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市新莞人局撤并背后

13.10.2014  09:13

  ■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撤并至市人力资源局,全市各镇街的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仍然维持原状,办事地点照旧。(图为市民在南城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办理子女积分入学事宜本报记者 曹雪琴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从今年8月下文到9月正式撤并到市人力资源局,随后人事有条不紊的变动,直至10月一切落定,撤并东莞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新莞人局”)的消息,出人意料地没有成为这座类移民城市的热门话题。

  从成立全国首个地级市流动人口专职服务管理机构到正式被撤并,6年中,新莞人局经历了哪些起伏?收获了哪些关于城市新老人口融合的思考?未来服务外来人口的路将走向哪里?

  对此,专家认为,设立新莞人局开创了社会管理之先河。但发展到现阶段,新莞人局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从目前全国大举推进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效能来看,“撤并”职能和其他部门有不少重叠的新莞人局也是大势所趋,但新莞人局的功能和工作不应被削弱。

  而市领导的郑重表态,更是为新莞人局树立了一个全新定位:要着力创新流动人口治理体制机制,关爱、服务新莞人,统筹并整合社会资源,把新莞人纳入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推动新莞人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促进社会融合。

  市局撤并

  新莞人局并入市人力资源局,这只是东莞机构改革浪潮的一部分。市局撤并,并不影响32个镇街办事机构的正常工作,一切仍如往常。

  今年国庆后的一天,33岁的陈慧娟从南城的一间出租屋里走出。她穿过城中村几条窄窄的小巷,来到500米外的公交站台。在这里,她搭乘10路公交车前往南城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办事。

  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安徽桐城人。3年前,陈慧娟跟随35岁的丈夫来到东莞,在工厂找到一份月收入2500元左右的工作。此行的目的,是希望给明年就满6岁的儿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学校,她似乎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因为在3年前,当时6岁的女儿因付不起高昂的借读费,回到了安徽老家。夫妻俩从此与女儿分隔两地,如今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陈慧娟听邻居说,办理积分入学就可以申请入读公办学校,这让她欣喜不已。

  在南城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她向工作人员咨询积分入学的事宜。一位年轻的办事员向她详细解答积分入学相关事项。凡是年满6~15周岁,有正常学习能力,其父或母在东莞市有居住证、固定住所、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来源,且其父或母一方在我市依法缴纳社保的新莞人子女都可以申请读公校。

  “你看下我们的基本情况,符合条件吗?要是通过申请了,明年我6岁的儿子可以上公办学校了?”陈慧娟问道,她担心儿子再像女儿那样成为留守儿童,只能在千里之外的老家上学,每年难得见上一面。

  办事员告诉她,每年积分入学会安排在3-4月份申请,现在可以提前了解政策,提早准备好相关申请材料。届时材料齐全,符合申请条件就有希望。

  听罢,陈慧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出门的时候,陈慧娟紧攥着那张宣传单。但她没有注意到的是,宣传单右下方的落款:东莞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宣。

  这是以前印发的宣传材料,今年8月,市政府发文,原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职责划入市人力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局加挂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牌子。

  虽然新莞人局撤并了,但新莞人局原先的办事流程、政策均不作出改变。原新莞人局的业务仍放在原先的办公场所办理。同时,全市各镇街的人力资源分局与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仍然维持原状,办事地点照旧,暂时不会作出相应的合并。

  新莞人局并入人力资源局,这实际只是东莞机构改革浪潮的一部分。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东莞逐步推进机构改革,诸多机构被撤并。机构改革后,市政府工作部门最终被调整为32个。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