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个“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欲开辟抗癌新路

16.09.2015  17:30

  前不久,第十一批中央“千人计划”名单公布,深圳大学Dennis团队成功入选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人才项目——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成为我市迄今唯一入选团队。该团队带头人是美国“四院”院士,团队研究项目希望能够建立起全新的靶向攻击肿瘤干细胞的免疫疗法,开辟出抗癌新路,并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药物。团队核心成员深圳大学医学部教授吕德生说:“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团队落户深圳,入选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更让团队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团队带头人是美国“四院”院士

  团队的带头人Dennis A. Carson,既是国际肿瘤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更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拥有美国专利80余项,是迄今唯一用药一周即可治愈一类肿瘤的药物——“克拉屈滨”的发明人,还是6家国际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

  2013年,Dennis与深圳大学结缘,受聘为深圳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说起Dennis与深圳大学的结缘,吕德生教授告诉记者,2009年,Dennis在美国研究团队的一位核心成员回国加盟深圳大学即将成立的医学部,同年Dennis受邀参加医学部的成立仪式。

  “这是Dennis第一次来中国,深圳这座年轻而富有创意和活力的城市深深吸引了他,他惊叹深圳的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当时就许诺,待医学部的研究进入正轨以后,将与深圳大学医学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吕德生说。而吕德生作为Dennis的得力助手,也在他的建议下加入了深圳大学医学部。

  攻克对象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消化道肿瘤

  肿瘤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尽管人类在肿瘤的治疗上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但在过去的20年,所有肿瘤的5年期存活率只提高了10%左右,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深圳大学Dennis团队的研究项目就是想开辟一条抗癌新路。“简单来说,就是以肿瘤干细胞特有的分子标记为靶点,采用全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去攻击肿瘤干细胞,以此来发展新的肿瘤免疫疗法。”吕德生解释说,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极少数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自我无限增殖的细胞。这群细胞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能耐受常规的放化疗。现有治疗肿瘤的方法能够在短期内杀死大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快速缩小,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肿瘤。因为这些疗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组织内的大多数已经分化的细胞,而不是肿瘤干细胞。即使绝大多数肿瘤细胞被杀死,但只要有幸存的肿瘤干细胞,仍然会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而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是寻找到肿瘤干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所谓分子标记,其实也是肿瘤干细胞里的一类细胞,它的含量非常少,但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具有普通肿瘤细胞不具有的致瘤性。吕德生说,就像打枪用的靶子一样,这些分子标记就是我们新免疫疗法的靶子,“打”中了它们肿瘤就能被有效治疗。

  Dennis团队的研究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消化道肿瘤作为攻克对象。有统计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均在男女八大恶性肿瘤之列。

  吕德生说,如果项目成功完成,将有2种单抗药物及1种肿瘤疫苗进入临床,而且,相对于放化疗和抗体疗法,肿瘤疫苗治疗费用较为廉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

  团队已建立起第一个实验室

  团队为何能够成功入选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吕德生认为,深圳大学医学部已先后引进10多名40-45岁、具有海外背景的癌症研究专家和国内顶尖肿瘤临床治疗专家,科研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更为重要的是,Dennis领导的团队已经发现Fzd7和ROR1是两个新颖的肿瘤干细胞标记分子,并证实Fzd7和ROR1是设计针对肿瘤干细胞靶向疗法的理想分子。该团队研发出的ROR1单克隆抗体已经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我们将以此研究为基础来发展新的肿瘤免疫疗法,并最终将其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吕德生说。

  “入选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不仅说明我们的研究项目被认可,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吕德生告诉记者,目前团队已经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希望通过努力尽快把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深圳恶性肿瘤的整体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