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赤湾学校整合周边资源形成必修课程

14.10.2015  22:50

  中新网深圳10月13日电  (雪良)1300余名师生分成六组,上课铃一响,由班主任带队,走出学校大门朝六个方向步行10余分钟,到达学校周边指定的公园、社区、传统文化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等单位上课,老师也由相关单位职工担任……中午12时准时返校放学。这是深圳市赤湾学校首创整合学校周边资源,形成必修课程,践行“学教无边界理念”的具体行动。

  赤湾学校校长王小洪表示,此次绿色出行,让学生走出校学“上课”实现“天地就是课堂”,是赤湾学校提出的“推进课堂深度变革,打造无边界学习校园”办学理念的又一次实践。无边界学习,就是利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身边任何可以获取的学习机会来进行学习一种方式一种理念,就如同一座会“”的校园,可以达到任何学生们想去的地方。

  据悉,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闻讯也驱车到赤湾学校与学生一起体验“上课”,他表示,通过教学组织方式的调整,突破传统教学时空概念施教,实现了学习方式、教法、学习内涵等内容的无边界,这是一个好的探索方向。

  整个活动中,学校周边的社区工作站义工、交警中队警员、特警队员、武警战士都分别有两人跟随参与,提供安全保障,10分钟的步行路上,沿路相关社区物业保安员都有设岗,同时还有家长义工参与其中,构建了一个家、校、社区、学校周边单位共同育人的学教联合体。

  这次活动中,最吸引人的是由相关单位职工“任教”,如,一年级的小朋在小南山公园,由保洁公司员工站在公园垃圾箱旁边给学生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演示,让学生自行去体验捡拾垃圾。其他年级去了左炮台、宋少帝、金龙鱼公司等地,凡经过的地方,学生们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据该校副校长邹建文介绍,这次活动师生都有很多收获。除了语文课的作文之外,老师们也可以从中生发出不少问题,如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此次绿色之行的路程,历史老师可以阐释赤湾历史,美术课可以让孩子们练习涂鸦,生物课则可以带孩子们认识赤湾的各种动植物,真正体现了“无边界学习”的内涵。另外,学校还创建无边界校园录播系统,构建无边界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开展无边界教学实验,实现“班级无边界学习”,实现一师多班学教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