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需推广文遗历史教育

23.09.2014  21:05

团员离开湖南前畅游凤凰古城

研修班团员获颁结业证书

  “澳门特区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一行十八人二十日返澳,结束一连六天湖南考察之旅。身兼领队的文化局长吴卫鸣总结称,是次湖南旅程丰富多彩,开阔了眼界,获益良多。不久的将来,本澳将开展历史城区管理计划公开咨询,听取社会及文遗会意见,集思广益。相信澳湘交流文遗保育经验,对文遗会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统文化纳教程

  吴卫鸣表示,是次行程是依据“澳门历史城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团员收获丰富。湖南当地经济条件虽有限,但保育文遗不遗余力,令人感动。连日来的交流和接触,为澳湘日后合作项目的发展奠定基础。

  湖南省文化厅长李晖曾提及,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编进中、小学课程里,让当地学生从小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加深认识并传承本土文化。澳门将适时研究参考。

  文化局文化财政厅长兼文遗委员会秘书长张鹊桥称,湘西文化源远流长,首次见识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非常震撼。但从观察可见,少数民族、古村古镇的青年人较少,多数是老人、小孩留守,忧虑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难以薪火相传。保护文物当地居民的配合尤其重要,须从教育做起,认真实施推广,让大衆认同文化价值对自身的重要,从而推动文物保护。

  应推动民衆参于

  多位文遗委员分享旅程感受,赞扬吴卫鸣是“历史知识百科全书”,沿途为团员带来精彩的讲解和历史故事,让旅程既有趣又充实。虽行程稍紧凑,但能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绮丽的自然风光,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之旅。当地文遗保育工作得到学术界、政界及民衆支持配合,作为长远目标来发展。

  反观澳门有数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但在当前教育中,却没有设定正规且完整的澳门历史教科书,在文遗和非物质文遗的专业历史研究领域,也欠缺历史研究,甚至是长期研究、发表著作的学者,情况值得深思。《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实施,给文遗保育工作提供法律支撑,民衆参于才是往后工作的核心。让民衆感受文遗保护的内涵,理解和接受城市精神追求,与政府一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从而成为澳门人的核心价值才是最重要。