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达人刘志才赴云南镇雄支教 做起支教“附加题”

25.11.2020  15:31

①刘志才在支教的过程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②山村小学也设置了分类垃圾桶。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两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拿着要扔的圆珠笔芯,在分类垃圾桶前犹豫不决,刘志才正好经过,一个垃圾分类小课堂就开始了……这是发生在刘志才所支教的一个山村小学里的一幕。

来自清溪的刘志才曾8次参加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两获一等奖的他是一名演讲达人,更是垃圾分类达人。他在云南镇雄支教的同时,不忘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理念。

教育扶贫遇上垃圾分类

如果参加今年的垃圾分类演讲比赛的话,刘志才大概会这样写自己的演讲稿:镇雄县不少小朋友已经或多或少知道还有生活垃圾分类这么一回事了。刘志才所支教的一个乡村小学的校园里设置了不少分类投放的垃圾桶,食堂等关键场所还是严格按照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设置的。

这样的故事走向能和他去年的演讲稿对应。“去年我重点谈了要在支教的同时宣传垃圾分类的构想,今年肯定应该要讲这一年来是如何实践的。这是上下集的关系。”  刘志才话语间有些遗憾,因为时间不凑巧,远在镇雄支教的他并没有报名参加今年的比赛。去年,已经开始了支教生活的他专门赶回东莞参赛,并获得成人组二等奖。

2011年,一年一次的东莞市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品牌赛事成立,过往的9届比赛,他参加了其中的8次,2018年还曾获得了成人组一等奖,可以说是一位演讲达人,随之而来的则是垃圾分类达人。

我最开始纯粹是冲着演讲去的,后来却爱上了分类。”在一次次的搜集资料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刘志才对垃圾污染、资源浪费这些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清溪镇第二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他不自觉地就把责任感这三个字挂在了嘴边。

垃圾逐渐找到自己的“

去年8月底,刘志才来到云南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洗白小学支教,把之前在东莞积累的垃圾分类进校园经验也带了过来。“这属于支教的附加题了,有意义的事儿上叠加了有意义的事儿。”刘志才一开始频繁地通过班会和学生集会进行知识宣讲,并用纸箱制作了两个简易的分类垃圾箱放在教室里,没过多久班里的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都准确地找到了它们的家,这让他很是欣慰。

去年底,他斗胆建言校长要在学校设置分类的垃圾桶,让孩子们实践起来,校长支持了他的做法,垃圾分类这个时尚的概念在贫困村的小学实现了落地。

做一步进一步吧,师生们的思想意识的完全建立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但播下种子就有收获。”谈起近一年的实践效果,刘志才非常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