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致力惠民发展 创卫通过国家评估

29.05.2014  13:01

  八年长跑,锲而不舍;三年冲刺,攻坚克难。5月13日,从全国爱卫办传来喜讯,湛江创卫工作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湛江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不遗余力地推进创卫工作,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同意湛江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技术评估。        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接受笔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8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湛江形成广泛共识,创卫是民生工程、凝聚力工程、竞争力工程、信心工程,全市上下围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按照“党政共创、全民参与,夯实基础,提速推进”的思路,以志在必得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干劲、扎实有力的措施,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卫工作。可以说,创卫是一场市民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促进市民境界提升、思想提高、精神提振的过程,它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爱卫办技术评估组组长于明珠认为,湛江的创卫工作实而不华,百姓受惠最多,是近年来创卫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走出了一条投入少、亮点多、氛围浓、效果好的路子,值得总结和推广。

  撰文:范琛 崔财鑫 汪良波

  编辑统筹:李国飞

  健全工作机制 城市管理大提升

  对于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老地级市来说,创卫无疑是一场对湛江攻坚克难能力的重要检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湛江人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早在2000年,湛江就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2006年6月,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2007年5月开始,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2011年5月,湛江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五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把创卫作为“五城同创”第一场硬仗;同年10月,召开全市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吹响了加快创卫的号角。

  近3年,湛江一直把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任组长、市长王中丙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邓振新任执行组长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并从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挑选44名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市创卫办工作队伍,分为综合协调组、宣传组、资料组、督查组、特别督查组5个组开展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小华多次到创卫一线暗访、调研,指出问题,责令整改;王中丙多次深入创卫现场办公,督办北桥河、南桥河、赤坎水库等整治;邓振新经常率骑行志愿者服务队走街串巷检查创卫工作,及时清除创卫“死角”……不仅如此,湛江还健全市、区、街道、居委会爱卫组织,深入开展创卫。广大基层干部日夜奋战在创卫一线,强力推进脏、乱、差各项专项整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同时,市领导挂钩联系创卫工作制度将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市、区各单位分别挂钩到市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包干落实创卫任务。

  制定考评、奖惩办法、问责等手段,促使各职能部门建立并完善创卫长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湛江着力在健全机制上下工夫,探索科学有效的运转机制,形成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和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湛江出台了《湛江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创卫不力的问责对象,最严可作免职处理;专门成立创卫纪律督查组,对各区、各单位创卫工作进行纪律督查,对创卫工作不力、成效不好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如霞山区新村市场创卫工作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市场物业总站负责人就市场管理工作问题在创卫工作会议上作检讨,并对分管的站长、副站长3人予以免职、停职检查、公开道歉及扣发奖金等处分。近3年来,先后问责了9批39人次,有力推动创卫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与此同时,湛江市委把干部提拔使用与做好创卫工作挂钩,提拔任用一批在创卫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激发了干部创卫积极性。

  创卫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避免时紧时松、反复回潮的现象,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执政水平和智慧。如何保证创卫整治成果能够得到长期巩固而不反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文明、卫生的形象常态化固定下来?湛江坚持依法创卫,靠制度管事,建立健全创卫工作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湛江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各有关市直、驻湛单位,各区政府、各有关市直、驻湛单位与其直属单位、科室层层签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推动创卫工作重心下移。此外,以社区(村)为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单元网格机构健全、经费落实、人员到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属地主体与挂钩单位异职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创卫工作,形成了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组织齐抓、各级部门单位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近年来,湛江在建立创卫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形成创卫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市场运作和市民参与的有机结合。湛江把2014年定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建立完善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精细化管理考评制度。湛江市成立专门考评小组,实行“日巡查、周暗检、月排名、双月考评”活动,并将考评结果向全市通报,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目前,湛江市区保洁员达到4000多人,对市区道路清扫,实行定岗位、定人员、定时段、定车辆的管理办法;对市区主次干道每天普扫两次,实行18小时清扫保洁,小街小巷清扫保洁14小时;对居住区、单位办公场所、商场、酒店等实行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制度,所有生活垃圾全部做到定时定点收运。出台《湛江市城区门前“三包”管理试行办法》,层层签订市区门前“三包”管理目标责任书。此外,湛江全年采用自动采样系统监测市区大气环境质量,6个认证监测点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分析、数据传输和汇总,全年不间断运行,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突出综合整治 城市形象大改观

  漫步在风景如画的瑞云湖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田园空气,环水库绿道上有不少市民在此散步。就在去年,这块原为赤坎水库的区域还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为有效改变赤坎水库受污染的状况,去年年初,湛江把赤坎水库综合整治工程列入15件民生实事之一,投资9930万元强力整治赤坎水库,使脏臭的赤坎水库摇身变为美丽的瑞云湖公园。

  赤坎水库的整治工程绝非孤例。在湛江创卫的过程中,不少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难题迎刃而解。长期以来,湛江市区河(海)道由于疏于管理,造成了脏、乱、臭、黑、塞等局面。为配合加快创卫的步伐,还市民一泓清水,湛江着力加大“治水”力度。2012年,湛江市委、市政府投入3亿多元开展“港湾清障”行动,历时半年完成了185.5平方公里海域的清障,打造了“不见渔排塞港湾,但见一片海蓝蓝”的胜景。同年,湛江完成了北桥河综合整治,河岸鲜花盛开,河水清澈见底。2013年,湛江整治赤坎水库,建成瑞云湖公园和环库绿道7.2公里。此外,去年还投资5.62亿元对市区39条全长56.13千米河渠实施综合整治。湛江市还启动碧水再造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承诺2015年底前实现市区水系全变清。

  市场改造升级既是创卫国标的题中之意,更是民生众望。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湛江多方筹集了1.1亿元,对全市45个农贸市场开展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市场“脱胎换骨”,布局合理、排水通畅,摊位整齐、划行归市,市民不仅逛得舒心,还能买得放心、安心。

  湛江交通之乱,屡遭市民“吐槽”。近年来,湛江曾多次开展整治,但收效甚微。从今年1月开始,配合创卫,湛江以“整治当月大见成效,整治三月根本转变,整治半年形成习惯”为目标要求,对市区交通秩序进行了新一轮铁腕整治,严查冲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乱鸣喇叭、超员超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六大陋习。同时,湛江实施了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投资近20亿元新建了疏港大道、奋勇大道、滨湖大道、新湖大道等,扩建人民大道、海滨大道、社坛路等,对小街小巷路面、人行道进行升级,还改造了路灯等配套设施。目前,市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曾几何时,湛江“六乱”现象比比皆是,“六小”行业经营不规范,市民对此已习以为常,但执政者有着清晰的认识,“六乱”不除,创卫无望。2012年4月,湛江召开创卫“百日攻坚战”动员大会,成立整治“六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采取“定地段、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四定方法,实行突击行动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在餐饮食品监管手段上,湛江还在国内率先推出“食品安全示范厨房”创建工程,对餐饮单位厨房食品原料的清洗使用、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烹调制作加工、废弃油脂回收处理等重点环节实时监控,通过视频同步输送至大厅和用餐房间电子屏幕。目前全市已有538家餐饮企业建成“阳光厨房”,参与面也从最初的高档酒店扩大到大排档、小食店,已建成9条“食品安全示范街”。“阳光厨房”将逐步推广到全市3000多家餐饮企业。

  有人说,厕所的卫生程度,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创卫以来,湛江新建17座公厕,并对157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包括旱厕改造,赢得了市民的好评。同时,湛江还进一步完善了各类环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

  此外,湛江还强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2013年8月,湛江市政府颁布了《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湛江市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通告》,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工作经费近6000万元,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力开展一场生猪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攻坚战。共清理生猪养殖场(户)近2000个,清理清拆简易棚舍近40万平方米,清理生猪30多万头,实现了市区生猪养殖场(户)100%清理完毕。同时,湛江还重点组织对市区现有建筑施工工地、未报建的施工场地、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园林绿化工地及其他管网工程工地进行整治;制定《湛江市市区防治扬尘污染实施方案》,开展市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据统计,近3年来,湛江市、区共投入创卫资金43.5亿元,使城市卫生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令不少来湛游人感受深刻。去年底,一篇文章在网上走红,内容是基于官方环保数据整理的全国适合“洗肺”的七大城市。其中,湛江以空气质量“全年全优”上榜,去湛江“洗洗肺”成为推介湛江的新热词。日前,广东省环保厅在官网公布了全省各地市的空气质量排行榜,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湛江PM2.5平均浓度仅为35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一个达标城市,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今年4月7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CCTV财经评论家马光远应邀来湛江出席活动,次日临别湛江之际,马光远教授依依不舍发微博:“湛江的空气真好,不想回了!

  酒香引客驻,花香蝶自来。因为亲眼看到了湛江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南宁湛江商会会长、广西平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强对在湛江投资充满信心,在海东新区投资几个大型项目。此外,他还动员商会其他成员回乡投资。香港宏安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街市大王”邓清河到湛江考察,参观了市区农贸市场,也由衷地对湛江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表示赞赏。他说,湛江街市的建设管理水平很高,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下了工夫和心思。创卫使湛江的城市形象和品位空前提升,也必将为城市竞争、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实现共建共享

  城市合力大聚集

  作为民心工程,创卫并非只是湛江党委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不少本地居民也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参加创卫,支持创卫,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推动了湛江创卫工作的开展,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可以说,创卫是对湛江市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

  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市创卫办主任黄雪艳说,在许多人眼里,城中村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然而,经过创卫,湛江全市56条城中村不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村民和外来住户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转变。大部分人摒弃了陋习,主动参与创卫。

  霞山海头街道屋山村村民陈爱珠曾给该区创卫办送去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出了村民在创卫过程中的观念转变。刚开始进行创卫活动时,村民很不理解,也有过抵触情绪。因为不符合卫生要求,路边早餐、夜宵档都被禁止摆卖,导致他们吃早餐、夜宵不方便,而且路边个体户贩卖的所谓便宜商品也买不到了,造成生活中的一些不便。

  随着创卫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们明显感受到了创卫带来的好处。以前一到夏天,下水道会散发出一股恶臭,蚊子到处乱飞,老鼠到处乱跑,驱蚊器、捕鼠器都用上了也防不胜防。创卫以后,村里的下水道清理干净了,路边的垃圾也清走了,老鼠更是大大减少。村民的卫生意识也随之提高,大家都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看到路面有垃圾时,还会主动将垃圾收集起来倒进垃圾桶。创卫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湛江创卫工作深入人心,使民间创卫蔚然成风。获得第二届“湛江好人”的尤伯是湛江家喻户晓的民间创卫“达人”,他风雨无阻,每周六带领志愿者队伍上街打扫卫生的事迹感动了不少湛江人。他认为,创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创卫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我每天都看报纸关于创卫的报道,留意上面曝光的暗点,定期组织志愿者去清扫、整改。我的电话也成了报料热线,许多市民给我打电话曝光暗点。

  像尤伯这样的民间创卫者在湛江还有很多。64岁的退休职工庞文娟带头清扫宿舍大院,自己掏钱买水泥等材料整治环境,走家串户宣传创卫,动员住户们一起打扫小区卫生。她的行动感染了周围邻居,其他住户也纷纷加入清扫保洁队伍,宿舍大院的卫生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庞文娟说:“仅仅打扫一片区域是不够的,创卫最关键是唤起市民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