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票价为何只增不减?(图)

31.03.2016  10:08

资料图片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去年12月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连同早前公布的去年12月通胀率,港铁根据票价调整机制,得出今年票价增幅为2.7%,这已是港铁连续第7年加价。根据当前港铁平均每程车费7.5元(港币,下同)左右计算,加价后平均每程约加0.2元,新票价预计于今年6月实施。对此,香港市民纷纷表示不满,称票价调整机制“只加不减”,港铁年年大赚应回馈更多给市民,而非延误故障频繁却一直加价。

  特区政府与港铁厘定的“可加可减”票价调整机制方程式,是根据上一年12月通胀率的一半,加上同期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的一半,再减去生产力因素数值0.6%得出。虽然港铁上次对票价机制进行检讨时,曾引入负担能力上限,即票价增幅不能高于去年第4季度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但因有关中位数的幅度为3.3%,未对此次2.7%的票价增幅构成影响。

  每日接载550万人次乘客的港铁,去年约有130亿元盈利,拨入今年“即日第二程九折优惠”的金额却仅有1.87亿元,比上年的2.2亿元少,优惠期预计缩短至不足5个月。再加上港铁6月起加价后,预计每年票务将多赚4亿元。高收益下回馈不足,令不少民众大为不满。

  港铁行政总裁梁国权回应称,港铁营运成本持续上升,幅度高于票价调整幅度。单是去年,港铁已投放超过70亿元提升、更新及维修铁路资产和基建设施。而票务收入是港铁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自“两铁合并”(两铁指香港地铁与九广铁路)以来,港铁票价每年平均升幅均低于香港每年平均通胀及薪金指数升幅,票价也一直维持在合理水平。

  特区政府发言人称,政府会继续敦促港铁检讨现有车费推广计划,在顾及公司所须维持财政稳健原则下,推出合适车费优惠计划及投放更多资源提升铁路服务设施,以缓解票价增加给乘客带来的负担,并维持港铁服务水平。

  港铁票价“可加可减机制”的制定始于2007年“两铁合并”,票价冻结2年至2010年起正式运作,每5年检讨一次。现行机制于2013年第一次检讨后沿用,其中引进以家庭月收入中位数按年变动“封顶”的限制。另有港铁“利润分享机制”与“服务表现安排”,港铁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基本业务利润,连同上一年延误31分钟以上事故罚款,作为来年票价优惠。

  该机制的推出意在提高票价调整透明度,但4年来按机制方程式得出的整体增幅,从未触及家庭月入中位数按年升幅上限,令人质疑“封顶”形同虚设。另有分析称运输业工资也会受通胀推高,使方程式得出正数的概率较高,“可加可减”因而被讽刺为“有加无减”。香港《大公报》社评指出,导致“七年七加”和“有加没减”的机制,肯定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否则是难以向市民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