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听涛:异国他乡翰墨香

17.09.2014  15:59

  本报记者 邢映纯 蔡妙芝 文/图

  7月17日至21日,从香港经深圳到潮州再到曼谷,无论走到哪里,泰国泰中书画院院长林广峰手中总是拎紧着一个黑色的手提袋。袋中,装着他最珍爱的一件宝贝——饶宗颐先生新近书写并赠与他的一帧条幅“翰墨飘香”。

  三个月前,林广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开展前,他特地把自己的一些作品送给饶宗颐先生看,向饶公请教,并希望饶公能赐予墨宝。如今已甚少为人题字的饶宗颐先生,在仔细翻阅他的作品后,挥毫写下“翰墨飘香”这四个字。

  7月20日午后,在潮州宾馆的一个客房里,林广峰小心翼翼地展开这幅墨宝,细细品味着,说,这是饶公对我们这些后学者的肯定与鼓励。

  阳光飘落在这四个大字上,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也在林广峰脑中,一一闪过。

  骑行两小时

  赴汕向名师请教

  出生于古城灶巷的林广峰,在潮州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代。十几岁时候的林广峰,浸润在古城浓郁的书画氛围中,对书法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他跟着李开麟先生学画。后来老人家搬到了汕头,他也跟到汕头,并在这里结识了另一位先生——著名画家刘昌潮先生。每逢周末,林广峰总会骑着家里那辆凤凰牌老单车,一口气骑上两个小时的路程,到汕头向两个老师请教。

  这样的求学历程,一晃就是好几年。当不少年轻人利用工余时间四处游耍玩乐时,林广峰却浸淫在中国画的水墨意境中。创作热情高涨时,他可以呆在自己的小画室里一整天也不出来。周末的求学路,林广峰更是百走不厌,他说:“有老师的指点,或者仅仅是呆在老师旁边看他们作画,对自己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天,一位泰国亲戚回到潮州,看到林广峰房间里满墙满地生意盎然的水墨兰、竹、山水,笑着对他说:“你再用心画一两年,到时我帮你在泰国办画展。

  这位亲戚或许是随口说说而已,林广峰却把这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愈发地潜心钻研中国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梦想——到泰国去,用画笔打开自己人生广阔的天地。

  白天拿圆珠笔

  晚上拿画笔

  三十岁那年,林广峰如愿以偿踏上泰国的土地,怀揣着梦想,怀揣着自己精心挑选的近百幅书画作品。

  画展十分成功。旅居泰国的侨领们毫不吝啬地把他们的热情和关爱赠与这位家乡来的年轻人。郑午楼、谢慧如、郑明如、周■梅、杨海泉等知名旅泰人士都一掷千金,买下了他的画作为收藏。第一次个人画展,林广峰得到了十多万元的收入。

  十多万元!在那个“万元户”尚且是凤毛麟角的年代,这该是多大的一笔数字!

  林广峰对着这在泰国掘到的“第一桶金”和手中的画笔想了很久,面对亲朋好友纷至沓来的祝福,他却清醒地认识到,这笔巨额款项,实是旅泰侨领对初来乍到年轻人的一种变相帮助和提携。在当时的泰国,要单纯依靠画画来生存下去,并不现实。

  人生的路该如何走?回国继续自己的绘画生涯,抑或在泰国另谋一门职业?林广峰整整思索了一年。

  最终,这位一直痴迷着绘画的年轻人,做出令许多亲朋惊奇的决定——留在泰国,转行做记者。

  “我一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20多岁时,也是潮州的文学青年,并自学参加中大的刊授班,当时,参加这个班的人很多,一次性考试通过拿到文凭的只有3.9%。”林广峰告诉记者。

  良好的文学底蕴,加上一口地道的乡音,使得林广峰在泰国媒体界如鱼得水。泰国潮人众多,商界翘楚谢国民、陈汉士等先生又多来自潮汕地区,潮语在泰国几成另一种通用语言,这位来自潮州的年轻人,很快在泰国华文媒体中崭露头角,成为专门负责做泰国侨领人物专访的名记,并逐步晋升,成为《星暹日报》副总经理。

  “长期做谢国民先生、陈汉士先生等大人物的报道,使得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中人物’。”林广峰笑着说。采访对象的传奇故事、处世从商之道,也成了林广峰自身的另一种知识积淀。

  忙碌的记者职业,并没有冲淡林广峰心中对书画艺术的热诚。“白天拿的是圆珠笔,晚上拿的是画笔。”林广峰说。艺术又是相通的,文字的流畅,有时也悄然为笔下花鸟虫鱼注入一份鲜活。

  凭借手中的笔,林广峰在泰国这陌生的国度站稳了脚跟,也在泰华文化界立起自己的声名。

  2003年初春,林广峰带队从北京采访归来,因正值非典时期,报社通知他可休假一月。这难得的假期,成了林广峰书画创作的佳期。“整整一个月,我就是待在画室里,全身心投入书画创作中。”林广峰回忆道。

  这是创作激情充沛的一个月。数十年人生的积淀艺术的积累借助着灵感喷薄而出,凝聚成一幅幅鲜活的中国山水、水中悠游的鱼、枝叶间鸣啾的小鸟、暗香浮动的兰、竹。

  这一年,林广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个人书画专集,好评自是如潮,但林广峰自己的评价却是:“还是比较青涩。

  联通古今中外

  笔下有古意今情

  泰国十多年的打拼下来,林广峰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物质生活已是无虞。但林广峰并没有就此止步,近十年来,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书画创作研究,去圆心中那不曾消失的艺术梦。

  在许多人看来,泰国并不是一个适合研究弘扬中国画的地方,可学习研究的资料少,可切磋交流的朋友也不多。但林广峰并不这样看。“有时,走出国门,再回望中国画,你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思路也会开拓许多。

  的确,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题材上,他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无论是印度的灵鹫山抑或是喜马拉雅山、迈得石宫,都可以入画。在他看来,用中国画的技法,画他国的风光山水,不也是弘扬中国画的一种途径?而泰人的热情及其对佛理的推崇,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他的画作中,成为他的一种独特风格。去年应邀到广西南宁表演中国画创作,林广峰一口气画下泰国国花拉差帕图,南宁电视台全程拍下并播出,获得佳评如潮。正如中国岭南印社社长彭洋所评:“林广峰的水墨画较好地融合了中国国画水墨技法和东南亚水彩水粉画的特点,他喜欢彩墨重叠反复浚染反复破化,大写意山水少有留白空间,而运用大面积的破墨破彩破水来表现空间。”而品赏其《逍遥游》《藤花交响曲》等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对佛儒兼修理想人格的追求。

  泰国的生活还给了林广峰意想不到的收获。尽管不少旅泰华人自小就赴泰经商或打工,对中国文化艺术知之甚少,但却也有不少古字画的收藏,见林广峰是研究中国画的,也常请他去品鉴,林广峰得以领略到许多流失海外国宝的风采,并日渐迷恋上古字画收藏鉴赏。常常,他会为了一幅墨宝,寝食难安;他甚至可以为了一幅名画,倾其所有。多年收集下来,林广峰已拥有了丰富的书画名家真迹藏品。他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国人领略中国书画之美,也希望能使这些流失到海外的国宝,回流到中国。”显然,这,也是他2012年成立泰中书画院的目的,当时,中国有近百位中国书画家莅泰出席成立庆典。

  找古画、读古画、办画展、观碑林、练书法,他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如此密集的艺术生活,在他看来如诗意般美好。

  每天,他都会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将好不容易从各处收集来的古字画拿出来玩赏,拜古人为师,从远古的墨迹中寻找灵感。“流传下来的古书画,有着许多书画技艺的精髓,不断地观摩古书画,慢慢的,那些精髓的东西就会渗透在自己的书画中。”鉴赏历代名家书画,在林广峰看来,亦是学习书画的途径。他说,如果说一幅美好的书画作品为100%,那么其中传统的技艺占了99%,创新不过是1%。但没有吃透那99%,就不可能产生那1%的创意。寻寻觅觅那1%的创意,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耐心与灵性。艺术,靠的是慢功夫去养。而赵少昂大师在观看他的作品后,欣然提笔挥毫,写下“古意今情”的评价。十多年来,林广峰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举行书画个展、联展数十次,活跃于世界艺术舞台,为中国书画推向世界付出辛劳。

  采访即将结束,林广峰一手拿起盖盅,慢慢往摆成“”字型的三个白瓷茶杯中滴茶,劝我们多喝一杯茶再走。夕阳的余晖透过宾馆白色的窗帘,打在林广峰的横条纹衬衫上。他身上岁月淘洗后的淡然从容,突然鲜明地凸显出来。未来的日子里,他仍将继续在悠然的古意中,去寻找那1%的创意。

  来源: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