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邀35名外国大学生当“使者”

01.08.2014  10:44
“夏令营并非是旅游观光,而是以学习为主,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全方位地了解、认识深圳。

 35名外国大学生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希腊雅典、韩国釜山等10个国家11个城市。鲁力 摄

以前只听朋友说过深圳,这次自己来了后发现这里经济很发达,绿化很好,人们也很热情、友好,我很喜欢这个城市。”澳大利亚姑娘丽莎开心地讲述着对深圳的感受。

这个暑假,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希腊雅典、韩国釜山、白俄罗斯明斯克等10个国家11个城市的35名大学生,带来友城的问候,在深圳参加国际友好城市使者夏令营,在近10天的时间内,通过学习中文、听讲座、参观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大学生担当“使者”重任

1

据了解,这是深圳第一次举办国际友好城市使者夏令营活动,活动由深圳市外事办和深圳大学共同举办。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介绍,为了让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深圳,深圳向已与深圳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国际城市发出邀请,举办本次国际友好城市使者夏令营。

夏令营并非是旅游观光,而是以学习为主,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全方位地了解、认识深圳。这些年轻人也并不单单是普通的学生,更是‘使者’,肩负着和平、发展和传播文化的重任,也希望通过他们这个‘窗口’告诉更多国际友人深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将深圳的历史、人文氛围和创业环境等通过友好使者的体验,传播到世界更多角落去。

在7月30日的联欢活动上,副市长唐杰用英语代表市政府向学生表示欢迎,他希望通过国际友城使者夏令营,让学生对深圳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喜欢上这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也希望学生成为加强与中国、与深圳交流合作的和平使者,为推动友城合作、增进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唐杰还用流利的英语向“使者”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深圳历史与经济发展的故事。他举例说,很多外国人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知道深圳这座中国城市的,因为他们每天使用的苹果手机很有可能是在深圳组装的,还有现在风靡全球的微信也是出自深圳企业腾讯,因此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唐杰的生动开讲赢得营员们的阵阵掌声。

记者了解到,该夏令营7月25日开营。除了汉语学习、参观市博物馆、腾讯集团、民俗村、大鹏、南澳、红树林海滨公园、老街等地外,还设置了如深圳印象、深圳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新深圳人等一些深入介绍深圳的讲座。

多位营员称喜欢上深圳

2

对很多营员来说,这次的夏令营让“深圳”不再只是一个想象中的城市。澳大利亚姑娘丽莎是大三学生,出生在香港,对深圳的了解都来自于朋友,“我听说深圳经济发展很迅速”,当从老师那里得知有机会参加夏令营去深入了解深圳,她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她发现这座城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绿化很好,很干净,人们也非常友好、开朗,“很多人会主动跟我聊天,比如的士司机会问我来自哪里,在深圳去了哪些地方,还会给我推荐好玩的地方。”言谈中她表达出对这座年轻城市的喜爱,丽莎告诉记者,她甚至想着读硕士研究生时会将深圳作为重点考虑选择的城市。

来自俄罗斯的姑娘Kauneva Antonina也是第一次来深圳,但此前通过朋友介绍以及自己查资料对深圳已有初步的了解,“我知道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来深圳后,她发现深圳的确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很像一个中国和异国、古代和现代的城市混合体,深圳人也很热情、友好。她告诉记者,一天和朋友逛街碰到一家乐器店,和乐器店老板聊天,还和他一起演奏乐器,十分开心。“挺喜欢深圳的,就是这里有点热。”她迫不及待地将每天在深圳之行的收获与感受在网络上分享给朋友,“她们很羡慕我,也想来这里呢。

两人对参观民俗村印象深刻,“杂技表演很精彩,”Kauneva Antonina说,看到蒙古包以及和自己国家有点相像的建筑,也让她开始有点想念家乡和家人。丽莎则表示,她才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服装等,“这很有意思。

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在国际化方面,深圳有哪些地方可以加强呢?Kauneva Antonina建议深圳可以多设些英文路标、路牌,这样可以方便那些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丽莎和Kauneva Antonina告诉记者,这次的夏令营对她们来说很有收获,不仅更加深入了解了深圳这座城市,也让她们认识、交到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朋友。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她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分享给家人朋友,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解深圳。

■有此一说

多项举措吸引留学生

增加深圳国际知名度

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在深大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看来,外国人多不多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留学生在扩大深圳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他建议深圳可通过多项举措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深,通过他们将深圳的历史、人文氛围和创业环境等传播到世界更多角落去,让世界更了解深圳,增加深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国际化的内容很深远和丰富,但如果很少外国人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说国际化肯定是空的。”王庆国说,外国人对城市的影响既体现在隐性方面,也体现在显性方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来到中国包括深圳,他不只是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一个国家,所以他们想把最好的一面尽可能展现出来,“比如在文明礼貌、遵章守纪、社会公德等方面都要表现好,如果不是这样,会玷污了自己的国家。同样的,我们希望得到外国人的赞扬,所以在他们面前也要在社会公德等多方面表现得更好。”王庆国认为,与外国人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深圳人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素养素质和城市文明度。

在王庆国看来,深圳要重视留学生群体,因为留学生是思维活跃的团体,他们大多有海外游历的经历,视野开阔、想法独特,通过他们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传播深圳,增加深圳国际知名度,也让更多外国人愿意来深圳。

他介绍,深圳的留学生相比北上广等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如北京约有留学生10万人、上海有8万人,广州1.5万人,而深圳只有2000多留学生,仅相当于北京留学生人数的2.0%,上海留学生人数的2.5%,广州留学生人数的13.3%。王庆国分析,数据差异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深圳的大学太少,历史沉淀不够。大学是留学生的主要承载地,缺少优秀大学就吸引不来海外留学生。其次,深圳的国际知名度还不高,难以通过城市地理优势吸引留学生。再者,深圳给留学生提供的条件有待改善。

王庆国建议深圳加强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吸引外国留学生,如效仿其他城市、高校,为留学生修建一些居住条件较好的公寓,并且扩大对留学生资助、给予奖学金的范围吸引留他们来深读书,“像在北京、上海,90%的留学生都能拿到奖学金,而我们这里只有5%—10%的留学生能够拿到。”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深圳的国际知名度,把深圳营销出去,让外国留学生对深圳感兴趣,愿意到深圳来。他认为,要扭转深圳留学生少的情况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努力,“深圳有很多好的地方,应该把好的方面保留,差的方面尽快弥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