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听涛:典雅贵气的潮汕建筑文化
“潮汕厝,皇宫起。”这一句话是古代史籍对潮汕地区建筑特色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潮汕的建筑特色是如此之尊贵,如此之堂皇。
纵观潮汕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不难发现它具有两大特性:第一种特性是形象生动的民居文化与金碧辉煌的祠堂文化的合体。潮汕地区民居的建筑多呈现形象生动特点,在保存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更创造出了“下山虎”、“四点金”和“驷马拖车”等的独特建筑形式。但祠堂文化,则是受到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潮人尊崇祖先,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观念甚深,使得潮汕人更加重视对祠堂宗庙的营建装饰了。而第二种特性则是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保存传承了潮汕独特的建筑文化。历史上的潮人多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在一定时期内对外传播了本土的建筑文化,也或多或少带来了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因而,潮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潮汕民居建筑文化的形象生动体现在何处呢?潮汕民居的建筑模式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其中,“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式,“四点金”则为四合院布局式,而“驷马拉车”则是“四点金”的升级版了。第一种建筑模式相对较普遍,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形式,多为一厅二房二“伸手”布局,且正常情况下中间不开门,而却在两边开所谓的“龙虎门”,整个格局呈前低后高走势,且大门被做成凹斗形,基于风水学说的影响,据说这样可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因而从正门看有如下山的老虎,故此命名为“下山虎”。
第二种则是潮汕独特的民居建筑模式“四点金”,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其建筑构造方式为中轴线上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据四合院的四角。从其平面布局看,“四点金”为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外围常有围墙,内大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天井四角则有四条石柱,结构对称。进大门为前厅,前后两侧各一前房,前房也称“下房”,是供晚辈或仆人居住的居室;前厅直进是天井,天井两侧则为厢房,又称“格仔”(即小房间),天井直进则是后厅,是供祭祖之所;大厅两侧分有一大房,这是供长辈居住的居室。厢房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也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意,天井四周还有回廊。当今属于这一代表性建筑的还有潮阳东里寨7座一字排开的 “四点金”建筑了。因此种建筑模式更多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也就成了营建祠堂的首选模式了。
而第二种建筑模式“驷马拖车” 也称为“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对“四点金”的升级版。整座建筑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线,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狭小,称为“库房”。以三厅二天井的祠堂为 “车”,以祠堂两侧各纵向并排的二座“四点金”为“马”,以“火巷”与主屋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厅庞大的独立单元。此种模式的正门前面常有广场,广场两边则有大门,称龙虎门。广场可开一半月池。从整个建筑格局看像一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而命名为“驷马拉车”。从其功能看,此种模式各个部分均有它特殊的功能,所以耗资巨大,非一般人家所能营建。现存较完整的当属澄海隆都陈步銮故居了。
另外,除了以上三种建筑模式外,还有“百鸟朝凰”和竹竿厝两种建筑形式。“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简言之则是以“驷马拉车”为主体,外包为“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可达百间之多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这种建筑模式已十分罕见,现存较为完整的代表性建筑有揭西棉湖郭氏大楼与揭阳丁氏光禄公祠了。而竹竿厝是一种平房的传统建筑形式,类似于广府民居的“竹筒屋”。
潮汕建筑文化特色不单体现在形象生动的民居上,更体现在祠堂宗庙建筑的金碧辉煌上。潮汕地区多聚族而居,族中必有祠堂。众多的祠堂多为“三门四柱”建筑,是“四点金”的变异。多数祠堂集中体现了民间的建筑手工工艺,综合运用了木雕、石雕和嵌瓷这三大建筑工艺、雕梁画栋,一派宫殿式的富丽堂皇,蔚为雄伟壮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己略黄公祠、以其清代的建筑雕刻特色,被誉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还有潮安从熙公祠,以其精湛的石雕镂空技艺而闻名遐迩。而龙湖古寨中的进士第、方伯第,则以其精美的木雕特色,宫殿建筑与西洋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成了游客向往的景点。
潮汕大地本是一处蛮夷之地,却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把潮汕大地的建筑营建得如此金碧辉煌,如此古朴典雅。祈望潮汕建筑文化能世代传承下去,为人们留下更多美的享受!
来源: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