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小病不出村”关键看村医

30.03.2016  10:33
这样,不仅村医业务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也能增强村民对村医的信任感,如此一来,人才培养起来了,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找村医看病,实现良性循环。

五华县龙村镇吉祥村的卫生站已经人去楼空。 (林翔 摄)

西阳镇莆田村第二卫生站医疗硬件设施较完善与规范,能够为农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吴腾江 摄)

西阳镇莆田村第二卫生站医疗硬件设施较完善与规范,能够为农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吴腾江 摄)

  本期主持  黄焱

  袁晓敏 李盈子 徐晓丹 丘丹奎对本文亦有贡献

  去年,五华县龙村镇吉祥村一位患有气管炎的老人晚上发病,由于村里缺村医加上交通不便耽误了治疗时机,送往镇上时不幸离世……据了解,我市尚有160个村未配备村医。

  村级医疗与群众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要保障基层群众健康,形成“小病不出村”的就医格局,夯实村级医疗很关键。本月初,我市正式启动了卫生强市建设。未来3年,市政府将统筹安排12亿元,以“强基创优”为抓手,全面开展“卫生两基示范镇”创建活动(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补齐基层医疗短板,逐步实现村卫生站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的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并力争到2025年全面构建15分钟医疗圈,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目前我市村卫生站(室)、村医队伍建设情况如何?与“卫生两基示范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我市“构建15分钟医疗圈”该如何织密村级医疗“网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走现场

  没有村医的“空白村”

  上一任村医患病退休后,吉祥村已经4年没有执证村医驻村为村民服务了,村民有小病则忍,晚上突发急病因没有急救处置容易耽误治疗时机。

  吉祥村是五华县与河源紫金县交界的偏远村庄,记者驱车2个多小时从县城到村庄,村里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的身影,在吉祥小学校内记者看到了已荒废的村卫生站旧址。只见5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隔成三个区域,上面分别挂着药房、诊断室、治疗室的牌子。记者在房间内发现了一本村民就诊登记表,表内记录着11月到12月的村民就诊情况。记者留意到,登记表上基本每天都有诊疗记录。“这是2012年的记录,村医2012年冬天就退休了。”该村妇女主任温成娇说。

  村里没有村医影响有多大?为何难找人补充?据村里负责计生工作的李远萍介绍道,该村总人口有近800人,但现在常住村民仅剩两三百人。她说,因为村里交通不便,村民情愿迁到镇上租房居住,留守下来的都是“弱势群体”。“村里有2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不少残疾、患有顽疾的村民。”李远萍也颇感头疼,因村里人口外流,早已没有村医,而该村距最近的登畲卫生院有2至3公里路程,老人患了感冒、咳嗽等小病就忍着,晚上突发急病更是难找医生。今年75岁的秦仪妹家里原有10多口人,因为村里缺村医看病不方便都搬到登畲镇上租房居住,家里就剩她一人。“小孩子耽误不得,”她说,我70多岁了平时患感冒这种小病就让熟人帮忙带些药,实在难受就忍一下,“也没什么办法啊。”

  据了解,2014年6月,该村村民温明曾接手了村医工作,但一年后便离开了。温成娇介绍,温明有高中学历,虽暂无医师执照,但能接生、做小手术,驻村一年诊疗技术也得到村民肯定。“一个月收入只有700多元,因没有相关证件无法享受村医补贴,加上村里生活艰苦、交通条件差,离开也是必然。”温成娇解释道。

  市委政研室今年2月印发了《关于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调研报告》指出,全市有160个未配备村医的“空白村”。此外,村医总量较2011年减少了243人。2011年全市村卫生室人员2829名,目前减少至2586人。市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村医“空白村”的形成与人口外流不无关系,服务人群少了,收入难以保障,导致村医选择外出执业。再加上村医准入门槛高、部分村医离岗退养等因素影响,村医总量出现减少现象,“空白村”数量有增加趋势。“2005年《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后,村医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该相关工作人员说,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需要掌握内外妇儿、生物化学、生理、药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有实践技能,要取得证书不容易,而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师大多不愿从事村医职业。

  看实践

  看看“身边的榜样”

  即便不是“空白村”,目前全市的村卫生站及其拥有的2586名村级卫生人员,也存在硬件较差、人员学历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营造较好的村级行医环境,我市已有村委会与私人签订承包村卫生站医疗卫生服务合同、镇卫生院探索村卫生站纳入一体化管理等尝试。

  ●公建民营,村委与私人签订服务合同

  据了解,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还不到45%,村医队伍里有大专学历的就更少了,但距离大埔县百侯镇六七公里的软桥村卫生站通过村委会与乡村医生签订合同,招来了医学院的回乡毕业生。

  该村卫生站村医肖俊茂告诉记者,他2006年从江西井冈山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具备乡村医师执业资格证,毕业后在镇卫生院工作了两年,之后跟软桥村委会签订了合同,承包了该村卫生站医疗卫生服务,平时就在村卫生站工作,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村卫生站场地由村委会提供,镇卫生院提供设备等,药品定价则与镇卫生院基本持平。“基建、设备这些我不用投入资金,镇卫生院提供了血压仪、听诊器、吸氧机、检查床等,还比较齐全。”肖俊茂说。

  他除了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还负责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有需要接种疫苗的小孩,我会打电话联系防疫组的人员,他们会下到村站为村民服务。”肖俊茂说。而对于医技提升渠道,他则通过网络与圈内医生讨论。他加入了一个医学群,出现疑难病例时就发到微信上,与群里的医生们讨论。“我是大埔县百侯镇人,虽然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但是有归属感。”不过,肖俊茂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家乡不在这,加上农村生活比较单调,一些医疗工作者可能会不适应。

  ●镇院村站相互借力,形成一体化管理

  检查室里有供氧设备、急诊抢救包,设立了独立隔离的观察室及观察床,配备了消毒灯的配药室,摆放了三张静脉给药观察床的注射室,医疗垃圾处置室……具备这些完善设备的,是梅江区西阳镇的莆田第二卫生室,该卫生室不仅功能分区完善,而且制度上墙。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还不少。

  据西阳镇卫生院副院长钟文献介绍,镇卫生院于2013年开始探索“镇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站规划建设由上级卫生监督所指导、镇卫生院协助,村级政府提供场地,镇卫生院为村医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并且在村医申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时以镇卫生院作为工作单位帮助其报名,解决了乡村医生报考时“无工作单位盖章而无法报名”的难题。“西阳片区共有村卫生站12个,由村级政府提供场地的达50%,村医12人,目前有4人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钟文献说,镇里近期还实行了村卫生站药品零差价销售,药品也由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了。

  而村卫生站则由政府购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12大项的服务。“我们对村卫生站的定位是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基本医疗为辅。”钟文献表示。据了解,目前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有75.6%,而梅江区西阳镇建档率达80%。他说:“我们正在规划村级数字化建设,镇村网络联通后村民健康信息共享更快捷,就诊将更方便。”

  绘前景

  3年后所有镇要符合“两基规范”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展创建梅州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引导村卫生站积极参与创建“卫生两基示范镇”,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镇要达到“两基”规范化建设的标准。那么符合“两基规范”的村级医疗“长什么样”?目前现状又如何?记者走访市卫计局、基层医疗单位对此进行了了解。

  问对策

  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

  虽然要破解村级医疗“缺兵少粮”难题仍需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市一直优化村级医疗资源,村级医疗的群众认可度逐渐提高。据市卫计局统计,2014年全市村卫生室诊疗人次达82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21.07%;我市目前村卫生室人员总数较去年增加了140人。

  “目前我市医疗在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方面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市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这些都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而村级医疗是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有力补充。今后,市卫计局将通过实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等多途径、多层次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培养,鼓励村卫生室的医生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统筹解决村医保障机制,逐步探索将村卫生院和村医纳入镇卫生院编制或实行聘用制,由卫生院对村医统一聘用、统一发工资,将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集医疗、公卫、计生、残疾人康复和食品安全“五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健康服务所(中心)。

  为提高工作绩效,市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统筹3000万元对通过省检查验收的县(市、区)给予奖励,统筹3000万元对通过市检查验收的“达标镇”给予20万元奖励、“示范镇”40万元奖励。

  晒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市健康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新华:

  既要福利留人 也要规范考核

  针对农村医生难留、诊疗能力需优化等基层医疗问题,首先要有保障制度,提高村医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医疗场所环境,还要给他们职业发展的平台。

  医疗场所是保障诊疗规范的基础条件,不能与居住的地方混在一起。只要具备基本的医疗技能,可适当降低村医学历要求,先让村民“有医可看”,再通过进修来补足。在“有医可看”的基础上,村医要做到小病能看好,更要疑难病症能看出,并为患者提供及时的镇卫生院或县医院转诊服务。而通过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由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医的用药、诊疗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进而加强镇村医疗联动,让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医疗资源逐渐过渡到村一级,村民便能够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市政协常委、市中医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宋越:

  养好基层“土壤” 吸引“种子”人才

  村医收入低,无法吸引年轻人“沉下去”是村医呈现老龄化的原因之一。可适当提高村医医疗服务价格,当其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与城镇医生收入差距很小时,才能吸引、留住人才。

  而从长远来看,对村医进行继续教育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村医服务的方式,组织市、县(市、区)医院到各个卫生站点巡回,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培训任务可以计算劳务费或与绩效挂钩。网络建设完善后,挂钩医生可利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培训村医,省去了路程与时间的问题。村医遇到疑难问题也可利用网络平台或电话联系挂钩医生。这样,不仅村医业务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也能增强村民对村医的信任感,如此一来,人才培养起来了,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找村医看病,实现良性循环。

  听民声

  兴宁市罗岗镇源清村丘贵方:我们村离圩镇15公里,目前村里常住人口200多人,村里有村卫生室,但是村医是镇卫生院派驻的,每天下午会有医师过来坐诊,如有急诊一个电话也会过来。但是,毕竟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希望我们村委会自己能够跟村医签订合约,这样也会比较有选择性。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村里留守老人、身有残疾的人士居多,慢性病防治、康复方面的知识需求比较大。

  五华县龙村镇宫前村彭燕:小病村医都能看好,收费也不贵而且随叫随到还不加出诊费,我们也很信任他,但是目前村里看一些妇科病、产前产后检查之类的比较麻烦,要跑到镇里、县里,希望适当增加一些孕产期常规检查设备、中老年妇女的普查项目等。

  五华县龙村镇宫前村邹立新:村里超过四分之一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现在诊断主要靠老医生的医术,如果发烧了要确认是否炎症需要到镇上。所以,我觉得增加血常规检查项目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