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回来,交论文做课题(图)

03.09.2014  15:37

参加内蒙古地学夏令营的学生正在研究沙地植被特征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通讯员 华讯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晓璇、通讯员区竞志报道:暑假结束!夏令营已成为不少学生这个暑假必不可少的节目。记者采访了解到,华南师大附中今年共组织了15个学生夏令营团队到境内外活动,人数达223人,最高团费每人近5万元。不过,不同于其他的游学团,华附把夏令营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生回来后必须写论文,做课题。这样的课外实践到底收获有多大?

  把夏令营当特色课程

  记者发现,华师附中的夏令营是以学科来分类的。比如语文科组织的是“欧洲文学之旅夏令营”;数学科组织的是“北大数学夏令营”、“清华数学精英夏令营”、“香港城际数学夏令营”等;生物科组织的是“中美跨太平洋绿色行动夏令营”;地理科组织的是“内蒙古地学夏令营”……几乎覆盖了中学的主要学科,此外还有艺术、生涯规划等。

  采访中发现,这些夏令营线路并不是随手交给外面的旅行社承办,而是学校老师根据学生学过的选修课设计出来的。比如“欧洲文学之旅夏令营”,沿途参观了罗浮宫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巴黎圣母院、雨果故居等文化古迹,都是语文选修课的延伸。“这是按照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时间轴来走的。”带队的语文老师颜文茵说。

  据介绍,出发前老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与景点相关的书目,看影视作品,在旅途中边走边发资料,老师还开讲座,比如葛菁老师的《在文艺复兴发源地寻找人类复兴之美 》,而学生必须每天写日记,“刚开始觉得写日记是负担,但后来却越写越享受。”学生罗静莹说。而学生田可欣则发现,在国外景点门口边排队边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更让人佩服的是,不少学生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旅游的。高一(1)班的李沛悦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申报课题,题目就叫“《巴黎圣母院》为何是巴黎圣母院 ”。“参观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走了,就他还一直舍不得离开,琢磨着里面的每个细节。”老师葛菁说。

  据介绍,参加这个夏令营共12天,费用3万元左右。但每一天都让学生过得很充实。学生田可欣说,第一天她对自己说加油……到了第四天她想让时间静止,到了第六天她懂得什么是艺术……到了第十一天,她对自己说一定会再来。

  数学边走边赛边拿奖

  如果说语文科的夏令营是边走边学,那么数学科的夏令营则是边走边赛。作为数学科在全国是佼佼者的华附,这个暑假受邀参加了5个重量级的数学夏令营。

  比如,在首届北大中学生数学奖夏令营中,华附有两位学生获得二等奖。结果是有三位学生与北大签约,获得2015年高考上一本线可录取北大的资格,还有一位学生与清华大学签约,获高考加60分的资格。在2014年中国女子数学奥赛营,高三(1)班的谢倩同学摘得金牌,直接进入201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此外,华附有2名学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丘成桐精英培训中心数学夏令营,这是培养数学英才的极好机会,学生可以跟名师交流,扩宽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有香港城际数学夏令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尖子同台PK等机会。

  “夏令营的多样性对学生成长有益

  此外,华附还组织了到巴西参加RCJ机器人世界杯赛,到韩国参加“2014中韩青少年合唱节”,到台湾参加“传承经典两岸国学夏令营”等。


  华附校长朱子平表示,这些夏令营并不是随便组织的,而是围绕着怎么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 ,将夏令营变成一个课程。“所有的夏令营都要上报给课程管理处审核,看是否符合要求,严格审查之后才能实施。” 他表示,华附夏令营的多样性,对学生的成长有综合性意义。

  据介绍,华附每年寒暑假组织的夏令营,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去年甚至组织学生去南极考察,这样的机会都是很难得的。当然,费用也非同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过硬的学生才去得了。而在今年这15个夏令营中,费用则有高有低,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陈晓璇、区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