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同一堂课”系列网络教研活动走进东莞
6月14日上午,2017年广东省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举行。这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同一堂课”系列网络教研活动的第二场——“走进东莞”,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步直播,南方网全程图文直播。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出席并致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省教育技术中心、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松山湖实验中学有关负责人等,东莞市各校七、八年级数学老师等共250多人参加现场活动。全国各地共有近6000个观看点通过各种终端收看本场教研盛宴直播,覆盖2万多名数学老师、教研人员和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初中学生及家长等,创广东省级网络教研活动规模新高。
亮点一:突破时空限制,全省同步教研
“同一堂课”网络教研活动将授课教室、网络教研平台和观摩点评研讨终端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分有录播和直播系统,有效汇聚了名教师、名专家、名教研员的力量,突破时空限制,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搭建研讨交流的平台。本次活动期间,全省各地近6000个观看点以镇街或学校为单位集中观看直播、在线互动,少的十几人,多的上百人,实现了全省所有学校师生同步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教研受益面,提高教研效率和质量,创新教研方式和模式,有效地节省了开支和各种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国内其他省市也有不少教研室、学校自发组织通过终端平台观看直播、参与互动。
亮点二:研前互动交流,引领学习思考
活动前3天,各地教研员和老师共有1.9万多人次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入网络互动教研平台观摩和学习研前录播课程与资源。老师们在网络平台上围绕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石龙第三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王锡贤老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杨娟老师的《课题学习——方案选择》教学设计,展开热烈讨论、相互交流,碰撞思维,深化教研内容,真正触及教研难点,让教育真正发生。
亮点三:融合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中,东莞市东山湖实验中学杨娟老师执教八年级现场课《课题学习——方案选择》、石龙第三中学王锡贤老师执教七年级现场课《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复习》,两节课针对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和复习课的现实情况,采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实现“少教多练、当堂落实”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的智慧之美。学生借助平板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参与课堂互动、图形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变革教学方式、创新学习方式方面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亮点四:专家现场答疑,拓展教研深度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为本次活动组织了强大的学科专家团队,同时开展文字互动答疑和在线答疑直播,与各地教师、教研员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过程性评价”“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的互动研讨,不断拓深教研内容,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和效率。
广东:“互联网+教研”将成常规
开幕式上,李海东表示,当今中国已迈进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研成为传统教研转型升级的新形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将东莞的初中数学示范课程与全省各地的老师同步共享,正是顺应共享经济时代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志性举措。今后,网络教研活动将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研方式,将成为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获取最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最为快捷和最广泛的互动交流。
“无论在课堂的讲评、学生的解答和作业情况,老师可以及时调用在屏幕上进行互动、修改,从而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及教学交流更加完善。”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卢建川副教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在省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推动下,慕课模式的大规模开放课堂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教研方式。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平板和‘神器’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师生双方自身的发展,促发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