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35周岁 千人听《希望》回响

28.08.2015  18:06
原标题:深圳特区35周岁 千人听《希望》回响

  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希望》在深圳音乐厅举行。鲁力 摄

  “鹏舞九天风雷际,昂首高歌日生辉。号角阵阵马蹄急,海螺声声催梦飞。改革创新,重拾希望。励精图治,再塑辉煌。”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生日前夜,一场由深圳交响乐团、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等联袂演出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希望》在深圳音乐厅举行。整台音乐会以《春天的故事》为引子,《走向深圳》、《沸腾的红土地》、《说给大海》、《梦之交响》四个乐章一气呵成,现场气氛热烈鼓舞,现场观众丁先生认为:“音乐与词汇交融,旋律和内心碰撞,每个深圳人仿佛都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作品具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很容易令现场观众全情投入。

  四大乐章展现35载历程

  35年,深圳从小渔村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迎着朝阳,乘风破浪。35年充满艰辛甘甜的历程浓缩于一台交响乐合唱音乐会,绽放在生日前夜的深圳音乐厅。当晚,来自社会各界1600多名观众欣赏了音乐会,其中不乏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了30多年的老深圳,许多人带着“深二代”子女前来,一起回味“激情燃烧的岁月”。

  随着管弦乐《红旗颂》的铿锵旋律,音乐会拉开了序幕。深圳原创交响合唱《希望》随后奏响。当序曲《春天的故事》响起,不少观众都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据介绍,交响乐合唱《希望》全曲分为4个乐章。人们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作为引子,带领观众进入第一乐章《走进深圳》,来到这片鸟语花香却孤独已久的热土;第二乐章《沸腾的红土地》以开天辟地的气势吼出“杀出一条血路”的铮铮誓言,回顾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深圳的殷切期待,饱蘸了多少早期深圳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冲天豪情。

  “夸父的梦在这里醒过来。大海蓝蓝的海,飞天的爱在这里更精彩。让窗口在这里打开,让天风浩荡吹过来。”依海而生的城市总是对海有着特别的眷念。在第三乐章,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独唱《说给大海》,让观众再次感受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自信和梦想。

  第四乐章《梦之交响》开启,在女高音歌唱家马倩舒展的歌声中,各个声部与交响乐团融合呼应,歌声融汇成气魄恢弘的洪流,意喻深圳奔赴新的征程。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掌声雷动,著名指挥家张国勇两次谢幕。

  35年历程辗转,在音乐和歌声中激荡回忆,听者难免心绪澎湃。观众丁先生表示:“今夜,一切平静、平淡、平等,但却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深圳交响乐团及其合唱团以及百合合唱团撑起的深圳音乐厅,成为深圳步入而立之年最成熟、最庄重也最有深意的神圣殿堂。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5周年纪念日的前夜,今晚上演复排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希望》,无疑成为纪念和展望这一特殊日子的最好礼物。

   曾为建党80周年献礼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国勇表示,“音乐会不光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这是城市的符号,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深圳是大家都很向往的地方。历经35年再出发,深圳一定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当晚并非《希望》首演。记者了解到,这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的音乐作品,曾在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献上的音乐贺礼,应中宣部邀请进京汇报演出,得到了首都各界的广泛好评。

  《希望》最初版本由赵大鸣、张千一、唐跃生三人以“国内一流音乐家与本土作者合作”的方式创作完成,因引子、尾声部分分别用到了《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所以在作者名单中加入了蒋开儒和王佑贵。业内人士观点评价,在《希望》中,深圳音乐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严肃音乐、以合唱艺术为代表的群众音乐、以主旋律歌曲和流行音乐为代表的现代声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隔十余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之际,《希望》被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相中,寄望深圳人今天仍然要发扬拓荒牛的精神以及杀出一条血路、敢闯敢干的精神。

   走进新时代》改写为《重拾希望

  为了使作品更加贴近时代精神风貌又不失创作初衷,执行《希望》创作的深圳交响乐团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对乐曲部分章节进行了二度创作。最大的改动是将第四乐章《永远的进取》改写为《梦之交响》。第四乐章的原主题为《走进新时代》,此次深圳交响乐团请来了哈尔滨歌剧院作曲家朱彬重新谱写第四乐章,作词则由本地作者沉海担任,主题改为女声独唱、合唱与童声合唱的《重拾希望》点睛。

  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告诉记者:“十多年前的《希望》,只回答了深圳特区建立前二十年的问题,它表达了深圳前二十年的辉煌历程。但是如今,当时的骄傲辉煌已成为过去,深圳要如何再次出发?这是我们请人重写最后一个乐章想要提出的问题。从歌词中你可以很贴切的感受,‘光荣已成为过去,辉煌不再继续,沉积的战场重新擂起战鼓。新的征程,新的奇迹……励精图治,再塑辉煌。’这是我们想解决的深圳未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