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首部潮语电视连续剧《传奇国舅陈北科》获播出证

27.11.2015  02:03
汕头第一部民间投资,取自本土题材,潮汕演员和潮汕方言演绎的电视连续剧《传奇国舅陈北科》,近日获得了国家广电局核准备案及省文化厅颁发的电视播出许可证。

    据《汕头特区晚报》报道:历经三年拍摄制作的20集潮语电视连续剧《传奇国舅陈北科》,于近日获得了国家广电局核准备案及省文化厅颁发的电视播出许可证,这是汕头第一部民间投资,取自本土题材,潮汕演员和潮汕方言演绎的电视连续剧。

    丰富的民间传说是创作来源

    大凡听说这部剧作的朋友,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潮汕的历史上有没有陈北科这个人?陈北科国舅爷的称谓从何而来?据潮阳华美陈氏族谱记载:陈洸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考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二甲进士,授户部给事中,两年后改授吏部左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按察使司佥事等衔。于嘉靖十年(1531年)辞官回乡。1533年去世,享年55岁。本剧配角人物的陈南科,史料记载其考中正德九年(1514年)甲戍科进士,曾官至南京户部给事中。嘉靖丁未年以养病为由,向皇帝乞恩回家,直至终老。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一般轮流在帝都北京和南都南京设考场。由于陈洸是在北京中榜,陈江在南京中榜,后辈人一则对先祖的称谓避讳,二则便于表述,久而久之,就将陈洸、陈江并称为北科、南科。陈北科国舅爷的传说,是本剧目的创作源头和立足点。在本作品形成前,已经有了一出关于陈北科皇宫认姐的潮剧。这次完成的20集连续剧,大胆跳出原先零碎的民间传说素材的局限,从更加人性化和趣味性的角度,重新设计了陈北科的认姐过程,将陈北科这个本是假国舅的人物,写得可信、可爱、可敬。而更重头的戏份是他当上国舅之后的故事。这样,就将所有民间传说中有关陈北科的故事收集进来,丰富了陈北科的人物造型、人物性格。

    新老演员联袂阵容强盛

    为了拍好这部戏,扮演者徐哲悉心揣摩陈北科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许哲说这是他从影以来一次最大的挑战,可喜的是徐哲很好地演绎了这个角色。和陈北科一起贯穿全剧的几个人物:陈南科、陈北科妻子春兰、陈北科同窗陈财旺,分别由洪耿鑫、张秀珠、郭锭雄扮演,将剧中的角色从青年演到老年,一个个都演得很到位。

    剧中有一段峡山周不错给陈北科算命的情节,这个小故事,十几年前被拍成一张影碟。当时出演周不错的李树浩很受观众喜爱。十几年后再次把这个故事搬上视屏,当然非李树浩莫属。果然,这段由李树浩出演周不错的情节,演得十分滑稽生动,给全剧增色不少。

    蔡汕长是一位在潮汕舞台和影视界活跃了几十年的老作者兼老演员,这次在剧中充任剧情导演兼任剧中陈氏族长的角色。著名潮汕笑星林俊龙还特别前来友情客串。

    再现“皇宫厝潮州砌”宏伟场面

    这次被列入拍摄景地的潮安龙湖古寨、潮阳明安里、潮阳荣德家园都是“京都帝王府 潮州百姓家”的典型建筑。

    “皇宫厝,潮州砌”这句在潮汕地区流传久远的俗语是陈北科传奇中的一个故事。也就是说,在封建时期,潮州府所在地区能够建造皇宫格局的民屋,是陈北科这个传奇人物对潮汕的一大贡献。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但《传奇国舅陈北科》通过故事化的描述,将这一典故予以生动地再现。

    凸显浓郁的潮风潮味

    《传奇国舅陈北科》将许多有关潮汕特色的饮食、用品及传统习俗,自然地融入剧情,全剧蕴含浓郁的潮风潮味。

    如剧中潮汕工夫茶茶艺的演绎,专门邀请了国家高级茶艺师考评员、全省五名茶艺技术能手之一,荣获2010年国际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个人赛金奖,粤东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老师杜晓东出镜表演。拍摄后的画面成为了表现潮汕工夫茶的经典,是对工夫茶文化的大普及。剧中一段对潮汕小吃“鼠壳果”的描述也拍得十分趣味:陈北科宴请钦差大臣秦公公吃“鼠壳果”,秦公公一边吃,一边听陈北科讲“鼠壳果”的来历,同步配以真实的制作画面,使很多城市孩子了解到这一潮汕小吃的知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剧的语言表述。这部剧目借演员之口,融入了大量的潮汕俗语。有一位看了片子的老师很高兴地说:剧中诸如“贵屿离城七铺”、“把溪把海把人莫放屎”、“喝戏”等俗语,是用影音形式为潮汕文化留下了一块块活化石。除此之外,剧中江边码头和渡船、乡村姑娘洗衣戏水、捕鱼老人撒大网等等画面,都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潮汕古典风情画。

    取材本土故事,用本土方言演绎,《传奇国舅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此类项目的第一个。好多场面,诸如气势浩荡的龙狮舞、英歌舞,都是第一次引入潮语电视剧。剧目拍摄时间跨度两年,报审及修改又持续了一年,历经三年后,这一潮味十足的电视剧即将奉献给观众,相信能为广大受众所喜爱,因为她是我们潮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