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诈骗伎俩虽老套 却是骗倒几多人

10.10.2016  15:38

 

  今年8月发生的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话诈骗损失近万元学费伤心猝死的案件引发全国广泛关注。就在同一个月,我市也发生了类似案件,梅江区准大学生小林被骗1.2万多元。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自2012年以来,我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量每年都翻倍增加,涉案金额也不断攀升。而今年,大学生在兼职及交学费被骗、老人被骗汇款或转账、网上聊天受骗等案例在我市接二连三地发生并被破获。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哪些新特点?市民该如何防范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 扫描

      4年立案4200多宗涉案4800多万元

  ■受骗人群年轻化

  今年6月底,梅县区一中年市民何先生接到一个“军分区李主任”的电话,“李主任”表示部队需要蒸饭机并将采购蒸饭机的项目交给何先生,何先生在“李主任”的指示下,先后跟多位不同地区电话号码的“经销商”联系,并先后转账43万余元预订了40多台蒸饭机。转账的当天下午,何先生前往梅州军分区发现并无此人,当即报警并通过警银联动机制追回了未来得及转账的19.6万元。

  这是我市网信诈骗的典型案例。据统计,2012年-2015年,我市电信网络诈骗共立案4200多宗,涉案共4800多万元。针对我市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破(案)情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教导员陈晓政总结出其中的几大特点:一是发案数量不断增加,二是涉案金额增加幅度不断攀升,三是近半数受骗人为30-50岁。

  “中老年人一旦受骗,损失金额最大,因为他们掌握的自由财务支配较多。” 陈晓政介绍说,我市有单宗受骗案例达138万元左右的,也是发生在中老年这一群体中。梅江公安分局刑事警察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熊阳分析,中年群体受骗主要是感情原因,犯罪分子先与他们建立感情,取得信任,然后再行骗,受骗原因主要是防范意识不高、轻信他人,还有就是受骗人怀有通过不正当方式赚钱发横财的企图。

  ■手法变化不大

  今年8月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话诈骗损失近万元学费后伤心猝死的案件引发全国广泛关注,而在我市也发生了同类案件。8月底,梅江区的准大学生小林接到电话,称学校缴纳学费的银行卡从工商银行换成了建设银行,小林听信后将6500元学费存进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中;发现受骗后,小林瞒着家人通过网上小额贷款来补救,但被对方以手续费等理由再次被骗5800多元。

  “每年7-9月份,是固定的‘高考诈骗’高发期。”陈晓政称。他表示年底订票、高考后交学费,这些都是骗子的固定作案套路,但每年都会有人上钩。而此前,“猜猜我是谁”类的冒充亲朋好友的诈骗也是骗子屡试不爽的招数。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犯罪套路,犯罪分子利用社交网站搜集个人公开信息或通过非法途径购买个人信息后,广泛发布诈骗信息,再通过与有回应的人交流取得对方信任后行骗。熊阳介绍:“有些作案团伙甚至编写有行骗手册,详细安排了行骗流程,每一天要与诈骗对象进行哪些交流、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有规定,一般要在10天内实现诈骗。”

  【 析因

      四大因素致电信诈骗猖獗

  如今,涉财型犯罪已取代暴力型犯罪成为高发案件,而电信诈骗则明显带动了涉财型犯罪在刑事案件中的发案比例。电信网络诈骗何以如此猖獗?

  防范意识不足

  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以30-50岁为主,该类人群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以上。陈晓政介绍,正是由于工作、学习繁忙等原因,这类人群疏于关注防诈骗宣传,同时也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受骗上当,反而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据了解,在2001年至2003年左右的电信诈骗蔓延初期,作案方式主要是主动行骗,侵害群体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而这一手法至今仍能让不少受害人上当受骗。比如今年5月,五华县一名70多岁的独居老人丁老伯,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推荐健康产品,丁老伯听信对方后便准备买一份该产品来使用,并独自到农村信用社欲往对方账号汇款6000多元。

  经过多年来对老年人预防电信诈骗的宣传,高龄受骗者比例正不断下降。“新兴的网络诈骗是一种被动诈骗,近3年来受骗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诈骗分子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与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因而要注意保护好个人的私人资料,不要因好奇心而让骗子有机可乘。”陈晓政介绍。据悉,诈骗分子普遍是使用高科技手段如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网络改号软件拨打诈骗电话或钓鱼网址窃取受害人身份信息、恶意网址传播木马病毒窃取支付验证码、二维码等方式使被害人上当受骗。

今年初,我市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周”活动。(何志林 摄)

  快速冻结机制不便捷

  我市依托省公安厅组建的快速止付系统中,目前只针对工商、农业、建设、邮政、交通等5家银行。“发生即发案件马上进行快速止付。但实际操作中,需经过公安、银行等层层审批,一套查询冻结手续完成下来最快需要40分钟。”据悉,在今年发生的数起案件中均启动了警银快速止付系统,如遭遇假扮军分区领导要求购买蒸饭机的何先生,及时报警追回了对方未来得及转账的19.6万元。负责该起案件的民警介绍,一旦通过银行卡向对方转账后,对方会马上进行多轮转账将骗取所得钱财转出去,跨省跨行情况下很难继续追踪。

  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款项已汇出,应马上报案,通过公安机关联合银行冻结账户、中止付款,市民目前只能通过这一程序尽量挽救损失。而一旦银行卡密码被不法分子获取,则要登录银行官网、手机银行或自助设备等修改密码,然后再拨打银行客户电话进行挂失,争取减少损失。

  电信运营商管理有漏洞

  目前电信诈骗的一般作案工具有手机(自带变声软件)、银行卡、异地手机卡等。银行卡和手机卡都是非法注册的,通过网购获得。有着多年侦查电信诈骗案件经验的民警介绍,电信运营商的管理还存在一定漏洞,170、171开头的手机号一般都是诈骗电话。在骗到钱之后,犯罪分子一般会选择POS机刷卡、取现、网银转账化整为零的方式快速转移赃款。

  办案成本高

  今年6月份,梅江警方为破获我市发生的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件,跨5省6市追踪擒获4名犯罪嫌疑人,前后在山东、湖北、江苏、河北等地进行追踪,最后破案12宗;今年7月份,五华60多名警力穿越4个省份,追查一个分工明确的电信诈骗团伙,前后历经1个多月,最终抓获24名犯罪嫌疑人。陈晓政介绍,一般电信诈骗案件的犯罪团伙都以全国性为主,团伙成员分布散乱且经常迁移,还有多个下线和中间人,为破案带来更大的难题。他介绍,一般破获1宗全国性的电信诈骗案件要2个月左右,平均1宗的破案成本达20万元左右。

  【 支招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怎么办

  针对电信诈骗的一些常见手段以及市民的受骗案例,梅江区一线民警熊阳为市民“支招”防骗:

  1、遇到不明电话、信息怎么办?

  没有显示号码、地址的电话不要接,不明不白的信息不要理,涉及到金钱方面需要转账的不明电话、信息肯定是诈骗的。

  2、骗子掌握了你的个人信息怎么办?

  不要去贪小便宜。特别是遇到火车站、汽车站登记个人信息或送小物品的,首先要确定其是否为车站工作人员,确定对方的工作证件等;最好不要去接受小物品,不少以赠送纸巾等为由让市民登记信息。遇到个人信息被骗子掌握时,不要慌张,要多打电话确认骗子所讲述的情况,与家人、同学及时电话沟通商量,或者直接致电公安。

  3、一旦受骗上当转了账,如何“亡羊补牢”?

  及时报警。我市公安局即将成立反诈骗中心,及时报警可能可以追回损失。

  4、网络遇到一些链接,如何辨别是否跟诈骗有关?

  现在骗子能拿到个人信息的途径很多,网络链接也是其中之一。最近办理的诈骗案中,受害人是在征婚网上登记了自己的身份资料;还有一些网站搞活动,要求你登记信息的,都不要轻易相信,以防信息被泄。

  5、大学生收到学费卡更换、中老年人收到“银行卡不安全”信息时,应该如何辨别真伪?

  大学生可以跟多个同学沟通核实是否是学校统一的电话或者信息;老年人的家人要多跟老人沟通和普及一些案例,告知他们银行是不会有这样的信息提醒的。

  6、收到公检法的短信或者电话,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核实?

  市民如果收到上述诈骗信息,一定不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及时拨打“110”或者相关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其实,收到公检法的电话正常,公检法要求的都是询问案情,要求见面的地址是派出所等政府机构,但如果要你去银行柜员机办理转账等涉及金钱的就是骗子,市民要做到“不联系、不相信、不汇款”。

今年9月,市公安青年民警走进中小学宣传防电信诈骗。(林翔 摄)

      【 行动

  反诈中心将建成  警银信三方入驻

  今年我省各地市陆续开始建立反诈中心,目前我市公安局也正在积极组建反诈中心。为提高打击电信诈骗的效率,银行、电信等运营商同时进驻该中心。

  陈晓政是我市反诈中心建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表示,成立反诈中心后将安排银行、三大运营商的相关工作人员同时入驻,一旦发生案件可马上进行固定的点对点协作,简化审批手续,能随时查询、随时冻结、随时落地,进而确保一旦发生诈骗案件可缩短审批流程及沟通的时间,提高办案效率、减少群众的受骗财产损失。

  目前我市还制定了打击电信诈骗案件的紧急处置方法,对于涉案号码,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进行快速查询。而对银行卡转账的受骗情况,一般在案发一小时左右为黄金处置期,通过账号信息进行快速止付和冻结,挽回受害人的损失。据悉,2012年至2015年我市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954宗,打击处理涉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501人。

  【 记者手记

  多点警惕  多点安全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犯罪分子的电信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但大多上当受骗的群众还是被“老套路”骗取了钱财。那么为何“老套路”仍让骗子屡屡得手?据具有多年办案经验的民警介绍,犯罪分子会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行骗,还会根据个人的心理特征、意向等设置骗取金额。

  独居老人是受骗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受骗主要是轻信家人、财产发生安全问题的谎言。今年我市一独居老人正是轻信了骗子所卖的保健品,并执意向对方汇款。与此类似的,“猜猜我是谁”或者冒充老人的亲人要其汇款的电信诈骗老招式,也让骗子屡试不爽。一方面是独居老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不足,随着年龄增大,辨别真假能力也渐渐变差;另一方面,子女陪伴不足,缺乏关怀的老人容易被骗子的“感情牌”打动。为此,可多加走访“教育”。比如志愿者上门拜访、子女平时多跟老人沟通,在关心老人生活近况同时潜移默化地对老人进行防诈骗教育,为他们把好安全关。

  此外,高校师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成为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高考前后的缴纳学费银行账号变更的骗局仍能让不少大学新生受骗,以及网络兼职时购物网站“虚假购买”物品代刷信誉这些是惯常手法。我市受骗大学生案例中的小林更是接连两次陷入电信、网络骗局。一方面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过于轻信网络、电话;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兼职时容易被高额回报或者“网络劳动”所诱惑,并没有提前对其进行真假辨别。因此,初步接触社会、手中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大学生,在遇到与财物有关的或重大的事情,都应先与老师、家长商量。同时要适当合理地利用网络,比如通过网上曝光的诈骗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遇到类似情况要加以警惕,要抵制住网络的不合理的诱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