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群众评价村官 村官不再任性
图为阳山县杨梅镇坪洞村召开村“两委”班子、干部“勤廉指数”测评会。王良珏 阳纪宣 摄
村干部在“勤廉指数”测评举措的激励下热情为群众办事。 王良珏 摄
从2013年起,清远已连续两年开展“勤廉指数”测评,由镇级纪委组织驻村干部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对行政村(居)的“两委”班子及村干部“勤政”、“廉政”情况打分。测评结果作为村(居)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奖惩、换届选举、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勤廉指数’测评真正实现了把对村干部的评价权放到群众的手中,成为反映村官勤廉与否的客观‘评价器’,也成为村干部的‘试金石’。”清远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口碑差、作风不扎实的村干部会在测评中露出原形,测评也会对村干部勤政廉政形成倒逼机制。”
改变“镇评村”模式
由群众给村官打分
以前,农村村干部干得好不好,多数由镇里来考核,村民没有发言权,考核结果难以真实反映村干部履职情况。
改变发生于2012年。当年,清新区正在推广“勤廉指数”测评,并在该区山塘镇马安村试点。2012年底,山塘镇组织了由镇驻村干部、党代表、村民代表等人组成的测评团,对马安村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打分,开了“村民评村官”的先河。这一举措给村干部很大触动。
“开展‘勤廉指数’测评以后,村小组的账目主动公开,规范了很多,干群的关系也变得和谐。”马安村村委会委员薛加强对笔者说,“以前,村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村里的资源任意支配,群众难以监督,这些都令干群关系紧张。”
清新区试点的成功引起清远市纪委的高度重视。2013年起,清远市纪委将“勤廉指数”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纳入清远“勤廉工程”的测评中,并在清远全市85个乡镇(街道)、1201个行政村(居)全面推进。
根据“勤廉指数”测评细则,测评由乡镇(街道)纪委组织群众测评团,测评团由乡镇驻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占村(居)人口2%的村民代表组成,对村(居)“两委”班子及村干部“勤政”和“廉政”两方面进行打分。其中“勤政”包括在发展集体经济、服务为民、化解矛盾等方面表现;“廉政”则是在民主决策、厉行节约、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表现。测评结果在村委会张贴公示,并作为村(居)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奖惩、换届选举、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测评结果为“差”的村干部,将由乡镇纪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问题督促整改,并进行重点跟踪。
“我们对测评过程进行了科学设计,首先是参与测评人员,从各界群众中选取测评人员,确保测评结果真实反映村干部履职情况;其次是把测评结果运用起来,作为对村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这样‘勤廉指数’测评就起到了监督和检验村(居)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评价器’的作用,是对以前村干部考核模式的极大改进。”清远市纪委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问题村官显原形
今年3月,清新区纪委通报,在2014年度“勤廉指数”测评中,该区太和镇一名村干部孟某“勤廉指数”得分低,被评为“差”等次。根据测评结果,镇纪检部门、组织部门联合调查发现,孟某一年来没有履行工作职责、没有严格执行上班纪律、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属典型“庸懒散”干部,后孟某被撤职。在2013年度“勤廉指数”测评中,连州镇龙口村原支书邵某被评为“差”等次,后经调查,邵某存在扣留村民种粮补贴存折问题,邵某被处以撤职处分。
在“勤廉指数”这个公正的“评价器”和“显微镜”面前,不少像孟某、邵某一样的问题村官被打出原形。据清远市纪委统计,自2013年开展“勤廉指数”测评以来,全市共督促村(居)班子或成员制定整改方案74个、督促整改55人、1名村干部被村民代表大会免职、12名村(居)干部被取消换届选举资格、93名村(居)干部被诫勉谈话或提醒谈话、5名村干部被发现存在违纪违法问题并被立案查处。
把问题村官纠出的同时,也促进了村干部群体作风的整体好转。清远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邓梁波表示,“由于将监督权和评判权交给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约束更大了,村(居)干部的勤政廉政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违纪违法现象也大大减少,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层干群关系也更和谐、融洽。”
据2013年、2014年两年“勤廉指数”测评结果显示,被评为“优秀”的村(居)两委班子同比上升3%,达到996个,被评为“优秀”的村(居)两委干部同比上升4.01%,达到4984名;被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干部比例均有所下降。
测评形成倒逼机制
鼓励村干部勤政廉洁
清新区山塘镇马安村是开展“勤廉指数”测评较早的村之一。在2014年测评中,该村村干部、村委班子均获评“优秀”,反映村干部的工作获得村民的由衷肯定。
村民关心的焦点在哪里,村干部就把工作重点放在哪里。农村卫生一直是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虽然镇里会定期统一进村收走垃圾,但有些村民不能将垃圾放在固定地点,导致镇里派出的清洁人员不能有效清走垃圾,村里卫生情况得不到改善。马安村支书薛桂成得知村民诉求后,带领村干部进村小组听取群众意见,村民建议能否在村里设保洁员,一个月支付一定补贴,专门负责将垃圾清扫到固定地点。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来了,补贴从哪出?
为解决这一难题,村干部充分征求大家意见,各村小组召集村民理事会开会,不少村民提出每户每月象征性收取1元垃圾清理费,再由村集体补贴一点,并聘请本村村民作为保洁员。后该方案经村民开会通过。保洁员上岗后,村里卫生情况大大改观。“曾经也有少部分人不同意,不想出这1元钱,我们村干部就下村,和村民理事会成员一起给村民讲道理。”薛桂成说道,“村干部都是出于公心,很快得到村民认同”。
村级“三资”也是村民关心的另一个焦点。根据“组账村代理”制度,马安村加大对下辖52个村小组账目的管理,要求村小组账目定期公开。去年8月,村民反映村小组组长朱某侵占集体几千元后外出,村干部及时找到朱某,勒令其退还该笔资金。最后在村小组换届选举中,朱某落选村小组长。
英德市英红镇锦田村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在近两年“勤廉指数”测评中村干部都得到高分。原来,村干部不仅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还建设了供港蔬菜基地。据村支书李春锋介绍,如今全村已经有2000多亩田地建成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300元/年,升到10800元/年。村民有钱了,村干部又带领村民规划建设新农村,笔者日前在锦田村看到,村民建的新房规划整齐,村里铺上了水泥路,村边新建了公园。
短评
“勤廉指数”像把筛子筛掉水分
留下干货
村干部干得好不好,勤不勤廉?镇一级说“好”还不够,要群众说“好”,那才是真的好。清远“勤廉工程”将对村干部的测评权交给了群众,体现了“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的导向。以前,村干部由镇里来考核,通过汇报材料、走访部分群众来给村干部打分,最终结果可能不能真实反映村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村干部每天和村民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由村民评村官,也最科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以前作风不实、不勤不廉的村干部可能会在镇里的考核中过关,但一定会在群众的测评中显出原形。“勤廉指数”像一把筛子,筛掉的都是水分,留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张俊 清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