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三步走”,你我住在森林里
泮坑风景区山间植物群落丰富,是梅州城区的天然大氧吧。
植树节已过,但造林绿化热情依然高涨,政府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脚踩泥土植绿,广大市民积极报名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宣讲会开始在各县(市、区)巡回举办;官方启动、志愿者参与的保护野生动物“清网行动”也由梅城向各县(市、区)推进……
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第二年,也是攻坚之年。作为目前粤北山区五市中唯一启动“创森”行动的地级市,梅州各级各有关部门为“创森”开展了大量工作,市民也更广泛且深入接触生态保护。距离明年“国检”尚一年有余,但仍有诸多难点亟需攻克。梅州能否成功打造国家森林城市,事关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它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与参与。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截至2016年,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8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30多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1、城乡同创,3年将新增71座森林公园
2015年6月,我市正式启动“创森”工作,同年12月获得国家林业局同意备案,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获批复的地级市。随后,梅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工作方案、《广东省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指导文件相继出台,明确打造“山水森林客都,宜居生态梅州”的目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等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对梅州生态查漏补缺,优化提升。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40多项考核指标,涉及城区、城郊、村(社区)的生态优化。”市创森办主任、林业局局长朱少辉说,与以往不同,此次创森工作中绿色村镇是重点,郊野公园建设则是亮点。
据创森办及林业部门相关科室提供数据显示,2015-2017年,我市规划建设森林公园71个,其中市级森林公园4个,县级森林公园9个,镇级森林公园58个。目前已完成21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编制,并全部完成林分改造和补植工作。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06%,远超35%考核目标,森林蓄积量达到6447万立方米。新增森林公园主要分布于各地乡镇,有效改善镇村公共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2015-2016年,我市建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548个,重点提升绿色村镇工程160个未达标村庄。
“森林公园分级建设,有市、县、镇级森林公园,在有条件的村子我们也建小型森林公园。这是城乡联动的,森林城市不只是城里人的福利,我们也要让乡村直观享受、感受森林生态福利。”朱少辉补充道。
为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城镇和乡村延伸,我市积极申报首批森林小镇试点,经过严格自查、推荐、评选,平远县上举镇于2016年底成功入选。这将为我市统筹城市、城镇和乡村绿色协调发展,补齐森林生态建设体系的短板,提升生态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有益探索经验。
梅江区西阳镇鲤溪村是2016年我市22个乡村美化绿化省级示范点之一。村道旁成排的绿化树笔直挺立、郁郁葱葱。进村后更是满眼绿色,房前屋后都是红花绿草,田野中种植的名贵苗木随风摇荡……绵绵春雨中,一幅美得醉人的油画,浑然天成。
记者了解到,鲤溪村发展的名贵树木种植,为该村获评“乡村美化绿化省级示范点”助力不少。2009年,当地引进名贵树木种植基地落户。经过近8年的改造,当年被山火烧光的荒山已经变成郁郁葱葱的青山。该镇党委委员李立方介绍,近几年来鲤溪村共投入28万元发展种植特色农产品,引进了香水莲花、荷花、菊花、百香果等新优品种。朱少辉告诉记者,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林业产业将是下一步工作。要让群众既看得见好生态,又能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效益。
日前,我市森林生态建设工作获得省政府的肯定及表彰。在全省考核中仅次于广州、佛山两市,也是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中最高名次,含金量不言而喻。3月7日,省林业厅又将梅州列为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试点市,为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更多施展空间,助力我市造林绿化精准提质,加快实现“见绿不见林”的造林目标。
梅城广梅路道路提升时为一棵古榕“让步”。
2、见缝插绿,建科普场馆引森林进城
梅州市森林覆盖率整体较高,具备很好的“创森”基础条件。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我市已有过半考核内容达标。“我们基础好不等于就是森林城市,”朱少辉指出,今年是我市生态建设、克服城市绿化短板特别关键的一年。
截至2015年底,梅州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2213.2平方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建成区依靠主要河流和连绵山体,基本形成了“山水相依、错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和谐秀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具备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区绿化格局。但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中心城区公园主要集中于江南片区和梅县新城区域,江北片区和梅县区由于发展空间限制的原因,导致城区绿化分布不均,不足以实现“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标准。这些区域也成为“创森”期间,中心城区绿化落实的重点区域。 近两年,随着梅县新城亲水公园、芹洋湿地公园、月影塘公园、马鞍山公园的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绿化得到提升完善。
“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可绿化用地资源稀缺,我们充分利用城市建设边角空地、水塘、河流等不断挖掘绿地资源,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垂直挂绿等形式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市城综局园林科负责人介绍,月影塘公园的建成就是其中代表,其前身仅是三口水塘,在原有风貌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已建成配套两个景观湖、三个小广场、休闲亭廊等,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近期市城综局还将对城区主要交通干道、环岛绿化进行提升,一年四季栽种应季花卉,提升绿化品质。
驾车行驶在梅县区剑英大道延长线,黄花风铃木绽放的明亮花朵点缀城市风景。据梅县区城综局统计,去年该区对10条市政路配套绿化,新增10多万平方米绿地面积。
我市尚没有严格意义的生态科普基地这一情况将在今年得到改变。“今年我们计划在百岁山公园建设一处森林生态科普基地,近期将动工。”朱少辉透露,我市规划建设粤东地区首个市级植物园,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项目目前正处论证阶段。若两个项目落地将极大提升我市在生态科普设施建设软实力,并为推进我市“创森”工作注入“强心剂”,可为广大市民提供两处集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的好去处。
位于梅城江南的剑英湖湿地公园
3、政府引导 群众响应 携手保护生态
“三分种七分管”。生态资源管护是一项不间断的工作。我市通过制定《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及向上争取生态建设资金,强化森林资源管护。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预计3月可在丰顺全面完成,9月在全市全面推开,梅州广袤青山将得到“天眼”助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是一项以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创森不是一个牌子的问题,关键是心中播绿和大地植绿一起推进,广大市民是城市的主人翁,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森林、走进森林、爱护森林。”朱少辉说道。
3月7日,市林业部门和森林公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仅用三天就收缴80张鸟网,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单位和个人。这与志愿者的配合支持密不可分。神农架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黄定国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对民间力量参与动植物保护有丰富的经验。在本地志愿者支持下,他与同伴首次来到梅州千里寻找捕鸟网。“我们根据梅州志愿者搜集到的线索走村入户打听鸟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另一方面,黄定国和志愿者们还通过发帖动员梅州热心人士参与行动。
嘉应学院大三学生黄凝伟就是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召集帖加入志愿队伍的,同学朋友劝他慎重,“小心被打”。但首次参加鸟类保护行动经历给黄凝伟带来的更多是震撼以及对生态保护的迫切感,“我们看到很多居民设网是为了保护果蔬,并不清楚挂网可能会导致违法,我觉得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今年林业部门除了开展义务植树、爱鸟周等活动外,携手南方公益阅读基金会,在剑英图书馆组织开展十期“创森”专题故事会大讲堂。3月12日第一期专题故事会就吸引了120个家庭报名参加。市林业部门也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市民成为宣传员、志愿者、践行者,参与到我市创森工作中,共同保护生态成果,共享生态效益。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新貌
记者手记
让“创森”事在我心
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梅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部署,其出发点就是以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不断提升城市涵养,全力打造“山水森林客都,宜居生态梅州”,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系统工程。
从志愿者参与配合的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效中不难看出,广大群众作为生活家园、城市主人翁,对梅州生态保护展现出不俗的能力,及极大可挖掘的潜力。关键在于群众参与渠道的铺设与拓宽,对公益组织的扶持引导将是其中一个有效抓手。
对于每个市民来说,以主动姿态参与推动创森工作,则是对家园建设的最好回应。争做创森的宣传员,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宣传我市创森的重要意义和创建成果;争做创森志愿者,就是要从多种一棵树、多养一丛花等做起,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绿化活动,争做践行者就是积极为我市创森工作献计献策,从自身做起,珍惜创森成果,爱护绿色资源,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绿化的不法行为。
本期主持 张柯
刘晓娟 韩华华 钟兴明 徐国义对本文亦有贡献
摄影 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