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将撤销 回顾这些年的变迁史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张玮 陈熊海)1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因为关税、边防等种种问题,曾在特区边缘拉起一道近90公里长的铁丝网,开设进出特区内的检查站,外来人员需持边防证进入特区,这就是后来俗称的深圳“二线关”。1985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全长84.6公里,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用高达3米的铁丝网隔离。这道关口为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维护深圳社会治安、减轻粤港分界线管控压力、保证香港回归祖国平稳过渡等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制约深圳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化都市的障碍。
2008年元月,“边防证”被正式取消。2010年,国务院批复《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当时的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但批复同时指出,特区范围扩大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只是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商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特区实施扩容后不久,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了两轮“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9月,深圳对最为拥堵的梅林关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检查岗亭,成为一个标志性信号。2015年6月,深圳在对二线关交通改善工程中,又拆除了布吉、南头、同乐等关口的检查通道设施,此后这一改造几乎覆盖了“二线关”全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此前地方政府与边防部门为了经济发展和特区一体化已实行了很多便利措施,不过这多为地方政府行为,国务院批复撤销经济特区管理线则行为意义不一样,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深圳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
郭万达指出,刚结束的深圳市委全会提出深圳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新定位,意味着未来10—20年,深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化质量提升等方面面临着新的任务。随着深圳城市定位的变化,撤销“二线关”有助于深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化质量提升等方面更快地实现特区一体化。
编辑: 王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