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生活没有那么的匆忙 漫活在台湾

19.03.2016  16:20

资料图:台湾著名坐标台北101大楼 来源:台湾“中央社

  中新网3月19日电 台湾《旺报》19日刊载文章《从前慢 漫活在台湾》一文,讲述了作者在台湾学习生活的经历,文章感慨,台湾就是一个有着小确幸的地方,生活没有那么的匆忙,刚好可以感受慢慢的风景。

  文章摘编如下:

  周末又一次去了趟台北,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好像已经不陌生了,连多年来的晕车都感觉不再纠缠。去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人,收拾完东西,裹紧衣服,感受清晨暨大的寒冷,赶着八点十分的校车下了山。山里的天气多变,早晨仿佛以为冬天真的来了,到了中午却也不得不脱掉外套。

  一开始并不喜欢,两个多月来早已习惯,人最擅长的应该就是习惯了吧,当习惯了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新鲜感就充斥了你的脑袋。就比如习惯了北京短暂的秋天和不下雪的冬天,听说远方下雪了就有了想回去的冲动。不知道在这儿习惯了下车和司机说谢谢,回去后是否还会继续。

  文明也是一种习惯吧,就像台湾做了很多年的垃圾分类,就像过马路的时候机动车会礼让行人,习惯在骨髓和血液里疯狂地蔓延,文明的种子就这样开了花。

  来到台湾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最感叹的就是大陆的经济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但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和台湾还相差甚远,在台北故宫的时候明明有禁烟的标志,还是有大陆的游客在那里一个一个的吐着烟圈,完全不听管理人员的劝告和故宫的规定。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地区对大陆游客不满的地方吧。

  和朋友约定好在阳明山见。听说是蒋介石为了纪念明代大儒王阳明,而将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没想过去阳明山,但这种计划之外的旅程充满了惊喜与刺激。

  冒着浓浓硫磺味热气的冷水坑,仿佛是一个已近暮年的老头,在喘着大气呼吸。路上偶然听见一个导游向一个游客诉说:“我其实很喜欢向你们介绍阳明山的历史,但一般游客往往并不喜欢。

  然而我想听,他却不说了,只能悻悻往回走。在牛奶湖驻足了许久,远远望去真的像一滩牛奶倾倒在了绿树丛林间,来时108路的公交车司机笑着说:“牛奶湖的水真的是牛奶哦!”不知是玩笑话还是事实。

  山上天黑得比往常快,在逛完吊桥看完日落之后,寒意袭来,不得不抓紧脚步往回赶。路上想起小时和爸爸去爬山,山路崎岖,好不容易登顶却因下山路陡峭摔跤,哭着哭着最后却还是在爸爸的逗笑下笑了出来。而现在再也不会因为摔倒而哭泣的时候,才发现童年的时光和心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吃完晚饭后,为了看台北的夜景,我们选择了Ubike脚踏车。一路疾驰,路过中正纪念堂里的音乐厅与戏剧院,夜晚的两个大型建筑物灯光灿烂,广场上有孩子在吹泡泡,在灯光下呈现五彩颜色。

  场景是如此熟悉,记忆中,在自己的纠缠下,爸爸最终还是答应买了吹泡泡的玩具,杭州的武林广场人潮涌动,我坐在爸爸肩头,嘴里呼气吹着泡泡,在最好的位置和高度看着广场上的节目,然而记得的事情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朦朦胧胧中只剩一个大概。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逛书店,我穿梭在小说那栏书架,爸爸坐在地上看书等我。对于买书这件事,他从来都不吝啬,挑几本名字看上去“正常”的言情小说,多数情况下也可以蒙混过关。他监督我的一些事情,学打算盘,学下象棋,学练书法,到现在很多也早已荒废。

  想起诗人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受大陆独生子政策的影响,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甚至都没有和我年龄相近的表兄弟姊妹。

  估计是从小一个人长大的缘故,以前极度希望有人能陪着我一起学习,上课,吃饭,以及前段时间的旅程,因为害怕一个人,担心一些事自己无法解决。现在开始喜欢独自一个人,因为可以慢慢地走,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人,一点点回忆快要忘记的一些事,和人。

  慢慢的发现,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情,两个人有两个人的热闹,生命中的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风景。台湾就是一个有着小确幸的地方,生活没有那么的匆忙,刚好可以感受慢慢的风景。(李悦/台湾暨南大学交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