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十大看点:疯狂的惊马 懒惰的官兵
展览:《石渠宝笈》特展
时间:9月8日至11月8日(期间将更换一次展品)
地点: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它上一次现真身还是三年前在日本。今天,《清明上河图》将在故宫博物院再次亮相,成为《石渠宝笈》特展众多珍宝中最夺目的一个。
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递藏经历。在300多件展品中,除了《清明上河图》,还有大量中国美术史、书画史上的 重要作品,如王珣《伯远帖》、展子虔《游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赵孟頫书《洛神赋》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的书法、绘画作品也 会在展览中集中出现,这也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本文特约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为我们精心挑选《清明上河图》中十处细节,逐层揭开画中所藏秘密。然而在这幅人尽皆知的画作中,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只有千年前的作者本人才知道。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以下简称《清》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故宫博物院藏,它汇集了屋宇、盘车、舟桥、 寒林、坡石、人物风俗等诸多绘画子科,涉及界画、白描、水墨、渲染、皴擦、设色等多种绘画技法,画中的810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西方学者称之为 “中国的《蒙娜丽莎》”,恰如其分,一个是永恒的微笑,一个是永恒的喧闹,其中都蕴含着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对她们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也许还需要从头开 始,一些传统的认识应该重新商榷与研究。
通过与当时的开封地图进行比对,《清》卷中出现的拱桥、城门、正店、欢楼等均不是汴京城某个具体的建筑,而是画家对同类景物进行的综合概括和高 度提炼,集中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细节的真实与整体的概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真实的汴京生活,但不是具体的汴京街景,它所表现的是实情而非实 景,由此,画家可以按照他的创作思想自如地表现当时社会出现的一系列事物。
以出土文物、传世文物以及相关历史文献为据,画中女性流行的盘福龙发式、短褙服饰等是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10)的装束,图中绘有草 书大屏风被揭下来当苫布的情景,这一渎文事件(焚毁元祐党人的墨迹)也发生在崇宁初年,图中60文一斤的羊肉牌价正是崇宁年间的最低价格。综合来自诸多因 素,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其绘制时间为崇宁年间(1102-1106)中期,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张择端作画的历史背景主要聚焦在徽宗朝初,徽宗一登 基就明诏天下:“……朕方开谠正之路,消壅蔽之风,其于鲠论嘉谋,唯恐不闻,而行之唯恐不及。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 据其后金代文人张著的跋文,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的名字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可推知他成长于一个充满了儒家思想的家庭。因此,他怀着儒家 积极入世的精神关注社会,接受了徽宗的诏令。
通常认为,《清》卷表现了北宋开封城的繁荣兴旺,显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笔者以为,这仅仅是该图的表面现象,在它的背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种种玄机。画家以不同寻常的观察视角,描绘了一系列社会弊病,显然,画家是有所用心的。
看点一 疯狂的惊马
惊马闯进郊市给全卷定下了焦虑的音符。卷首,在清明节踏青回城的一干人中的一匹白色官马(前半身因残破而缺失)受到惊吓狂奔了起来,在白马的前 方是一头受到惊吓的黑驴,两个马夫在追赶,周围的人们顿时惊慌起来,一老翁急忙招呼在路边玩耍的孩子回家,另一持杖老者侧身而逃,坐在店铺里的食客闻声而 望,这仅仅是汴京险境的一个铺垫,预示着后面还将会发生更大的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