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政文:清华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布局有深意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今日关注《清华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布局有深意》。全文如下:
是的,邱勇。清华大学内真正的改革派。
尽管一直没有宣布,但在清华内部,自1月28日,前任校长陈吉宁被任命为环保部党组书记,2月27日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之后,邱勇将担任清华校长一职的消息,似乎已是“共识”,大家心照不宣。
因此,3月26日上午,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姜志刚到清华宣布邱勇为新任校长时,清华大学校内似乎没有太多的波澜,老师们只是相互一望,眼神中的深意是,“已经拉开大幕的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将会继续,不会因为换将而搁置或掉头。”
是的,在陈吉宁调任环保部,邱勇接任之前的那段“空窗期”里,清华大学内部,以及关注高等教育的学者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无外乎这样几个:
第一,清华大学综合改革能否继续。
不久前刚刚拉开大幕的,清华大学综合改革的步伐能否因换将而停滞。显然,如果从外面空降一位校长,由陈吉宁率领现任领导班子一手设计、推动,被誉为新一轮高校综合改革风向标的总格改革方案能否继续,需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而如果校长在清华大学内部产生,这套改革方案的精髓和主旨,无疑更容易接续。而邱勇,被誉为清华大学内真正的改革派。目前最受社会关注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部分,邱勇是整体策划与推动者。09年至今,邱勇参与了迄今为止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部过程,具体负责相关改革文件的制定。迄今,清华已有14个院系启动了人事改革,邱勇参与了每个院系改革方案的讨论。显然,邱勇接任后,清华的改革不但不会停止,还会更加大刀阔斧。
第二,清华校长将回到院士担任的传统,还是继续非院士,淡化学术成就,更重管理能力的方向。
想当年,年轻、精力充沛、锐意改革的陈吉宁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受到过质疑,原因是他不是院士。你知道的,以往,我国两所最知名的高等学府,北大和清华,校长多为院士。似乎这两所高校校长就当为院士。记得那时,正哥哥曾以《高校校长,从职务到职业》为题写过文章,给予陈吉宁正面的肯定,并对他的出任给予“从此,我国高校校长,将从中央任命的职务官员转变为高级管理者”的评价,赞其开启了一个方向。今天,邱勇接任清华校长,他是院士,而且是学术与产业双赢的高产的“学术大拿”,是管理能力和改革锐意有目共睹的帅才。显然,他的当选,既让那些觉得清华校长应该是院士的人感到安慰,也让那些对于主张我国一流高校就应当效仿国外一流高校的做法,校长当为帅才,当重管理、善管理的人感到踏实。
好了,从以上讨论的几个问题来看,邱勇的接任,似乎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而到此为止,最近一段,清华新一轮校领导班子的密集调整也暂时告一段落,包括陈旭担任党委书记、薛启坤担任副校长、杨斌担任副校长、施一公担任校长助理的新一任领导班子的调整,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布局,显然是有谋划、有深意的。
邱勇,校长,51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精力极其充沛。坚定的改革派。
陈旭,2013年底任党委书记。52岁。女。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都在清华完成,留校后一直从事学生工作,是从学生工作岗位上成长起来走到党委书记,为数不多的女性。性格果敢坚毅而不失温和,与陈吉宁的配合曾被喻为黄金搭档。与邱勇搭班子,必然二人齐心,将清华大学的整体改革继续推动。
薛其坤,副校长。52岁。中国科学院院士,拓扑绝缘量子态领域顶尖专家,其不久前“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科研成果被誉为是“诺贝尔级”的科研成果,据分析,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中,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一项。2013年担任副校长,大大提升了清华校整个校领导班子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而且,为人幽默谦和,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极易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提升了清华大学的国际传播形象。
杨斌,2014年9月副校长,曾担任研究生院院长和校长助理。46岁。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相当年轻。组织能力很强,在学校主攻教务、研究生院等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思路清晰,口才好,其演讲往往在校内“一票难求”,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微信。文科背景的杨斌入领导班子,标志着清华大学从工科院校向综合院校转型,步伐坚定。
施一公,2014年底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有关施一公,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不再赘述,年轻、学术能力强、国际影响力大的施一公,已经以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的身份接待了包括哈佛大学校长在内的多位国际一流高校的负责人。既担任校长助理,又挂职北京市卫计委,不放下科研的同时,增加管理的履历和精力,个中的深意,你懂的。
截至今天,清华大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暂时告一段落。未来,清华大学改革将向何方,咱共同关注。(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