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佳节 凤岗客家人喜欢吃艾粄

01.04.2015  14:07

■客家人刘阿姨和好友在做艾粄 程玮坚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清明节临近,凤岗客家人刘阿姨约上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做艾粄。记者获悉,由于清明时节湿气较重,凤岗客家人都喜欢吃又香又甜的艾粄来祛湿补气,多年流传下来,做艾粄、吃艾粄,已经成了客家人独特的清明文化。

做艾粄过清明成为习俗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做艾粄、吃艾粄,已成了客家人独特的清明文化。刘阿姨介绍,做艾粄,一般要先将捣碎的艾草加上糯米粉、水和糖,一起拌成团,然后把面团捏成一小团,搓圆捏扁,把之前捣碎的花生、芝麻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扁圆形等形状,垫在芭蕉叶上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0分钟,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炉了。

“艾粄想做得好吃也没什么诀窍,主要就是根据个人口味掌握好用料就行,你想甜一点就放多一点糖,想淡点就少放点糖,一包糯米粉放七八两糖差不多了。”  刘阿姨告诉记者。

艾粄是凤岗客家人清明节必吃的传统小吃,它不光清甜可口有嚼劲,而且由于加入了艾草,还具有祛湿、理气血、暖胃等功效。“这种艾粄是祖宗传下来的,清明时节做艾粄,小朋友吃了身体健康,驱寒祛湿,女人吃了暖胃暖宫,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刘阿姨说。

老人希望传承客家美食

过去,艾粄还是客家人祭祖的传统祭品之一,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传统的养生美食也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尴尬。刘阿姨表示,过去凤岗客家人扫墓,一般都要带艾粄去,现在祭品的花样越来越多,可能带艾粄祭祖的人变少了。

另一名凤岗客家人罗叔也感慨,现在做艾粄的人都是老人为主,年轻一辈很少主动去做,也不太会做。客家人清明吃艾粄,吃的不仅是美味,更重在享受亲友团聚的欢乐,刘阿姨和罗叔都希望艾粄这种传统美食能更好地代代传承。“希望后生一辈以后也会做艾粄,因为这毕竟是客家人的一种传统。”罗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