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成:上半年经济好于预期 房地产指标将下滑
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改革进入关键节点
尽管年中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的创造力,经济会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有足够能力防范各类风险,有足够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在2017年上半年,哪些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还存在哪些隐忧?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走?供给侧改革怎样深入?就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了6.9%的开门红,进入第二季度虽然受到外部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但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在景气度之上,1~5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定,就业持续改善,物价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国际收支情况也不断改善。
尽管今年年中经济数据暂时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一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会议上所表达的中国信心,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的创造力,经济会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有足够能力防范各类风险,有足够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然,人们更关心的是,在2017年上半年,有哪些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还存在哪些隐忧?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怎么走?供给侧改革怎样深入?就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潘建成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将实现6.8%~6.9%的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要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推进改革。他强调,绝不能出现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下半年应进一步加大降成本的力度。
上半年中国经济
“好于预期 结构优化”
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8%或6.9%左右。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当前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出现这样一个超预期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证券时报记者: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整体上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您对上半年中国经济怎么看?
潘建成: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前5月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就业稳定向好,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状况比较稳定。
首先,“好于预期”主要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比较不容易。具体表现在:工业增长加快,增速明显回升。前5月工业增速6.7%,明显高于去年全年6%的水平;服务业高位企稳,无论在二三产业的相对比重上,还是在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上,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可以说,服务业是“稳的基础”,工业是“升的主因”。
其次,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是另外一个特征。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投资、消费,都表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趋势,经济增长的含金量逐渐提高。消费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
具体来看,工业增长过程中,可以看到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并不快,比如钢铁产业,5月份同比是下降的,1~5月份也只是0.4%的增长,但医药、IT(信息技术)设备等高新技术增长较快,这表明产业结构在优化,这一点其实比工业本身的平稳增长更重要。
投资、消费结构也在优化。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数据表现比较乐观,消费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投资内部结构也在优化,从具体数据的体现上,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快于第二产业投资,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将更加快速。
证券时报记者:尽管年中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您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如何?
潘建成:上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6.8%~6.9%的较快增长。
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结束了此前多年的持续温和回落的态势,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6.7%回升至6.8%和6.9%。已经公布的前5月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回升态势。
考虑到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的工业订货指数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工业企业订货“高于正常+正常”所占比重为84.7%,高出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而且5月份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处于52.3%的景气区间,非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较4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50.9%,因此6月份工业增长继续保持5月份增速的可能性较大,服务业的平稳运行态势更加明显。
基于此,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保持2016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达到6.8%或6.9%左右。这一结果明显超出年初制定的全年预期增长6.5%左右的目标。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当前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出现这样一个超预期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房地产市场
逆势上升存隐忧
目前房价上涨预期依然较为强劲。由于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采取了严厉限购,市场行情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房价上涨预期推动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会加大未来去库存的压力。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个人按揭资金作为资金支撑,这种利用高杠杆撬动大量资金的融资方式,会显著加大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运行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确定企稳的信心。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远未达到“可以松口气”的程度。您觉得上半年经济运行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潘建成:首先,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今年1~5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达2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20.8%,仅略低于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强刺激时期的21.6%。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源于今年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与各地PPP项目积极推动相关。
截至5月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入库项目达1313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高达15.8万亿元。由于目前很多PPP项目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并且不少都集中在财政收入下滑明显的省份,因此,大量PPP项目获批落地虽然会暂时带动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但鉴于公共项目的非盈利属性,不少PPP项目未必能确保稳定的回报,而不少PPP项目的贷款获得政府的担保,这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政府中长期偿债压力,加大债务风险。
其次,房地产市场方面,虽然去年10月份以来数十个城市陆续采取极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举措,但是今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依然达到了8.8%,这一增速不仅仍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6%),而且较去年全年增速高出了1.9个百分点。
目前房价上涨预期也依然较为强劲。5月份43.3%的消费者预期未来6个月本地区商品房价格会“上涨”, 44.3%认为“基本不变”,只有12.4%认为“下降”。由于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采取了严厉限购,所以市场行情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只有9个,61个价格环比仍在上涨。
然而,房地产市场逆势上升的背后存在着两点隐忧。
其一,房价上涨预期推动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会加大未来去库存的压力。事实上,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一定程度上是库存从开发商手里转移到城镇居民手里,多套房拥有者数量明显增多,房屋空置率处于攀升之中。
其二,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个人按揭资金作为资金支撑。从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在整体到位资金增速在9.9%的情况下,国内贷款增速达到了17.3%,个人按揭增长8.6%,开发商自筹资金则下降3.4%。这种利用高杠杆撬动大量资金的融资方式,会显著加大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
全年经济增长或将
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由于2016年经济增速是前低后高的格局,加上下半年房地产可能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所以今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的走势概率非常大,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比上半年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不过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速较高,全年完成年初设定的6.5%左右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
证券时报记者:随着经济运行即将进入今年的“下半场”,多家机构也对未来经济运行进行了预测。您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拉动中国经济的有哪几大因素?
潘建成:首先,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会全面展开。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上半年一线与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遏制,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态势依然明显。伴随着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投资、销售等各项关键指标或均将出现下滑。
其次,出口增长或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贸易保护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尚不稳定,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下半年下行压力依然加大。并且在复苏基础仍然脆弱的情况下,美元保持了持续加息步伐并将缩表计划提上日程,流动性的显著收紧或许会阻滞复苏势头甚至使其夭折也未可知。不仅如此,民粹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仍有加剧的趋势,均会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产生显著的影响。
再有,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涨势终止,补库存对经济的短期推动力减弱。5月份,PPI同比上涨5.5%,比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同比涨幅见顶回落态势进一步确立。PPI涨势的终止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的这一轮价格上涨带动的库存周期接近尾声,补库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逐步减小。此外,PPI涨势终止会使得投资、利润、企业营业收入等名义值增速有所回落,可能会使下半年企业界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有所减弱。
此外,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会从融资角度制约经济增长。近两年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既成为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加剧了债务、资产泡沫等各方面的金融风险。鉴于目前债务率依然很高,下半年去杠杆的力度可能加大。长期而言,金融去杠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解决资金空转问题,将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在短期内,金融去杠杆对流动性的收紧以及利率中枢的抬升,会导致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与融资贵等问题。这种阵痛或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怎么看?
潘建成:由于2016年经济增速是前低后高的格局,加上下半年房地产可能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所以今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的走势概率非常大,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比上半年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不过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速较高,全年完成年初设定的6.5%左右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
房地产各项指标
将全面下滑
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持续加大,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投资、销售等各项关键指标或均将出现下滑。同时,金融监管的加强导致融资环境收紧,再叠加需求端的回落,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承受较大压力,进而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让房地产回归“住”的属性,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发商购置土地面积及新开工增速出现下滑,房地产销售情况则继续延续下行趋势。您之前谈到了房地产对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各项指标会呈现何种运行态势?调控政策有何变化?
潘建成: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持续加大,伴随着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投资、销售等各项关键指标或均将出现下滑。
首先,限购与限贷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会对需求端产生显著影响。据报道,5月份以来大多数银行的首套房贷优惠利率已经提升至9.5折,而且贷款发放审批极为严格,更有一些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提高至基准利率甚至上浮10%,这是以往极少出现的情况。过去十年的经验表明,房价与房贷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最大的三个时期——2009年第四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三季度,恰是对应房贷利率水平处于低位的时期。反之,房贷利率水平较高时房价回调幅度极为明显。比如2012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环比明显下跌,而房贷利率达到了7%左右的近十年高位。
其次,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推进,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再融资、企业债等融资渠道的监管逐步加强,这些正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因此,金融监管的加强导致融资环境收紧,再叠加需求端的回落,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承受较大压力,进而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着力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期而言,金融去杠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解决资金空转问题,将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在短期内,金融去杠杆对流动性的收紧以及利率中枢的抬升,会导致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与融资贵等问题。这种阵痛或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证券时报记者:上半年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您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发力点在哪?货币政策是否会进行微调?
潘建成: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同时又要考虑保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协调的难度非常大。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为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积极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较大的腾挪空间,也可以说改革进入了关键的时间窗口。
要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推进改革。首先,去产能的决心不能动摇,特别是处置僵尸企业,要与去杠杆紧密结合,防止“借新还旧”使得债务规模越滚越大。要将去库存与去杠杆紧密结合,绝不能出现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将开发商的库存转变为居民的库存,短期看成效明显,但其实会加剧房地产泡沫,累积更大的风险。去杠杆既要注意设法降低企业杠杆率,也要注意控制地方政府杠杆率,包括一些由地方政府担保的PPP项目的隐形杠杆。
下半年应进一步加大降成本的力度。2017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的成本同比仅减少0.04元,降幅低于一季度;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长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补短板则要抓住关键短板,同时注意与前述的“三去一降”密切配合。比如在去产能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升级的力度,补上创新的短板;在去库存过程中如何补上改善民生、完善养老服务等短板。
证券时报记者: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是我国经济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特别是自2017年起明显加大去杠杆的力度。下半年去杠杆力度会如何?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潘建成:近两年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既成为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加剧了债务、资产泡沫等各方面的金融风险。2016年金融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8.5%的高位,历史上美国和日本的金融业占GDP峰值也分别仅为7.7%和6.9%。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监管做出了明确部署,“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去杠杆旨在限制金融体系的无序扩张,从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金融监管两方面抑制资金“脱实向虚”。目前,金融去杠杆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一是控制了金融市场融资活动的过度繁荣,收紧了流动性,体现为M2增速的下滑。5月份M2增速仅为9.6%,历史上首次跌破10%;二是推动市场利率上升,控制债务率。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环比下降了3342亿元,其中主要是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收缩,环比下降2897亿元。但是鉴于目前债务率依然很高,下半年去杠杆的力度可能加大。
长期而言,金融去杠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解决资金空转问题,将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在短期内,金融去杠杆对流动性的收紧以及利率中枢的抬升,会导致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与融资贵等问题。这种阵痛或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编辑: 徐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