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经村的尴尬圣贤梦:私塾巨额学费远超公办学校

27.10.2014  22:56

凌龙学馆读经课堂

深圳读经村鹿鸣学堂租下一栋民房作为私塾

体制外教育·观察2

深圳读经村尴尬圣贤梦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罗坪

读经6年后,15岁的山东籍学生黎晋陵(化名)最终还是回归了学校。

坐在教室,他开始以同龄学生学习量的12倍速,从小学教材至初中教材一路恶补。同坐在教室的另外10名同窗,则在恶补如何查字典,以及补背数学乘法口诀。他们均来自深圳梧桐山“读经村”,如今坐到了同一间教室补习,为回归体制常规班做准备。课余,黎晋陵有时仍会想起在深圳梧桐山的私塾生活,那里还有在坚持读经的同学。

梧桐山是深圳的最高峰。在山麓梧桐村,各类私塾自2004年起在这里聚集,因教学内容主要为诵读四书五经,故名“读经村”。经十年发展,私塾规模达到近30家,密集程度居全国之最。这些学堂没有官方的明文认可,也没有被勒令取缔。非议声中,有人转身离去,也有人仍在坚持。

私塾堂主:最初开一家火一家

傍晚7时,深圳梧桐山下,张中和创办的得谦学堂临近放学,童声喧哗。

一位男孩走到张中和跟前,“告状”某同学说了“地狱”二字。张中和将孩子拉到跟前,轻轻地吻了他额头,凑近其耳,亲昵地劝诫:“这是他的不对。老师讲过,不要说这样不好的词语,圣人是不喜欢的。”男孩点点头,转身练习毛笔书法去了。

对孩子们而言,找堂主张中和评判是非,成了一种习惯。读经、赏画、练琴、习字——放学再由陪读的父母接回,这是得谦学堂学生普通的一天,类似张中和这样的学堂或私塾,在梧桐山有数十家。身为画师的张中和,在梧桐山是最早的私塾创办者之一。

张中和还记得,2004年时,梧桐山下的村子(坑背村、大芬村)还是一片山野田园风光,不像如今文化馆、艺术苑、国学班众多,外来人口聚集。就在当年,他和中学老师出身的蔡孟曹,分别办起的“蒙正学堂”和“梧桐书院”,成为读经村的开端。

蒙正学堂,取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张中和最早开创私塾后,改名得谦学堂,此后热爱国学的人开始汇聚于梧桐山下,花费几千元租下一栋农民房,挂上学堂的匾额,开起自己的私塾。经十年发展,至2014年梧桐山下汇集了近30家私塾。

最初是深圳私人体育教练的凌龙,因缘际会结识张中和,后被其聘到得谦学堂当读经老师。如今凌龙自己也开设了自己的私塾——凌龙学馆,取意“庄子凌云,飞龙在天”。在他的记忆中,2006年至2007年私塾在梧桐山几乎是以每月一家的速度增长着。

开始房租并不贵,最早几千元资金就可以开一间私塾,开一家火一家。”凌龙说,许多憧憬国学的家长在这里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理想场所。推动儿童读经的代表人物——台湾学者王财贵,打动了很多家长和老师,梧桐山村私塾的堂主有四五人都是其弟子。凌龙跟着张中和办学后,最后决定自己也开一家。

我们要培养的,是经天纬地之才,像圣贤一样有独立人格,有担当精神。”办学十年,张中和并不讳言,他的初衷从未改变。让他颇感不安的是,“一些舆论预设立场,放大了个别问题,引导公众误读读经行为”。张中和自称他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转学学生:识字滞后但才艺不凡

作为刚刚离开梧桐山的“局内人”,黎晋陵坦承六年的读经经历,并没有让自己获益多少。他的长处是能熟记四书五经的若干篇章,但一旦长久不温习,背诵的篇章也就慢慢忘记。

黎晋陵称,走上折腾的读经路,只因他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孟母三迁的故事让他懂得,母亲的意愿和出发点都是好的。最终选择从读经村转走,同样是其母亲的决定。

如今坐在教室,黎晋陵和班上的10名同窗一起为回归体制全力补课。相对于同龄学生,12倍速、6倍速、2倍速,从9岁到16岁的孩子,班主任为他们制定了不一样的“恶补”计划。对于年龄最小、读经4年的一名学生,教师发现他在识字、拼音、数学运算方面,严重滞后于同龄人。稍可安慰的是,这些读经孩子才艺不凡,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近年趋势:“问题学生”前去陶冶性情

面对四书五经,先背诵下来重要,还是在先识字、理解重要,其争议尤为激烈。一些带着孩子离开私塾的家长,正是因为对孩子识字能力的失望,转身离去。

在梧桐山绝大多数私塾创办者看来,相对于识字,能背诵下来最为重要。堂主们秉承的一致观念是:一个孩子,在13岁以前是记忆黄金时期,他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经典诵读、背诵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待理解力增加,自然会“世事通达”,明白修身齐家之道。

外界不能因为一些读经孩子最后不认识字,就否定读经,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读经,是一叶障目。”早前是公办学校教师,后来自己创办了梧桐书院的蔡孟曹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能否识字或识字多少,并不是衡量读经效果的唯一标准,“有这样的读经学生(不识字),但只是少部分,尤其出现在一些被送来‘纠偏’的孩子身上”。

纠偏”的孩子,即在体制内学校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父母欲转到读经学校陶冶性情,逆转厌学的倾向。蔡孟曹表示,这类“问题学生”的比例近年来的确在逐渐加大。家长们送来的初衷,是希望用中国古籍经典来“治病”。

一些家长认为,在梧桐山这个偏僻的村落中,孩子们的生活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活动也被限制在私塾中,村里没有灯红酒绿的消遣场所,甚至找家小店都要走很久。这让家长们感觉很放心。

但这是急病乱投医,并没找到病灶。”蔡孟曹与张中和皆称,如今他们接收学生,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必须信任其教学理念、对国学或儒家经典抱有热情、非单亲家庭。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