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间公益组织良莠不齐 制约公益事业规范发展

07.08.2014  13:06
慈善文化”历来是潮州文化的一大部分,民间始终活跃着一群拥有爱心与梦想的潮人,担当起爱心慈善、志愿者及义工等公益事业职责。不过,当前潮州全市的民间公益组织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困扰着潮州公益事业规范发展。

 

  “慈善文化”历来是潮州文化的一大部分,民间始终活跃着一群拥有爱心与梦想的潮人,担当起爱心慈善、志愿者及义工等公益事业职责:潮州市集德福利会、潮州市民生志愿者协会、潮州市爱心福利会、潮州市至德慈善协会、潮州市创佳爱心协会、潮州市小桥爱心会……一个个当地人耳熟能详的“草根公益组织”。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潮州全市的民间公益组织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困扰着当地公益事业规范发展。

   ”  

  团体有口碑声誉好

  目前,潮州市最负盛名及美誉度的民间公益组织首推潮州市集德福利会,其创立于1988年5月,是海内外潮籍热心人士自愿结成的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非营利性民间慈善组织,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扶危济困、敬老恤孤、赈灾义医、助残助学”为宗旨。

  记者从潮州市民政部门处获悉,26年来,“集德人”足迹遍及该市52个街道、乡镇和林场。截至2012年6月的统计数字显示,该组织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178多万元,其中救济救助支出1443万元、赠医赠药支出283万元、助残助学支出152万元,先后捐建了12所农村敬老院,送出的爱心物资包括大米470多吨、食油3.3万升、棉被3000多床、棉衣近万件,直接受惠者逾32万人次。

  令人称道的是,“集德”有严格的财务制度,会计、出纳、保管账目均由专人负责、分人管理,财务实行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向会员大会报告财务状况,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尊敬。据了解,“集德人”多为退休干部职工,参与公益事业只为发挥余热。

  创立于2012年11月29日的潮州市民生志愿者协会成立时间虽短,但已成有口皆碑的当地一大民间公益组织。“潮州市民生志愿者协会”是由潮州广播电视台发起,由热心志愿服务工作的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一个媒体与公益组织良性互动的平台,参与扶贫、帮困、助残、助学、救灾、法援等慈善公益活动,同时配合民生电视栏目进行公益宣传,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自成立运作后,其将公益的理念、精神、文明的风尚进行传播,活动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影响更为广泛,以行动诠释文明,因而颇得民心。

  

  成员内讧争利伪慈善

  潮州的一些“草根公益组织”却出现了内部各自为政、内讧不断、争权夺利等弊端,从而面临资金匮乏、人员流失、活动单一等恶性循环问题,让这些“草根公益组织”裹足不前乃至逐渐萎缩、消失并受到“伪慈善”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曾风靡一时的潮州某民间论坛爱心慈善组织就因内部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诸多不良原因导致核心管理层内讧,内讧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并恶化,公开大打“口水仗”,极大削弱了该组织的声誉及公信力,最后“烟消云散”。

  记者另获悉,潮州某街道爱心互助会高峰期拥有一支近400人的青年义工队伍,并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来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包括募集善款、物品救济、资助千户特困家庭、儿童老人和受灾群众,长期结对助养助学孤儿、结对照顾孤寡老人等,但后来却因内部财务制度不透明、监管缺失而使管理层出现严重分歧,发展到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挪用、贪污善款等地步,该组织遂“作鸟兽散”。

  此外,目前,潮州一些规模较小的民间公益组织,内部管理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仍比比皆是。近年来对此问题深有研究的广东锦帆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爱心公益其实也是‘技术活’,民间公益不能仅靠热情,这些组织如要获取更多社会支持,作为公益组织本身,就应该加强自律,努力规范运营,公布各种慈善数据,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让爱心活动完全放在阳光下公开、规范运行,才能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地方公益事业作出贡献及发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