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湿地公园扬子鳄出逃 在田间被抓获

21.08.2014  04:36

  日前,一条近1米长的扬子鳄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里出逃,被公园附近承包土地的杜某在田间抓获。崇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检查扬子鳄未受伤后将其“遣返”回老巢。

   出逃扬子鳄没有受伤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鳄类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7年,为恢复这种濒危动物的野外种群,相关方面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放归6条扬子鳄。8月17日下午4时许,在公园附近承包土地的杜某致电崇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称其抓获一条鳄鱼,要求收容救护。

  第二天一早,崇明野保部门即派人前往东滩,并通知东滩湿地公园一同前往杜某家中。经初步查看,这条鳄鱼系扬子鳄。据杜某介绍,这条鳄鱼是在一周前抓获的,抓获地点在东滩湿地公园正北1000米的西瓜地里,考虑到鳄鱼会伤人,所以抓获后放在家里饲养,给它投喂些小鱼。野保站工作人员对扬子鳄进行了体检,这条扬子鳄长约95厘米,体重2.8公斤,雄性,身上无一处伤痕。确认扬子鳄无恙后,野保部门将其归还给东滩湿地公园。

  这已经不是扬子鳄第一次从公园出逃。由于是野外放归计划,因此公园并未全面采取措施,封堵扬子鳄的出路。“本来就是野放,想考验扬子鳄在野外打洞,自己生存的能力。”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初步估计东滩湿地公园内至少有9条扬子鳄。至于具体数量,由于扬子鳄行踪隐蔽,而且扬子鳄基本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东滩湿地公园的茫茫芦苇荡里到底躲藏着多少条扬子鳄谁也说不清。

   曾发现16条小鳄鱼出生

  目前,我国野外仅存约130条扬子鳄,分布在安徽南部,但每年减少4%-6%。我国人工繁殖扬子鳄已超过1万条,但大量人工繁育不仅使物种逐渐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

  崇明曾有野生扬子鳄栖息。从2001年起,研究人员对崇明东滩的湿地生态因子、土壤、水质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与现有野生扬子鳄分布区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两个栖息地的生态因子基本符合,这意味着崇明东滩可能是扬子鳄在上海重新引入的潜在栖息地。

  2007年,3条从美国“进口”的扬子鳄和3条浙江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国产”的扬子鳄被野放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2008年,科研人员发现16条小鳄鱼出生。此后,由于定位装置电池耗尽等原因,扬子鳄失去了踪迹。2010年,公园再次发现小鳄鱼出生,但数量不明。2011年8月的某天晚上,科研人员在公园内发现5条扬子鳄,2条成年,3条未成年。此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公园方面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参与调查,几乎每次都能发现扬子鳄的踪影,今年的调查计划在本月底、9月初。

   [链接]

   濒临灭绝的扬子鳄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扬子鳄对于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