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生态修复将让雷州半岛变得更绿

24.02.2016  11:39

在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成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要的“湛江元素”之一。

我省已对雷州半岛生态修复作出规划,以恢复和重建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体系为目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力争5年打基础,10年初见成效,20年初步恢复热带季雨林,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雷州半岛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三面临海,处于海陆气交接带,常年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发生几率增加。

第22号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给我市林业造成巨大破坏和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95751万元,其中林木受灾297.2万亩,林木种苗损失8500万株,林业“四大工程”受灾25.2万亩。

据了解,雷州半岛历史上曾经分布着大片的热带季雨林等地带性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南部徐闻县境内。近代以来,因大规模垦荒造田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热带季雨林遭破坏,逐步演变形成了以桉树人工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加剧了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天然林面积减少,林分结构单一,林地土壤退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2015年,雷州半岛受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遭遇了60年一遇的干旱灾害,多处水库水塘干涸,河流水溪断流,地下水位下降,180余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11.33万公顷,经济损失约3.5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雷州半岛旱灾问题,省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对抗旱工作做了重要部署,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生态修复规划,要以重建热带季雨林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大力改造速生桉树林,大幅提高生态公益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采取各种措施,恢复雷州半岛生态体系。

五大功能区规划布局

描绘生态修复蓝图

省林业专家认为,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必须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并举,坚持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同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依据雷州半岛区域内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特征,按照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要求,将区域分为以下五个生态功能区:

一是北部生态保育与水源严格保护区,范围包括廉江市的石角、青平和石岭等镇,面积约3683平方千米。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和提高森林对江河源头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提高其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固碳释氧、净化水质等生态服务功能。这个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加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采用乡土树种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保障雷州半岛的水生态安全。

二是中部生态重建与绿色经济区,范围包括湛江市区、遂溪县城区及周围城镇,面积约3504平方千米。主要生态功能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小气候,提供风景优美的绿化景观功能,满足居民生活中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要求,提高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这个功能区保护与发展方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大森林进城围城建设力度,增加城镇绿地、公园绿地、水岸公园、郊野公园等,开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低碳生态社区和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等。

三是南部生态治理与热带季雨林恢复示范区,范围包括徐闻县12个乡镇和雷州市18个乡镇,面积约5303平方千米。主要生态功能是:以加强农田林网绿化,扩大森林覆盖率,开展恢复热带季雨林为目标的治旱工程。这个功能区的保护与发展方向,重点是改善农业耕作模式,恢复热带季雨林地带性植被,改善土壤干旱状况及增加旱季河川径流,减缓旱情。

四是沿海生态防护区,范围主要包括廉江市、遂溪县、雷州市、吴川市和湛江市区的沿海乡镇,面积约4894平方千米。主要生态功能是:增强沿海地区抵御和消减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重要作用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保护和恢复红树林,对现有基干林带进行改造与重建,加快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建设沿海绿色生态屏障。

五是现代生态农业区,范围是除上述四个区域外的其它地区。主要生态功能是:扩大森林覆盖率,搞好农田林网生态廊道建设,有效减少耕地表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改良土壤质量,改善区域气候。这个功能区的保护与发展方向,重点是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设,加大现代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现代生态农业综合体系。

六大工程任务实施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根据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雷州半岛生态修复需要通过完成保护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改善和修复近海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和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构建和完善生态修复工程保障体系等六大目标任务来实现。

针对当前雷州半岛森林生态系统突出问题,通过加强林地管控措施、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恢复热带季雨林、科学规范和引导桉树发展、提高生态公益林比例、加快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改造提升低效残次林,从而保护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到2035年,热带季雨林的保护与恢复面积达22.17万公顷。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及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管控措施,划定林业生态红线,确保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5.77万公顷,森林不低于39.13万公顷,湿地保有量不低于42.20万公顷。同时,保护和恢复热带季雨林,以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和林分改造的方式为主,增加热带季雨林面积,提高热带季雨林生态功能。加快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加快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加强采石场整治及矿区植被复绿力度。

科学规范和引导桉树发展,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基本农田、省级以上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镇村屯“四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高速公路、铁路两旁和主要河流两岸可视范围内新增桉树种植面积。建立桉树逐步退出机制,大力开展桉树纯林改造工程,增加热带季雨林树种。

在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方面,以雷州半岛河流两岸、水库周边、重要集雨区等水生态系统为建设范围,强化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同时大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湿地公园体系,建成雷州半岛绿色生态水系,确保区域水生态安全。到2035年,湿地公园达40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90%、重要河湖水功能区达标率达99%。

在改善和修复近海海岸生态系统方面,坚持“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加快修复受损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努力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强的绿色海岸生态屏障带。到2035年,红树林恢复率达95%、沿海基干林带合拢率达85%、近岸受损海域修复率达10%。

在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方面,通过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农田土壤综合治理,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到规划期末,农田林网化率达9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48%。

在建设和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方面,通过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和乡村绿化美化,保护城市生态绿核,提高区域绿量。到规划期末,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5%、生态文明村达2000个,低碳生态社区400个。

在构建和完善生态修复工程保障体系方面,通过建设热带树种苗木生产基地,加强完善生态文化和生态安全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顺利进行。到规划期末,热带森林苗木生产基地达200公顷。

六大措施保障雷州

半岛生态修复建设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建设,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拓宽融资、强化科技、林业法治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项生态修复规划建设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据了解,省政府已成立了雷州半岛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修复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协调各部门和湛江市的行动。省林业厅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职能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考评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省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保、规划、住建、水利、农业、海洋渔业、农垦总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基本保障。湛江市把生态修复建设任务纳入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把生态修复实绩作为评价干部政绩、考核、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市(县)各级政府要把生态修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规划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在机制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为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承包权,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和流转制度。同时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对现有碳汇林进行升级改造,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在政策方面,充分利用湛江市其立法试点的职能,建立健全有关生态保护和修复政策,保障规划实施。健全森林、林木、林地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出台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符合雷州半岛实际的生态林补偿制度和政策,完善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和林业重大灾害救助制度,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出台政策对桉树林地实施分区管理,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及国有林区改革的契机,发挥雷州林业局在生态修复的主力军及示范带动作用,大幅增大公益林比例、带头开展桉树纯林改造。

在资金上,各级政府加大对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建设的投入,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同时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拓宽投资建设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在科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重点解决桉树林改造模式、热带森林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等有关森林复合经营和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同时加强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充分利用桉树研究中心、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技术推广站、种苗基地等各级林业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的科研实力,构建生态修复科技支撑平台。

根据“管住公益林,搞活商品林”的原则,出台《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管理条例》,把生态修复各方面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乱征滥占林地、乱采滥挖林地、非法侵占林地、滥伐盗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生态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关链接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期限:

生态修复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分三个阶段实施,近期为2016-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规划范围涵盖雷州半岛湛江市所有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32.60万公顷。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总体目标:

按照5年打基础,10年初见成效,20年初步恢复区域热带季雨林的建设目标统筹推进。到2035年,雷州半岛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态公益林比例提高至50%,桉树纯林基本改造完成。区域初步构筑起“一带、两域、三廊、五核、多组团”的生态安全格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干旱区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森林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雷州半岛逐步成为适宜人居、旅游、休闲的生态型海湾城市。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总体布局:构建“一带、两域、三廊、五核,多组团”。

一带”:主要指由沿海岸线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和红树林、珊瑚礁、海草等滨海湿地保护区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带。

两域”:指饮用水源地重点保护区域及生态脆弱重点修复区域。其中:饮用水源地重点保护区域包括鹤地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廊”:指交通主干道生态廊道、沿江沿河生态廊道及农田林网生态廊道等三种类型。交通主干道生态绿廊主要包括区域内的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沿线的绿色生态景观廊道;沿江沿河生态廊道主要包括九洲江、南渡河和鉴江等水系两侧绿化带;农田林网生态廊道主要指农田防护林带。

五核”:指湛江市区、吴川市、雷州市、廉江市和徐闻县的城市绿地及周边城镇组建的五大核心城市森林绿地。

多组团”:指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敏感区域。(转载自湛江日报)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