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中国梦

19.04.2016  14:03

原标题: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中国梦

  建设者的中国梦

  ——记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

  在浩瀚的伶仃洋,一条雄伟壮阔的“跨海长虹”正在紧张有序地付诸建设。这就是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项目中,海上人工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整个工程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其中,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直面这个“最具挑战性工程”的,是一支中国的交通建设队伍。队伍的举旗人,是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前不久,林鸣带领这支建设队伍到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工程顾问公司进行技术经验交流,荷兰公司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自1881年成立以来,到访这家公司的外国专家与客人不计其数,而林鸣却见证了这家“百年老店”第二次举办外国国旗的升旗仪式。站在国旗下,林鸣激动而感慨:“国旗升起的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的建设者而自豪,也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肩上有着一份举世瞩目的重任。

图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右一)

   共和国长子的责任

  完成好这份举世瞩目的重任,需要最专业、最前沿的工程知识与技艺。当今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外海沉管建设核心技术,港珠澳大桥建设前,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空白,即便花上天价的咨询费用,也无法买到核心技术。工程筹备阶段,林鸣的团队掌握的全部建设经验资料只有1张三年前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沉管隧道产品宣传单页。外国专家笃定地对林鸣讲:“你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

  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林鸣拿起这张宣传单页,带领团队开启了这项世界级顶尖难度的技术攻关,他们首先从充分的研究论证开始。林鸣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1。”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与脚踏实地的研究论证,汇集成一次又一次充满艰难与曲折的讨论争辩。一日午饭后,林鸣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就项目的一个工程环节的可行性进行研讨。讨论激烈,却一直没有达成会议研讨的成果目标。林鸣的习惯大家再熟悉不过——决不开没有结果的会议,决不做没有成效的讨论。不知过了多久,讨论终于柳暗花明,成果纷现。林鸣疲惫又喜悦地宣布散会,隐约感觉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他还细心地叮嘱大家吃点夜宵、早点休息。不想大家面面相觑,无奈地笑了起来:“哪还有夜宵?是该吃早饭了!”低头看看手表,已是早上六点多。林鸣拉开会议室的厚窗帘,明媚的阳光瞬间洒满了整个房间。

  自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以来,林鸣每年都会带领团队会召开上千次多次这样的讨论会议。在办公楼,在项目一线,在每一个需要解决难题的时间和空间。讨论的内容大至项目整体结构方案,小至一片围栏的优化可能,思维与建设性意见不论职别、工种,经验和资历颇丰的他也只是圆桌边上的普通一员。为了高效利用出差时间,有时这样的会议就选择在出差地的机场召开,讨论结束后立即买票返程,从没有多一分钟的停留休息。其中的辛苦,林鸣从未谈及,他只是说,项目工期在一刻不停地倒计时,而项目建设的每一步都是未知、每一步都要攻坚、每一步都需创新。而面对创新所必然暗藏的失败隐患,林鸣却当仁不让地成为负责人:“只有让大家扫除失败的顾虑,才能更放松地开放思维。创新其实不仅仅是开创,更是勇气和担当。

  在林鸣的带领下,神秘的世界级难题的解答思路逐步成熟、日益优化,一部代表世界工程顶级技术的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方案记录了项目自建设至今进行的百余项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自主研发的十几项国内首创且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的数百项专利,以及成功攻克的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

  由于这些技术的创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已建成的沉管隧道的基础沉降、沉管的水密性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大规模尝试的深插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年才能建成的两个外海人工岛,创造了外海人工岛的工程奇迹。外国业内人士在考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时由衷地感慨:“除了你们,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够独立承担如此复杂的超级工程。”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军者,林鸣颇为自豪:“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解决了外国专家曾认为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攻克了世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的一系列难题。我们通过勇气与智慧,让中国建设者在世界级难题面前更加胸有成竹。

  完成好这份举世瞩目的重任,更需要最坚定、最执着的担当品格。林鸣的担当品格,早已成为土木工程业界的一面旗帜。2000年,林鸣负责建设时为中国第一大跨径悬索桥的润扬大桥。大桥施工中,南汊悬索桥北锚碇因其体量巨大被誉为“神州第一锚”,它的建成将为悬索桥起到固定作用,是大桥高质建成的关键。然而,“神州第一锚”的施工,却需要工程作业人员到深达50米的江边基坑内工作,基坑之外,汹涌的长江水几乎就是从建设者的头顶滚滚流过。阻隔江水和锚碇工地的土堤若可靠性若有丝毫瑕疵,长江水将从“”而降,瞬间将基坑灌满,施工人员将无处可逃。如此大的风险,让建设者都不敢到坑底施工。作为项目经理的林鸣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坐在基坑底的一个小板凳上,用响亮的声音对建设团队说:“坑底安全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过的,我留下来陪着你们一起施工。” 林鸣的镇定与果敢稳定了现场所有工人的情绪。润扬大桥如期高质通车时,林鸣与小板凳的故事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林鸣也被誉为“定海神针”。

  十多年后,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林鸣更是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工程责任的全部重担。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第一节沉管浮运安装时,由于没有经验,安装的过程充满挑战、困难重重,团队成员开始质疑中国建设者是否真能完成这项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鸣一边严肃地安排处理每一项安装过程中的难题,一边轻松笑着对大家说:“第一次尝试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施工,肯定会有挫折。轻轻松松就成功了,还叫什么世界级工程?”林鸣一直站在安装船内指挥各分项的工作。到沉管终于顺利安装就位、创造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先河时,林鸣已有96小时没有休息。

  2013年年底,一向身体硬朗林鸣病倒了。“只是鼻子流点血,没大碍”。他说。而事实上,林鸣是因劳累过度而鼻腔大量喷血。为了止住血,林鸣在四天内进行了两次全麻手术。当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正处于筹备第八节沉管安装的关键时期。病床上,林鸣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沉管安装准备工作进行得怎样了?”在手术后的第七天,他就披着毛毯坚决离开了医院,换上了整洁的工作服便即刻去了项目工地。沉管昼夜连续施工的全过程中,他始终在安装船上指挥、决策。安装船上,除林鸣的工程团队成员外,还有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这是医院无奈派遣的“随船医生”,为林鸣这位“不听话”的重症病人提供医疗保障。经历了近30个小时,沉管安装成功。林鸣因大量失血,脸部已经发暗,而他只说了一句话:“还好没有耽误项目建设。”说起这段经历,林鸣的选择从没有动摇:“我是项目负责人,这个项目不只是建在世界工程纪录里,更是建在我的肩膀上。只要我在,就不能把这份重担压到别人身上。

  回望三十多年的工程建设历程,林鸣常说,当国家需要建设与发展,创新和担当便不仅仅是一位建设者、一支工程队伍的职责,更是企业与行业的使命。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国家工程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应做到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把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每谈及此,林鸣的态度永远铿锵坚定、掷地有声:“我们所建设的,从来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业项目,而是大国的经济宏图。作为央企,必须要承担起共和国长子应有的责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