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校区举办首届主持人大赛

16.05.2014  23:03

 


八名决赛选手风采


5月11日晚,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大学生传媒中心承办的首届“映月之声”主持人大赛决赛现场精彩不断。周煜皓、梁祎和陈里森勇夺三甲,唯一一名2013级选手凌芳妍取得最佳人气奖,“最佳台风奖”花落来自2011级的亚军梁祎。


 


现场气氛热烈


决赛之夜,我校党办王双苗主任、研究生学院党委杨丹书记、第一临床医学院祝信元书记、教务处李果明副处长、学工部湛江校区负责人李鸣老师等应邀出席。广东电台遂溪台主持人蒋小璐老师,团委湛江校区负责人蔡定彬老师,宣传部湛江校区负责人岑伟强老师、宣传部周圆老师以及附属医院戴准老师等担任大赛评委。


本次首届“映月之声”主持人大赛,为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党委宣传部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风貌及文化内涵上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下任务、定措施、重指导


为整合校园宣传力量,党委宣传部在去年成立了大学生传媒中心,集电视、广播、报纸于一体,推动我校校园媒体步入新阶段。


为此,湛江校区党委宣传部制定了相关条例规定,为大学生传媒中心定下目标任务,使得校园宣传工作制度化,进一步拓展校园媒体影响力。首先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每天来值班的学生都把当天重要的学校新闻对广东省教育厅网、中国青年网和图读湛江等网络媒体大量投放,为去年对外宣传新闻量翻一番作出重要贡献。其次还加大了培训和指导力度。着眼于提高学生宣传队伍的业务素质,探索实行“指导老师制”,以业界专业人才加强对学生的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在原有业务培训模式上进行改革,突出宣传策划培训。此外还制定校园“牛皮癣”小广告清理制度,于细微处美化、净化校园。


主持人大赛就是党委宣传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味、创新活动形式内容的新尝试。为举办好本次比赛,宣传部多次邀请校外指导老师如广东电台遂溪台主持人蒋小璐老师、附属医院方烁老师和戴准老师等前来为选手培训,打造了一场视听觉文化盛宴。


给平台、搭舞台、练队伍


对于大学生传媒中心,党委宣传部给平台、搭舞台,通过大型活动来锤炼队伍。为挖掘具有潜质学生主持,三月初,湛江校区大学生传媒中心开始着手筹备。对于初成立不久的传媒中心,需要在千禧园这个露天大广场上搭建舞台演出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不行就重头再来。”是那段时间听到最多的句子。策划书改了又改,最终争取到中国移动在舞台背景、灯光、服装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表演节目引人入胜


传媒中心一百多位成员,分别分为了节目、道具、会务、宣传、外联、秩序、计分和技术八组。策划人李德诚表示,为了更快地度过磨合期,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做出了努力,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积极地与成员沟通,实在解决不了就找老师帮忙,他笑说那段时间都是“教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地跑。


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这两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9:30到12:00,都能看到一群人聚在千禧园或者新公寓楼底排练着什么——他们是传媒中心精心挑选出的成员,正在为晚会自备节目进行辛苦的训练。为了能让决赛当晚的节目引人入胜,他们不断的练习改进,准备道具,开会讨论,才使得当晚表演给现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决赛当天,所有人更是不敢松懈,在烈日烘烤下的三次小规模彩排后,正式的精彩演出让观众的热情一度飙升,千禧园嗨翻了天。


给支持、扩影响、重效果


为举办好此次大赛,宣传部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支持,甚至与学生干部一起到移动公司为活动拉赞助,目的就是要以最好的效果形成更大的影响。在才艺展示环节,周煜皓和梁祎的快板使人眼前一亮,舒文君的性感辣舞使人欢呼不止。随声应变环节,三段配乐,三样物品,无论多出奇百怪的歌曲,选手们都能从容面对。话题讨论环节,选手们就“衣食住行”和《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们口中山西的面食,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等美食真是让现场的观众满嘴馋意。


“同学们都挺有才的。” 研究生学院党委杨丹书记评价道:“通过这次比赛发现原来我们学校不少同学在随机应变和口才表达方面很有天赋。”


 


嘉宾为三甲颁奖


历时两个月的主持人大赛落下帷幕,宣传部湛江校区负责人岑伟强老师也评价此次大赛“圆满”、“高大上”,他认为大学生传媒中心首次举办的大型活动,不仅锻炼了队伍,更为师生们带来了文化的享受,“传媒中心此次举办的活动,不仅给了热爱主持的同学们一个平台,更是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文/孟琴琴 谢藜藜 彭健茹 汤雯敏 唐浩杰 郑来欣 陈旺进 钟丽玲 郑晓欢 黄嘉怡 吴柏欣 谢藜藜 吴惠珍 杨泽城 图/许良金 冯文星 刘磊 黎秀荣 王润珠 黄伟华 胡世玉 编/周圆 审/岑伟强)


 


台前幕后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