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受阅记 练兵步程可从北京走到惠州

09.09.2015  19:07
受阅归来第二天,南方日报记者来到部队驻地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揭秘“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受训受阅的背后故事。

  阅兵归来,给战友展示威武的步伐。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摄

  9月7日22时15分,一辆从北京出发的和谐号专列ZE357804缓缓开进惠州南站。当80多名面挂微笑的解放军将士身穿军装依次有序地走出列车时,奏乐响起,掌声雷动:热烈欢迎“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受阅将士凯旋!

  “可想死我了,黑了也瘦了,欢迎回来!”李勇刚一下车,等候已久的战友就快步上前接过他的行李箱,然后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半年后再次相见,戎马之谊在此刻凝固。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天安门广场。我国50个方(梯)队、全场约1.2万人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庄严检阅。上午10时56分,“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而该方队不少受阅将士正是来自驻惠部队42集团军。

  受阅一次,光荣一生。这批将士是如何被选入受阅的?期间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苦训练?受阅归来第二天,南方日报记者来到部队驻地对他们进行了专访,揭秘“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受训受阅的背后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徐乐乐 实习生 李文轩

  选兵

  千挑万选铸英才 钢铁男儿赴沙场

  首轮筛选1100人,410多人赴北京,359人上场

  今年2月28日,新春佳节,万家团聚。在周围还弥漫着新春气氛时,21岁的李锦松已收拾好行囊与战友集结在汕头外砂机场“阅兵村”。他心里清楚,此次训练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训练成果决定着自己能否去北京受阅,“一场苦战即将打响”。

  除了李锦松所在的驻惠部队42集团军,41集团军、海南省驻军部队、驻港部队以及驻澳部队共五个单位在汕头外砂机场集结了共1100名优秀将士。他们同样被授予了一个光荣的使命——为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活动受训。

  为挑选出最优秀的阅兵方阵将士,日常训练以及筛选过程十分严格。在汕头外砂机场,受训内容更强调个人基本功,从早上6时40分集结训练,到晚上10时训练结束,1100名将士每天训练时间长达11个小时。

  站军姿、踏步、齐步、正步,将士身上穿的军装每天都会湿透五六次,汗水顺着衣角流下来,穿着皮鞋的脚基本都会水肿化脓。“脚起水泡了也不敢脱鞋,更不敢报告,竞争太激烈,怕被淘汰。

  作为旗手的李康一次受训时感觉头晕,教练建议他休息,但他仍坚持训练,直到两眼发黑,一头倒地,后来一量体温,才知道发了39.7度高烧。被教练和医生强制休息后,又重新回到训练队伍。

  经过3个月的基础训练,42集团军在6次考核中,5次被评为优胜方队,78人被评为先进个人,而李锦松所在的警卫调整连更是有14名士兵选进北京第二阶段受训,其中13名士兵入选阅兵日受阅方队中,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连队。在赴北京的首轮考核中,“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在10个徒步方队中夺得第二名,仅位列“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之后。

  经过6轮筛选,1100名受训将士中真正能“进京赴考”的只有410多人。5月23日,这批英模将士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入驻北京“阅兵村”开始第二阶段受训。

  受阅士兵列队成形,尽显扎实基本功。梁维春 摄

   练兵

  汗水沾衣衫 淬火铸英姿

  每天训练走步距离30公里,站军姿一次2小时以上

  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

  “华南游击队”方阵通过天安门的检阅时长有着严格的要求:在1分零6秒的时间内经过96米的距离,踏出的128步每一步步距75厘米、步高25厘米。因此,不仅要做到分秒不差,还要“千人一心,千步一音”。

  李锦松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训练期间,早上5时50分起床,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每天同样需要11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包括站军姿、单排面训、合队训,每天训练走步距离约30公里,站军姿一次2小时以上,几乎所有人都磨出水泡,60%以上的士兵膝盖或脚踝出现水肿,20%的士兵出现尿血症状。

  “训练中自己的皮鞋磨坏了6双,”说起训练时的苦,李锦松没有皱过一次眉:“北京到了中午气温达到36度,我也出现过尿血症状,难受,但是多喝点水就挺过去了。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的士兵大多来自南方,刚刚到北京时并不适应,由于空气干燥,经常会流鼻血。为了给将士提供良好和安全的训练环境,每个方队配有5个医生,其中2个是心理医生,同时饮食丰富多样,保证将士的营养跟得上。

  受训的将士都是精挑细选,基础扎实,这时候就要看心理素质。为了给士兵减压,“阅兵村”配有宣泄室、娱乐室,训练时采取“愉快训练法”。在休息期间,“华南游击队”英模方队还举行跳舞唱歌比赛,设立“阅兵好声音”节目,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

  “迎着朝阳练,顶着烈日练,扛着风雨练,披着星月练。”108个日以继夜,1180小时的艰苦操练,3240多公里的训练步程,“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最终由359人被定为上场人员,英姿飒爽步入天安门广场。

  与几个月不见的战友分享喜悦。梁维春 摄

   阅兵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66秒,96米,128步,步距75厘米,步高25厘米

  9月3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70响轰鸣的礼炮揭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序幕。

  三军仪仗队后,最具特色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10时56分,“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出现在电视机前,李康等7名旗手擎7面旗帜,42集团军两位少将领队,李锦松等350人紧跟其后,跨步向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屏幕前闪烁的短短几十秒的背后,承载着将士们半年的艰辛付出,向世人展现着大国崛起的面貌和解放军的钢铁雄姿。

  李康介绍,“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要在66秒时间走过96米距离,踏出128步,并且每一步步距75厘米,步高25厘米。“所有方队都是一个整体,如果其中一个方队出现误差,就会影响整个队伍进程,必须做到分秒不差,千人一心,千步一音。

  战友同感光荣。梁维春 摄

  回忆起阅兵日当天的情景,李锦松的兴奋显得有点“后知后觉”:“在方阵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也不敢乱想乱看,全国人民看着,万一走了神那就乱套了。

  直到走完那96米的距离,李康才偷偷看了一眼周围沸腾的群众,“他们挥舞着国旗,给我们竖起大拇指,那一刻很多战友都流了泪,我才知道半年时间的磨练,值了!”这位1.84米的壮汉说起此段,眼睛依旧泛着泪光。

  由于训练期间属于封闭式保密式管理,大部分将士的亲人朋友前期并不知道他们将参加阅兵,直到他们出现在电视上。训练期间,有士兵推迟了婚期,有的自愿放弃了一年一次的探亲假,还有士兵妻子临产都没来得及回去一趟。

  回想起此次阅兵,李康说:“昨天他们为部队骄傲,今天部队以他们骄傲,作为军人,此次阅兵是一生的光荣,但在军旅生涯中,它更应该成为一个起点,希望我们把受训受阅的优良作风带到部队中,为部队再立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