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场舞从“草台”走向舞台
新华社武汉10月25日电(记者周甲禄 喻珮)湖北省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日前在武汉举行。来自湖北各地的550余位广场舞爱好者,带来了《山谣》《石雕狮乐》《风火赤壁》等17支广场舞。这些平凡朴实的舞者将“草台”舞蹈搬上舞台,让现场观众为之沸腾。
广场舞起源于民间,刚开始完全是民众自娱自乐。如今,这种自发的街头娱乐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从城市延及乡村,几乎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广场舞。
“广场舞最大的好处就是观众能够上舞台,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矮胖瘦,只要你喜欢,就能上台表现。”“心情舒畅了,身体健康了,还交了很多朋友。”……几位准备参加《赛龙舟》表演的老者对记者说。
广场舞《山谣》展演现场。新华社记者饶饶 摄
据统计,2017年中国参与广场舞活动的人数已超1.8亿。
2015年,广场舞作为新兴的群文活动首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神曲”瞬间席卷大地。这一年,《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印发,提出政府积极推动广场舞健康、文明、有序开展。
自2014年起,湖北省文化主管部门开始举办广场舞展演,到2018年已举办了四届。《舞动八宝铜铃》《花鼓戏迷》《摘花调》《蒲扇摇过的夏天》这些散落在民间快要凋零的传统艺术之花,借助广场舞再一次绽放。
据统计,湖北目前活跃在广大城市、农村的广场舞队伍有20余万支,观众人数逾200万。
自2014年起,湖北每年投入200万元至300万元办全省广场舞集中展演。这些精品取材自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江汉平原等地特色鲜明的音乐风格,也生发于摆手舞、板凳龙、黄梅挑花、连厢舞等门类繁多的非遗项目。
广场舞还跳出了“职业”团队。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的农民艺术团成立于2000年,40名团员的平均年龄55岁。农民艺术团团长童爱武介绍说,他们表演的足迹遍布武汉、北京、上海、敦煌、香港、澳门,跳到了上海世博会,跳进了农民丰收节。
农民艺术团的团员舒彬以前跳的是芭蕾舞和现代舞,“过去跳的确实是‘阳春白雪’,现在跳的虽然有点土,但‘土有土的韵味’。”
农民艺术团在排练广场舞《新龙船调》。新华社记者喻珮 摄
一批专业人士也参与到广场舞的创新中来。国家一级作曲王原平曾谱写出《山路十八弯》等家喻户晓的民歌,这几年为广场舞写了好几首音乐。国家一级演员卢慧近年来也投身于广场舞创作,“广场舞所有的动作在动律中进行,虽没有表意功能,但在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大有可为。”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将在保持现有的娱乐性基础上,逐渐分化,一部分继续保持大众娱乐特色,一部分向专业化、舞台化发展,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广场舞对于当地文化挖掘和弘扬也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