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唉,停车难何时能缓解?

17.10.2016  10:05

      近日,本报报道,梅州中心城区至2020年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13处,全面建成后可新增5400个公共停车泊位。这对不少市民来说都是好消息,因为常住在梅城的市民对这样的场景不会感到陌生:夜晚时小区内及门口道路车辆遍布,行人穿行困难;道路两边停车虽有被盗损等风险,但仍一位难寻;商场、餐馆附近停车“见缝插针”,路边的禁停标志形同虚设……梅城停车是越来越难,越来越乱。这是规划的先天不足?管理的缺失?市民素质低下所致?还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

      本期主持  李盛华

      【困局】

  乱停车与停车难的恶性循环

梅城是座小城市,但也染上了大城市的病,出门堵车成为梅城市民挥之不去的一大烦恼,而停车的烦恼也并不比堵车少。

  困扰一 乱停车违停现象突出

如梅水路的客都汇路段,这里的路面只有两车道宽、且只有一边划有停车位,另一边则禁停并设有相关提示标志。然而,在客都汇地下停车场仍有较充足车位的情况下,不少驾驶员对禁停标志视而不见,把禁停区域当作停车场,连公交站和人行道也不放过。这其中有私家车和出租车。记者询问得知,这些车的司机大多都是“滴滴司机”,专门停在商场外候客。

车辆在立有禁停标志的路段依然违停。(李盛华 摄)

这不过是梅城重要场所周边乱停车的一个缩影。记者巡城发现,除了商贸场所,大型社区、医院、学校等附近的道路都存在这种情况,缺乏配套停车场的更是违停的“重灾区”。每到放学时分,龙坪小学附近的江南路路段、江南小学附近的沿江东路和沿江西路、鸿都小学附近的新中路、客都小学附近等路段早早就停满了等待接孩子的车辆,其中大部分车都是直接停在车道上。本报接过不少投诉,一些小区出入口的道路狭窄,但总有小车停在两旁。

乱停车的后果就是导致道路拥堵,若路面较小,直接被塞到“肠梗阻”。“这也是一个安全隐患,行驶中的车辆驾驶员可能因为违停车辆挡住视线,而难以发现即将要横穿马路的行人。”市民罗文湘曾开车险些因此撞到人,对此深有体会。

  抢占公共车位

古有画地为牢,今有圈地为车位,这在临街商铺附近最为常见。记者采访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不少店主为了能够拥有车位供给客人和自己停车或不影响自己的门面,私装地锁、摆放交通锥和水泥墩、挂牌子警告等手段层出不穷。“有次将车停在店铺的门口而没进店内消费,还受到了店内人员的指责。”市民郑先生向记者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对此感到不满。

不少临街商户用水泥墩等物品霸占公共车位。(李盛华 摄)

  “僵尸车”霸位

说到停车,不得不提一下“僵尸车”。本报报道曾细数其“五大罪状”,其中之一就是占用公共停车资源。梅城公共停车位经常是“一位难求”,每辆“僵尸车”起码占用一个停车位,有些因停放位置不当甚至占用更多车位。

  困扰二 停车难

今年国庆,在外工作的张伟回梅城度假,开车与家人到梅城江南彬芳大道一饭店吃饭,因饭店没有停车场,“附近能停的地方早已被其他车辆占据了,只能沿路兜圈寻找空位,结果兜了几圈、走了上千米才等到有一辆车准备开走,赶紧等在后边补位。”张伟表示,在大城市停车难可以理解,想不到家乡小城也会有这种问题。“一边是停车位难寻,一边是有空地没充分利用。”张伟的意思是,像市行政服务中心广场那样的空地,在节假日等时期完全可以灵活用作停车场。

张伟的经历戳中很多车主的痛处,开车在梅城吃饭或游玩,车位实在难寻,若遇到停车不规范、尤其是那种“一车占两个位”的,更令人徒生闷气。

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大型社区等附近道路往往是违停“重灾区”。(高讯 摄)

俗话说,买车容易养车难。这个“难”难在给车“安个家”。一些新建住宅小区有较多的停车位,但价格也如楼价一样高居不下,有些小区的车位炒到10万甚至20万元,对于很多车主来说,这都超出了车本身的价钱,难以承担,路边停车过夜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而这样又增加了被盗损等风险。市民陈先生曾把车停放在百花洲影剧院门口,出差几天回来后发现车的3条轮胎被放了气。记者曾通过监控视频看过这样的一幕:一辆小车停在路边过夜,几个青年经过时,向车狠狠踹了几脚。

  【析因】

  软硬件均不尽如人意

  原因1 停车场建设欠账多

今年梅州市“两会”期间,关于交通问题的市政协委员提案有近20件,而停车又是其中的大头。停车问题备受关注的背后,是日益凸显的停车供需矛盾。如今,梅州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0万辆。据交警部门统计,2015年全年有约7万辆机动车入户,其中新车就有4.8万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外地牌照的车辆涌入梅州。而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梅城公共停车位只有9000多个,估算缺口达1万个以上。交警车管部门人士预测,在今后若干年,梅州汽车保有量仍会持续增长,停车供需矛盾仍会加剧。

目前,我市分布有大型集散场所的停车场、商业服务业的停车场、生活居住区的停车场以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专用停车场等各种类型,近年来建设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也同步建设公共停车场。但是,停车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这与此前的规划脱不了关系。

记者查阅了一份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要求,各大型的商业、服务业、旅业和行政办公、学校、机关团体,均必须按规定设置专用停车场,或者由有关部门集资统建专用停车场。该规划对社会停车场作了布置,其中,在外环路与出城干道交叉口附近设了5个社会货运停车场,在中环路设了3个社会客货运停车场,在内环路和火车站附近设了4个出租车停车场。但是,说好的停车场在哪里?如今梅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相关部门归结为“停车场建设问题欠账太多”。有从事规划工作的人士指出,梅城停车的需求被长期低估了。而作为公共停车场的替代品,路边划线停车的做法应运而生。

  原因2 路边停车场几无人管

有规划专家表示,停车难这个“黑锅”不能完全由规划来背。现实情况是,作为主要停车点的路边停车场是无人管理状态,遇上停车高峰期,驾驶员无法获取停车信息,找位置只能“兜圈看运气”。

车多位少,违停的现象就增多。遇到违停的车辆,交警有时会“抄牌”开罚单,部分交通监控设备也会对相关车辆进行拍照取证,交警据此再作出处罚。然而,这种管理手段的效果难以稳固。记者结合采访经历发现,违停像顽疾一样难除,通常是整治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也有人玩起“躲猫猫”,知道有交警来,赶紧将车开走避风头,交警离去后又马上停回原处。对此,有交警苦笑称是“违章抄不停,春风吹又生”。

法律工作者吴先生指出,违停现象多与违法成本低廉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市交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违停的驾驶人一般都是罚款200元,不少市民认为这缺乏震慑力。“由于不少违停也是因停车位不够导致的,民警也不好见违停就罚款,最后就形成违法停车、执法不严的怪圈。”吴先生分析道。

  原因3 文明交通意识差

“你知道这里是不能停车的吗?”记者在梅水路客都汇路段看到一辆车刚停在划有黄色禁停线的路边,便上前与驾驶员交谈。驾驶员回答记者说:“其他人也停这里啊,我经常这样都没事。”也有人给记者泼冷水:“你又不是交警,关你什么事,又没碍着你。”有交警告诉记者,从执法情况来看,不少驾驶员缺乏交通法律知识,文明出行意识较差。而前文所述之种种停车乱象,也暴露出驾驶员文明交通意识薄弱。

  【破解】

  科学规划统筹停车场建设

要破解“停车难”,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有位停车的问题。加快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政府规建公共停车场

市委市政府重视停车难的问题,市政府在2011年便出台了《关于加强梅州市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对市区内停车设施配建作出了明确规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亦为梅城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市政协委员马志元、黎红英提出的《关于梅州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近日,市政协相关领导还率队现场调研该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建议把公共停车场的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对接起来,科学布局、合理布点。

据市规划部门介绍,至2020年,梅州中心城区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13处,其中江南5处、江北3处、梅县新城5处,新增5400个公共停车位;至2030年,梅州城区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96处,其中江南38处、江北35处、梅县新城23处,共15017个停车位。在规划项目审批过程中,规划部门也严格要求建设项目规划配建停车位,在项目规划许可审批及规划条件核实时,也是将项目停车位作为强制性的要求严格进行审查。除此之外,规划部门还结合道路、河道、公园绿地等扩展空间配置停车位,并逐步将城市闲置场地改造成临时停车场所。城市建成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则结合“三旧”改造项目、新建项目或公共设施用地来落实建设公共停车场,弥补历史“旧账”,实现停车供需平衡。

  鼓励民间投资经营停车场

市城管部门建议,或可兼顾经济鼓励手段,适当鼓励民间投资加快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市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建停车场、经营停车场。同时,该部门建议市政府牵头制定实施城市停车场运行管理办法。市公安交警部门结合日常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流动电子警察和高清电子设备抓拍等方式对机动车停放秩序持续开展整治,查处乱停乱放违法行为。

  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近年来,大埔县在春节、中秋、国庆等假期开放多个单位停车场,为市民提供1000多个免费临时停车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错峰向社会开放,不失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的一种方法。”该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目前,这种做法也得到市政协有关领导的认同,建议经过调研后出台可行的管理办法。

  建议路边停车要收费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城区道路路边停车,提高路边临时停车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有相关部门建议出台路边停车收费及相关管理规定。“要利用科技手段整合信息资源,让驾驶员获得交通和附近停车状况的即时信息;同时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推行智能化收费等,提升停车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市政协有关领导在调研后也如此建议。

  【记者手记】

  推动停车问题立法

建设公共停车场,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手段,然而,建设停车场的速度终究比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解决停车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土、住建、规划、城市管理、交通、公安交警等多部门的齐心协力,更需要市民的共同配合、理解支持,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才是根本。

记者认为,作为一名驾驶员,不能为随便停车找借口或掩饰。不效仿不文明的停车行为,从“他乱停我不能乱停”的自觉行动做起,在停车时应该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不给他人添堵,让文明停车形成一种风气。

提高全民意识也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去年5月,我市成功获得了地方立法权。我市不妨与时俱进,推动关于停车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增强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力。“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相信法律法规对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管理,维护正常的停车秩序,引导市民文明出行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