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湛江】坡头区法院:群众合法权益的“保卫者”
【平安湛江】坡头区法院:群众合法权益的“保卫者”
来源:湛江日报
“有事就找林保南法官!”坡头区首创全省首个以法官命名的工作室“林保南法官工作室”成立5年来,这成了辖区群众和外县(市)、外省甚至港澳台同胞口口相传的一句话。
近年来,坡头区人民法院不断推进平安湛江建设,致力于化解基层矛盾、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成为群众合法权益的“保卫者”。
待民如亲 用心服务
近年来,坡头区法院积极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延伸司法救助范围,完善司法救助体系,落实司法救助措施,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不因贫困而丧失法律的保护,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据统计,去年该院共向执行特困当事人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5万元,依法办理缓减免交诉讼案件853件,缓减免交诉讼费39.4万元。
去年4月,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用小车推着她的“植物人”丈夫走入坡头法院的大厅,要求立即兑现10万元执行款,否则将病人丢弃在法院。原来,该病人邓某是茂名市电白区的农民。2011年上旬,邓某开的货车与我市坡头区农民钟某开的小货车相撞,造成邓某重伤成为植物人。
经该院判决,钟某需赔偿邓某前期医疗费用15万7千多元。2012年11月案件进入执行后,该院穷尽所有的法律手段为邓某执行到5万8千多元并支付给邓的家人。然而被执行人在撞到邓某后又出了一宗严重的交通事故,钟某已经是一贫如洗,不可能当天兑现10万元执行款。邓某妻子听后大哭大闹,决定在法院一楼大厅住下,扬言不给10万元不走人。
为解决矛盾,该院当即拘传和拘留了被执行人。当晚,林保南和工作人员一起做钟某思想工作,钟某答应外出打工,每月给付3千元。但邓某家属仍要求当天兑现10万元执行款,否则不愿带丈夫及家人撤离法院。考虑到邓某家属的困难情况不适宜强制将他们请出法院,坡头区法院一边帮助他们申请司法救助,一边发动该院干警们捐款,安置好他们的生活,像亲人般地对待他们。邓某一家终于受感动,在留滞法院一周后自行撤离回家。临走前其妻子对林保南和工作人员表示了道歉和感谢,说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司法为民的作风感染了她,使她对生活重燃了勇气和希望。
坚持初衷 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全省首个以法官命名的工作室,“林保南法官工作室”成立5年来一直坚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初衷,加强法院与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切实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日前,记者来到坡头区法院采访时,不时有群众来到院长室,直接找坡头区法院院长林保南反映情况,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林保南的手机也不时响起,都是群众来电反映情况或者预约来访的电话。林保南一直非常耐心地倾听并予以解答指导。
林保南说,自己的电话一天到晚几乎没停过,感觉一直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是如果不辛苦一些,老百姓的很多事情就解决不了。“对我们来说是忙一点,但对老百姓来说也许就是天大的事情。即使辛苦,也快乐着,为群众做点事开心。“林保南说。
该院紧密依托“林保南法官工作室”,让来访者选择自己信任的“林保南法官团队”接访,建立接、访双方互信,消除来访者心理障碍,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发生的效果。全年接待了来信来访群众约500次件,不仅辖区内的群众给工作室来信来访,连外县(市)、外省甚至港澳台同胞也经常来电来访寻求帮助,该院均热情招待、认真处理,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该院积极整合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资源,整合电话、网络、来信来访等举报平台,规范受理流程和处理程序,实现案件统一管理、集中核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违法违纪行为,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连续五年没有出现干警违法违纪的现象,在我市严峻的执法环境中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并呈良性的上升状态。
去年,该院受理案件2428件,结案2383件,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6.6%,结收比达到98.09%,名列全市第二;归档报结率100%,服判息诉率93.07%,均名列全市第一。
化解矛盾 保障权益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纠纷是基层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化解基层矛盾,坡头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充分展现当代女法官的风采,帮助群众化解内部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庭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特别注重充分发挥女性细腻、善解人意的特点,用耐心和真诚,对案件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说之以理,力求法理情兼容,尽量不激化矛盾,在调解案件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功夫,从而使部分案件不用开庭就在庭前、庭外达成和解,减少了审判资源,帮助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做到案结事了。
该院在处理一宗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时,双方当事人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使用各种手段,以达到取得抚养孩子的目的,多次起诉到法院,当事人相互怨气冲天,情绪激动,并以双方离婚的判决没有得到及时执行为由,拒绝作出让步。
为了解决纠纷,彻底化解当事人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积怨,承办法官不辞辛苦,分别在庭前、庭后反复多次分别或集中做双方的调解工作,并联系执行庭的同志核对计算尚未执行余额,最终双方当事人被法官的执着及诚意所感动,主动放下恩怨,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考虑,同意调解协商,从而化解了一宗审判硬骨头案件和难以执行的案件,事后双方当事人对承办法官心服口服,满意而归。(责任编辑: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