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名士乡浸染书香气

04.08.2014  19:37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代走过来的学生,大多喜欢在暑假时到鲁迅故里找寻童年的童真童趣 丽正书院、稽山书院、蕺山书院、阳和书院、阳明书院、府学宫、大通学堂等等,绍兴自古知名书院学堂众多。

雨中访鲁迅故里。

寻“”者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代走过来的学生,大多喜欢在暑假时到鲁迅故里找寻童年的童真童趣

会稽山夕照

蔡元培故居

青藤书屋就坐落在这条小弄的深处

  沈园内长满青苔的青砖墙上,刻有抒发陆游与唐婉坎坷爱情的绝世佳作《钗头凤

静谧清幽的青藤书屋

绍兴城内至今保留的古戏台有200余座,分布于古城和乡村

鲁迅故里的早读

兰亭书法学院内参加书法大赛的小选手们

  清代建筑风格的春山试寓是科举时代外地考生居留处,原有房屋两进,现存第二进

  文/图 王远昌

  从军事家到政治家、从诗人到艺术家、从谋臣到帝王,绍兴的名人荟萃,所涵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从夏禹、春秋战国直到现代,绍兴名人荟萃无断代。中国唯绍兴被毛主席称“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籍两院院士钱三强、竺可桢、范文澜等60位;北大的历任校长中何燮侯、蔡元培、蒋梦麟和马寅初都是绍兴人。有名士自有沃土,在游学风尚盛行的暑期,我背上行李,带着小孩走进了绍兴。

  丽正书院、稽山书院、蕺山书院、阳和书院、阳明书院、府学宫、大通学堂等等,绍兴自古知名书院学堂众多。绍兴民间素有尊师重教传统,耕读传家相沿成习。漫步今日绍兴城中,可见众多的书店、茶馆、咖啡屋里不分男女老少读书者比比皆是,求知好学融入了日常生活。

  三味书屋感味

  近代私塾缩影

  酒店里早餐除了臭豆腐、稀饭等,也可吃到油条、豆浆等北方人喜好的食物。餐毕我便直奔已成为绍兴名片的“鲁迅故里”,感味近代私塾的缩影。

  我对三味书屋的了解全部源于初中课本上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曾在那里读书五年。虽然距离酒店不远,还是选乘一辆人力三轮车感受一下。路上车夫热情地用绍兴味十足的“普通话’介绍着景点,可惜我听不太懂。

  不同于“青藤书屋”的静谧,三味书屋前游人不绝,且以三口之家为多,想来是暑期之故。书屋基本如鲁迅描写的那样,正屋中堂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下面是一幅装裱略泛黄的《松鹿图》,两边柱子上刻有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写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画下长桌上供着寿老先生的像,清瘦面容,白色长髯,戴着眼镜,鲁迅曾在文中写道:“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对少年鲁迅影响颇深。

  屋中间摆着先生的讲台,学生书桌则分列于两边墙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角鲁迅用过的那张,看到后耳边顿时萦绕起鲁迅当年朗朗的读书声。“妈妈,你看这里怎么刻了个早字?”桌旁一个女孩问道,女孩的妈妈没答上来。“”字是鲁迅因一次迟到受先生严厉责备后,亲手刻下的,意在提醒自己不再迟到,也有鲁迅心怀的读书要趁早含义。对小女孩接下来“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叫三味书屋么”的问题,我确实汗颜了,后来游走到一间小室里找到了答案。小室的墙上撰写着“三味”的真正含义,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将知识比作美味,想来十分贴切,自古以来,书籍承载文化,被当作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越中人文甲天下,读书作文取上第

  “越中人文甲天下,读书作文取上第。”这是稽山书院的学规。绍兴早在越王勾践时期就已有鼓励教育的举措;西晋末年,中原文人大量移居会稽(今绍兴)境内办学兴校,越中文化更见蓬勃;至明朝,绍兴一跃成为全国学术中心,来此求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清朝所设府属书院达45所,城乡私塾学堂更是难以计数,可谓书院学塾遍举,讲学授业成风,且对绍兴近现代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不少书院和学塾成为新式学堂以及今日名校的前身。

  在众多书院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明时绍兴的最高学府稽山书院,它由北宋范仲淹创立,因理学创始人朱熹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都曾于此讲学授徒而闻名遐迩,清末书院渐毁。此次来绍兴“游学”,很想寻踪书院遗风,在听说稽山书院已于会稽山中的龙华寺内易址重兴后,便激动的赶往山上。

  步行会稽山间,眼观茂林竹海、山峦叠翠,耳闻百灵、喜鹊等十余种声色各异的鸟鸣啁啾啼啭,鼻端传来阵阵飘渺桂花香,不禁慨叹,会稽山不愧为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祥地和“唐诗之路”上的第一山水风光景区。到达龙华寺的时候,正巧赶上暑期书院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在坐满了数百人的禅堂里,“饱尝”了一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稽山龙华寺住持湛如法师,以“会稽文化、责任心修炼”为主题,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盛宴。虽只有短短三个小时,却觉得收获受用终生。

  讲座结束后,寺院还提供免费的斋饭。在斋堂中我再次遇到了现稽山书院院长及会稽山龙华寺的创建人潘建国居士,他在2002年与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结识后,受其“佛教应发挥教化功能,承担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任”的思想感化,决意靠自己全部力量打造这片传播“靠自身努力实现美好心愿”的佛教信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净土。潘建国介绍,“复兴的稽山书院将秉承五千年中华人文传统大道,兼容释道儒百家诸子探索精神。同时以教育为宗旨,开办假期‘闻思营’活动,教给青少年弟子规、经典读诵、文明礼仪、禅茶生活、励志心理、孝亲经典等课程教育。稽山学院还将接连不断地针对儿童、青少年、为人父母的各界人士,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讲堂、讲坛,广邀全国知名学者、国学大师们来此进行学术与文化的交流传播。”历经一千余年的稽山书院,它的千古风气与风骨在此流传。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我小时候读过很多徐渭的轶事,他机智幽默,爱作弄人,也爱为百姓打抱不平。听说徐渭故居就在绍兴,历经四百年沧桑却依然保存完好。来到绍兴安置好行李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往这座被称为“青藤书屋”的故地。

  走进一条名叫大乘的小街尽头,格外隐逸清幽的青藤书屋便到了。青藤书屋堪称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发源地。徐渭是明朝第一奇才,也是一个真正的全才艺术家。其诗、书、画俱开一代先河,且在军事、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也有甚高造诣。被尊为青藤画派始祖的他所开创的独特画风,使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然而,这个作品被视为华夏文化瑰宝,“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才子却因耿直刚烈、不阿权贵而一生潦倒。后人敬仰推崇他,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一走狗”,齐白石也“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青藤书屋规模不是很大。从侧门进去,一条居中卵石小径直达书屋阶前,左侧一架葡萄正当时令,翠叶掩映下果实累累;右侧有幽篁一丛,墙角芭蕉遍植,一棵百年女贞伟然挺立,为小院平添几份古朴苍劲。院墙上嵌篆有“自在岩”的石匾,姿态颇合主人性情;小径尽头有一圆洞门墙,内筑小池一方,称为“天池”,池西小丘上植一青藤,虬根盘错,枝繁叶茂,书屋便由此藤得名。天池正对花窗,可窥窗内素墙上的“青藤书屋”牌匾、徐渭画像及一幅勾勒出其晚年生活窘况和独特个性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北屋摆放着《徐文长全集》、《四声猿》、《墨葡萄》等作品,得以近距离观赏他率性的笔墨,吟味文字,觉得甚是享受。

  在书屋静坐了整个下午,没有看到类如别处景点的摩肩接踵。慕名而来的零星游人也大都放轻脚步,想来是不愿惊醒这份沉睡的厚重,这正是今日书屋的超然魅力所在。来到此地,便仿佛穿越回静谧的古老时空里,在四季攀墙越瓦的蔓生青藤下,与徐渭对话,感受其灵气与读书、品茗的静好。再没有一处地方能如此地般静得令人沉醉而又间或心绪翻腾,青藤书屋已然成为一方圣地。

  离开时,天空突然飘起靡靡细雨,我驻足回首青藤书屋,烟雨中散发着邈远古意和淡淡书香气。

  古城散发浓浓的书法遗风

  绍兴以“书法艺术”命名的全日制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有几座,游学的第三天我选择去中国唯一以书法为主要课程的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在这座2500年城址未改的古城,书法历史久远厚重。城中随处可见书写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堪称全国独有的一道风景,更是绍兴最光彩的一面。多年前,绍兴已把练习书法安排在文化课内,而散落在古城的书法学校更是数以百计。

  于校内游览,看到收发室张贴的几张有关安全制度及礼貌用语的通知,均是楷书抄写,行行字字工整漂亮;再看院中学生,谈起所学的课程,他们兴致很高,“我喜欢书法,静心挥毫时会觉得天地间就有我一人,我觉得汉字是最美的文字,一撇一捺都尽显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名叫忆彤的大二女生自豪地说。

  中国乃至世界,以兰亭命名的书法组织及学校,如国际兰亭笔会、北美兰亭笔会、新加坡兰亭笔会、日本兰亭会、台湾兰亭会、马来西亚兰亭会等超过百个。

  我们在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历史街区仓桥直街漫步,老绍兴的“味道”扑鼻而来。两侧特色小铺临街而立,其中尤以卖文房四宝的居多,也看到“春山试寓”、“龙山书院”等等迸发着文化气息的遗存。一周的书香墨韵“游学”之旅,对“名士乡”的认识鲜明深刻,实为满载而归。

  旅游贴士

  交通:可选乘从广州起飞的航班至杭州萧山、宁波栎社机场。杭州和宁波都有前往绍兴的机场大巴。

  逛古城:正值暑期,位于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成为了学子们的首选。另外越王城、青藤书屋、周恩来祖居、古轩亭口(鉴湖女侠秋瑾就义地)等人文景观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有“水上私家车”之称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是一定要坐坐感受一下的,最精华的线路,是在城市广场乌篷船码头为起点至石门桥一段。

  美食:来到绍兴,以咸亨命名的酒店、小吃摊遍及全市。要想吃正宗的“绍帮菜”,位于鲁迅中路上的咸亨酒店是理想的好去处,糟鸡、茴香豆,油炸臭豆腐、香油霉双味、绍兴老三鲜、干菜焖肉荷叶夹(素有中式汉堡之称),再配以点心莆丝麦糊烧。一餐地道的“绍帮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