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超不超载”不能单凭景区说了算
原标题:游客“超不超载”不能单凭景区说了算
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日前,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旅游局分别发布了国家5A旅游景区、4A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公告,清远唯一5A旅游景区连州地下河以及黄腾峡生态旅游区等14家4A景区均有了最大承载量限制。
承载量测算核定是个基础工作,可以为景区限客提供依据,意义重大。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对于最大承载量,景区应按规定公布,各景区不能超过最大承载量来接待游客,必要时必须采取分流、限客等措施。诚然,景区承载量管理对于旅游安全、旅游体验和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景区为了门票收入,不顾及最大承载量,不可避免将带来游客体验下降、景区环境破坏、游客人身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实际上,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限流,已经被不少国家和地区先后采用。比如在埃及,谷吐特阿蒙法老墓因有精美壁画,需恒温恒湿精心保护,参观人数限制为每天100人次;意大利比萨斜塔游客达到饱和量时,发布旅游情况通报,及时疏导游客;而在四川,九寨沟每天将客流量控制在4.1万人次,以保证景区正常秩序。
在平时,清远各大景区人流量并不大,连州地下河、飞来寺等景区基本上都处于“吃不饱”状态,要是遇上风雷雨电的天气,甚至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一旦碰上黄金周,再冷门的旅游景区出现“井喷”现象也不足为奇。不出意外,景区自然会抓住“吸金”高峰期,对于游客,当然希望是多多益善了。
按照规定,景区的最大承载量要向社会公布,但实际上,具体游客量是多少,估计也只有景区心知肚明。有关部门要对景区实际承载量逐个定量分析,显然并不太现实。除非景区主动上报,否则监管部门很难鉴定景区是否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
取证难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游客固然会根据切实感受,对景区超负荷运营作出投诉,但是相比强制购物等情况,游客很难对景区超负荷接待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投诉也只能是“一记空拳”,很难对改变景区“超载”乱象起到预期作用。
在不少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甚至事故频发的当下,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勘定和施行,对于保证游客安全和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标杆和促进意义显而易见。但是,目前亟需解决“取证难”这一拦路虎,不然,有关规定很容易沦为一纸空文。(刘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