个窗口,并组织技术力量建设“外国人来华网上申报系统”并投入运行、完善网上办理指南、新增填报提示并在外办官网上及时更新热点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申请单位的填报效率和窗口收件速度,减少了后台数据录入错误。

  考虑到外籍人士的实际需求,市外办组织专家编写了英文版的《办理指南》,在网站和窗口发布,并在市外办官网上发布了中英文版的“外国人来深工作手续全流程图”,将贴心服务延伸到外办工作之外的有关办事流程。

  如今,外国人来华《邀请确认函》报件效率显著提升,报件一旦成功便会立刻进入审批流程,提高了邀请外籍客户、引进外籍人才的工作效率。

  市民 议改革

  市民热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助房市分类调控 健康发展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唐珊珊)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立即成为热议话题。有的市民认为《条例》会对房价调控产生积极作用,也有的认为《条例》虽对“房叔”有威慑作用,但作用有限;还有的建议,为更好地摸清“家底”,《条例》能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房产“破题”。

  “我相信《条例》会推动房价回落。” 家住福田区福滨新村的郑瑞铭非常期待《条例》出台。她表示,为了不做房奴,一直和家人租房住,《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地产分类调控,打击投资客,挤压房市泡沫,迫使“房叔”、“房姐”抛售房产,引导房市理性回归、健康发展,租房一族才不会望房兴叹。

  美联物业深圳及惠州区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表示,多年来,大家都期待《条例》的出台,这对厘清全国的不动产情况、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可查询的不动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条例》对房价的调控作用不会马上凸显,因为“房叔”、“房姐”可能采用转移等方式规避,不一定要抛售房产。《条例》的主要作用是对全国的不动产进行“摸底”,有利于宏观分类调控,反腐和调节房价只是附带作用。

  “希望《条例》可以搭建更大的平台,为一些地方的‘小产权房’等历史遗留房产预留接口。”在认真通读了《条例》之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表示,虽然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进行登记,但附着其上的部分属于抢建的“农民房”、“小产权房”如何登记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这些建筑的合法性存在争议。所以,为了避免相关政策修改后需要进行“二次登记”,他建议相关部门在登记不动产时,另建系统专门用来备案“农民房”、“小产权房”及“军产房”,这样不仅可以迫使一些隐匿的房产无处遁藏,而且有利于摸清房产的所有权和分布情况,便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房产税等政策法规的制定。

  改革 新成效

  深圳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文艺资助从“输血”走向“造血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部分运营经费,向民间文艺团体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推行文化义工制度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近年来,深圳广泛引导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崭新路子。

  从“输血”到“造血”,政府通过特殊的文艺“资助”为广大民间艺术团、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目前,深圳民办博物馆占据博物馆事业的大半“江山”、民间文艺社团遍地开花、文化义工遍布各个文化场馆,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民办博物馆占大半“江山

  “今年,我们获得了政府给予的门票补贴25万元,大大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告诉记者,去年,该馆举办展览《来自大唐的雪——6至10世纪的中国白瓷》,还获得了政府给予的特展补助60万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公益性质的民办博物馆,这些补贴宛如雪中送炭。

  望野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以展示中国古代文物为主的民办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14500件,重要出土标本资料40000余件,平时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每年进场观众达3万余人。“开馆近两年来,政府的补贴占了我们开支的25%至30%,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展览与服务,我们的发展也更有后劲。更重要的是,看到政府对民办博物馆的大力扶持,我们也更有信心了。

  2012年8月,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市委宣传部、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出台《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对民办博物馆进行经费、建馆用地、人才引进和税收优惠等多方面扶持。

  据统计,2013年共有5家民办博物馆获得扶持,资助经费共210万元,今年又有8家民办博物馆申请通过并获得资助。政府的重视与扶持给民办博物馆带来极大的发展动力:出台《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时,深圳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只有十余家,而至2013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的博物馆达36家,其中民办博物馆便达21家,民办博物馆占据了深圳博物馆事业的大半“江山”,极大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公益性文化活动10年坚持公开招标

  在大浪办事处大浪会堂演出反腐倡廉小品专场,在罗湖区文化馆作《戏剧与生活》的专题讲座、演出戏剧主题晚会《军哥剧说》……深圳小品话剧团团长邸叙然忙碌中透露着充实。

  今年,深圳小品话剧团获得了政府8场演出、9场讲座的采购费用近20万元。从2006年开始,该团便积极参与市文体旅游局举办的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开招标活动,今年是申请到采购场次最多的一年。政府的采购费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邸叙然说:“这些费用不仅对我们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以此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民间文艺团体为了争取到采购经费,都会积极地提高自身,潜心创作,磨炼精品,认真演出……其中的好处是说不尽的。

  市文体旅游局从2005年开始出台《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试行办法》,每年把部分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开招标、交由民间文艺团体承办,对中标的民间文艺团体给予一定资助。此项机制已坚持了10年,申报单位年年增加,热情高涨。其中近4年来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超过600万元。2014年度公益文化社会化运作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市文体旅游局已向60个民间文艺团体、文化企业购买314场公益文化活动。

  从“输血”到“造血”,政府这种特殊的文艺“资助”为广大民间艺术团的创作与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目前深圳民间文化社团遍地开花,其中注册的民间文化社团就达200余家,涉及歌舞、杂技、民乐等不同文化艺术领域。它们不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而且在全国屡获殊荣,为深圳赢得荣誉。

  文化义工“变身”基层文化生力军

  中秋小长假期间,众多的市民走进文化场馆享受艺术之美,而在各个文化场馆服务的“文化义工”分外忙碌。

  关山月美术馆的文化义工邵艳梅担任讲解员的工作,她2007年3月26日加入关山月美术馆文化义工团队,至今已经服务了1100多小时。在将艺术知识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义工们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文化义工曾筱芹说:“每一次去美术馆,内心都感觉非常的平静,放松。这是工作之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我内心深处最为享受的时期。在这里我可以帮助到有不同需要的人,带领市民更加了解美术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成为一名文化义工,默默帮助别人,内心无比幸福!

  关山月美术馆现有文化义工580名。每年,该馆文化义工通过为市民现场导览、临摹绘画辅导、协助学生讲座、组织游戏互动等工作,服务时间总计超过7000小时。关山月美术馆的义工服务项目还荣获国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公共推广项目”。

  据了解,深圳已出台了《深圳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建立起完备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对文化义工进行扶持、引导、规范;同时,建立起竖到底横到边的培训网络,大力提升文化义工的各项素质。目前深圳已拥有文化志愿者16900名,他们像春雨般播撒在深圳的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文化的“生命因子”,“变身”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改革 特评

  改革测评的门 何妨开得更大

  ■ 深戈

  近日,龙华新区召开了改革工作半年述职评议会,多个区直部门和驻区单位一把手就上半年推进改革情况述职,并接受评委现场打分。

  让“考生”展示“才艺”、请评委现场打分,这种改革考核的新办法令人眼前一亮。但考核要动真格,挤干“人情分”,在评委构成上就应当有相当的广泛性,更要紧的是,改革的利益关联群体代表应当占到评委团的相当比重。

  一项改革是不是攻准了方向,破解了症结,增进了社会总福利,促进了社会公平,利益关联群体最明白。比如深圳2014年全市38项重点改革项目中,有一项是创新研发资金投入方式,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给这项改革打分的“老师”,就少不了科技开发公司等科研机构的代表。如果没有改革的直接利益关联对象代表当评委,考核结果就难以服众,又何谈开门搞改革?

  邀请改革利益关联群体代表为改革打分,有利于推进改革取得最大实效。改革考核,以及由它推动形成的“改革有功者上,不会改革者让,阻碍改革者下”机制,都只是方法论问题,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改革更精准、更有效、更管用。考核、评议改革,就是在梳理前期改革得失,集纳推进下一步改革的好点子。打捞利益关联群体的声音,听一听大家的牢骚,让改革走得更正更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其实,是不是真刀真枪推进改革,从考核评委的构成即可窥见端倪。当前,深圳以真督实查推进各区各部门改革快马加鞭,上半年对改革项目全面督查、量化评估,拿出了真正的成绩单。将上对下的督查与利益关联群体的评价结合起来,更多体现民意、更广集纳民智,会为改革注入更强动力。

  专家 访谈

  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

  ■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贯彻落实。” 对于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这一热点话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指出,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

  《意见》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门槛

  “《意见》提出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办法,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改革创新措施的肯定和系统化。” 陈光金说,如深圳等城市较早地探索试行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又如凭借积分在大城市、特大城市落户的制度,此前也在深圳、广州等城市试行。

  “《意见》的主要突破之处在于,不仅肯定了这些地方的已有做法,而且将其正式作为全国性的解决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制度性安排。” 他认为,《意见》对中等及以下城市(镇)关于农业转移人口交缴社保的年限,分别给出了3年与5年的上限要求,这也有利于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三个关键问题亟需关注

  “《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陈光金指出,从《意见》的内容看,虽然户籍二元结构从名义上被终止,但实际上附着于户籍上的其他属性未被剥离,还不能说我国的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意见》仍然把真正统一城乡居民的国民待遇看作是一个过程。

  他指出,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到2020年,要解决1亿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问题。《意见》遵循了这一设计,这就意味着近两亿的进城农业转移人口中还有近1亿人到2020年仍不能在城镇落户。这些人的城市化问题如何解决,是需要引起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需要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性很强,如果他们不能在一个城市停留3至5年并交缴社保,那么他们就可能始终不具备在某个城市落户的条件,始终只能在城市之间流动、无法融入任何一个城市。”他指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全国统筹,真正实现社保账户的全国转移接续变得异常重要。

  他认为,需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调查表明,能够居家转移并在同一个城市居住数年的,往往是从事自雇用行当的农业转移人口,通常租住在城市边缘,即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做好这些人口的市民化工作,尤为重要。

  缩小公共服务差距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陈光金指出,尽管《意见》提出小城镇户口完全放开,小城市也最大限度地放开,但经验表明,迄今为止,小城镇和小城市始终不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选择。应尽可能缩小大中小城市在就业机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动。

  陈光金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在外出农民工中,在小城镇就业的仅占35.7%,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中就业的占64.3%。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尽可能多地在小城镇小城市落户,一个条件是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有足够多、足够体面的就业机会,另一个条件是尽可能缩小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小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