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局“六抓”促发现率骤减

17.05.2014  21:11

  清远市质监局多措并举促质量提升,全市总体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增强。2013年主要产品定期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4.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市级定期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9%,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省级抽查不合格发现率3.7%,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一、抓主体夯实质量基础。 对全市300多家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开展了质量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体系。对全市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对列入重点的获证企业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网格化检查,对陶瓷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对电线电缆等8类重点产品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对一定规模企业开展卓越绩效培训,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其中,广东豪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远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后,两年来实现工业总产值80.82亿元,销售收入79.53亿,实现税收2.69亿元,成为全市标杆企业。

   二、抓品牌提升质量内涵。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对“清远制造”品牌的培育和提升,推动名牌创建工作。2013年7家工业企业的7个产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竹山粉葛顺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连山大米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专题开展对陶瓷、铝型材行业质量状况调研,向市政府提出对两行业的质量建议,促进行业提升及品牌建设。其中,家美陶瓷公司在清远注册的L&D品牌荣获陶瓷行业十大最具价值品牌,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和清远市美亚宝铝业有限公司入选2013年中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企业。

   三、抓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自主研发了“清远市主要生产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控企业标准化情况。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年全市新增主导制(修)订行业标准发布实施6项,其中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来共参与制定8个行业标准,成为稀有金属及其材料行业领跑者。此外,4个特色产品广东省地方标准获批准发布,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5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家。

   四、抓执法净化市场环境。 与工商、住建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及通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强化质量监管。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严格查处质量安全违法案件,通过扶优治劣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年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792人次,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56宗,查获涉案货值金额352.858万元,组织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51万元。

   五、抓服务构建检验平台。 加强技术机构建设,督促市质计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不断拓展新业务,新建23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通过省局立项,135项检测项目、96项校准项目通过了CAN现场监督评审。全力推动清远市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着手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为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与《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共同开设质量工作专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月”、“3·15”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引导、鼓励2家企业申报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对建材、大米等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开展约谈,推进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

  (清远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