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粤院士积极建言献策——“愿为湛江发展牵线搭桥”

27.10.2014  11:24

http://www.cnepaper.com/zjwb/html/2014-10/25/content_3_1.htm   时间:2014-10-27 来源:湛江晚报03版

  记者 卓朝兴
  经过连日来的参观考察,在粤工作院士考察团对湛江市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昨日上午召开的2014年在粤工作院士湛江考察团座谈会上,院士们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湛江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视项目产业链延伸

  刘颂豪说,自己来过几次湛江,但这次来感觉变化很大,尤其是钢铁、中科炼化、浆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落户和推进,为湛江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重点项目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应当谋划好发展方向,比如钢铁产业链可以延伸,像薄板可以用来造汽车等,厚钢板可以用来造船等。

  刘颂豪建议,湛江还应重视创新驱动力,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借鉴其他城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比如3D打印、LED产业等。尤其是广东省的LED产业,目前总产值达2000多亿元,高居全国第一,甚至国外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是从广东引入LED产品。湛江在发展LED产业方面具备很好的条件,可以考虑列入发展规划。

  林浩然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 工程院院士)

  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林浩然认为,湛江目前还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他介绍,近几十年来中大在海水养殖动物繁殖与生长、营养与饲料、病害控制与生态养殖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绩,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年3月,中大成立的“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协同创新平台。

  “能否将中大这个创新中心与湛江发展结合起来,比如把主要机构或者总部设在湛江?湛江有很好的海洋资源,如果能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合作建设高层次平台,将吸引和汇聚更多人才来湛,大大增强湛江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地位。”林浩然热心地表示,在这些方面,他愿意牵线搭桥。

  刘焕彬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发展要守住环境底线

  刘焕彬说,通过这次考察切身体会到——湛江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是真抓实干,并且成效突出,“只有工业发展了,经济带动上去了,社会民生等其他领域建设才会有更大进步。随着几大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和陆续投产,湛江崛起指日可待。

  刘焕彬建议,湛江在发展大工业时,环境底线一定要守住;坚持先进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打造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大环境,提供良好条件,重视引进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

  姚新生

  (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湛江画卷”令人陶醉

   “作为后发崛起的城市,湛江很多方面正在起步、崛起,前景和潜力巨大,一定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卷!

  姚新生认为,湛江可以学习、借鉴海南、广西等地的经验,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智囊团”,“关键是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让专家了解情况,为地方发展出点子、提建议。

  姚新生对赤坎金沙湾海滨浴场印象深刻,“在繁华都市里,有这样漂亮的风景和海滩,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能每天生活在这样好的环境,湛江人真的很幸福。”姚新生建议,湛江发展要有长远规划,要把更多岸线资源留给公众。

  听说奋勇高新区正朝着打造面向东盟中国一流的医药产业基地迈进,目前已经不少医药企业签约进驻和展开建设,姚新生建议,湛江要充分利用奋勇高新区医药园区这个平台,促进湛江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在这方面,我可以为湛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卢永根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

  “2006年,在粤工作院士考察团也来过湛江,我是当时成员之一。过了8年,我故地重游,发现湛江面貌焕然一新。

  卢永根说,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湛江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雷州半岛是广东乃至中国很重要的农业基地,光热条件很充足,应该加大水利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卢永根还建议,湛江农业品质也应该提高,进一步改良品种。“台湾地区能种的农产品,在湛江也能种。台湾的茶叶、水果等优良农产品很多,湛江可以考虑多交流合作,把更多良种引进过来。

  谢先德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原院长、研究员,省科协原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科研成果应服务经济

  “大项目纷纷落户,湛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五年后再来湛江,我相信届时变化会更大。” 谢先德说,我市重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湛江技术工业研究院”,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湛江中心”。“这是好事情,希望湛江再接再厉,积极将科研成果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湛江崛起提供智力支撑。

  谢先德还建议,作为人口大市和科教大市,湛江应加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加投入,做好科普教育工作,让更多科学知识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等。

  吴硕贤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舌尖上”多下功夫

  吴硕贤说,参观湛江奥体中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奥体中心除了举办省运会,如何更好后续利用,这很重要。”他表示,奥体中心不仅要建体育设施,还应增加一些多功能配套设施,和社区健身、青少年体育培训,甚至是和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等结合,这样在平时也能人气旺盛。

  吴硕贤建议,在城市建设方面,除了追求视觉冲击,还要精心规划设计,巧妙利用空间,让人流连忘返。

  吴硕贤还认为,湛江应在“舌尖上”多下功夫,比如办专门的学校、学院深入研究烹饪,更好地打造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响亮品牌,“旅游主要就是靠风景和美食来吸引游客,湛江饮食资源丰富,应当充分利用好。

(责任编辑: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